清欠,讓中小企業有盼頭

年關將至,備受中小企業關注的清欠問題進行的咋樣了?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對拖欠民營企業的款項年底前要清償一半以上,任務能完成嗎?

央企完成91%,地方完成61%

本報記者18日從工業和信息化部獲悉,目前清欠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國各級政府部門和大型國有企業共償還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5800多億元。其中,中央層面清償佔80%左右,完成進度為91%;地方層面清償佔20%左右,完成進度為61%。

工業和信息化部運行局局長黃利斌表示,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都表示年底前能夠完成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清償一半以上的目標任務。“實際上,截至2019年11月份,有30個省區市已經完成今年清欠目標任務。”

據國資委財管運行局副局長劉紹娓介紹,截至2019年11月份,中央層面完成累計清償欠款1456億元,其中無分歧欠款1208億元。2018年底前的民營企業無分歧欠款已基本“清零”,清償進度達到99.4%。

剩下的都是“硬骨頭”

儘管清欠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但從數據上不難看出,清欠任務的難點就在於“有分歧”欠款上。

“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黃利斌表示,清欠前路困難重重。

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和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下稱“聯席會議”)實地督查發現,一些地方認識不到位、組織推進不力、責任傳導不落實,越到市縣難度越大、問題越多;一些地方瞞報漏報錯報問題突出,有的拖欠單位清償方案不實不細、清償資金不落實;一些地方和拖欠單位未就清償安排與被拖欠單位溝通協商,一些拖欠主體10萬元以下小額欠款未按要求及時做到“清零”。

“督查和明察暗訪反映出的這些問題都導致企業獲得感不強,影響營商環境的改善,高質量完成清欠目標任務仍需努力。”據黃利斌介紹,下一步,聯席會議將聚焦企業獲得感,深入推進清欠工作。“要讓尚未得到清償的企業有預期有盼頭,同時強化規章制度建設,形成預防和解決拖欠問題的長效機制。”

如何形成預防解決長效機制?

黃利斌表示,首先要加強督促檢查,確保完成全年任務不留死角。“推動各地區將10萬元以下的無分歧欠款在年底前‘清零’,消除‘零清償’情況,落實落細清償計劃,確保高質量完成全年任務。”

其次,要加強企業投訴問題核實督辦。組織實施民營上市企業清欠專項行動,督促相關地區和部門限期核實,並儘快推動解決。對企業通過各種渠道投訴舉報的案件,督促各地區、各有關部門建立限期解決和反饋制度,做到事事有迴音、件件有著落。

據瞭解,工信部、國資委和地方監管部門都設立了投訴機制和渠道,聯席會議辦公室也委託第三方機構每月對民營企業開展電話回訪、在線調查和實地調研,將其反映的情況和問題定期反饋有關部門和地區,以評促清,推動將問題解決在工作推進過程中。

為了加快推進預防和解決拖欠問題長效機制建設,黃利斌表示要加快《及時支付中小企業款項條例》立法工作,爭取在2020年儘早出臺,將規範政府部門、大型企業和中小企業的業務賬款往來納入法治軌道。

清欠工作情況複雜,難度大

據中國企業聯合會副理事長劉鵬介紹,通過調研評估發現,當前清欠工作成效明顯,清償進度逐月加快,新增拖欠問題得到初步遏制。但在評估中發現也存在一些問題。“一些地方政府瞞報漏報清欠情況時有發生;部分單位對被拖欠單位的性質甄別不仔細,多報少報錯報欠款導致底數不清;一些拖欠主體制定的清償計劃未明確時間表、路線圖和資金來源;個別單位仍存在邊清邊欠問題。”

劉鵬認為,清欠工作情況複雜,工作難度大。“如工程領域欠款在拖欠賬款中佔比較大,涉及主體眾多、類型多樣,部分欠款形成時間較長,還有大量欠款涉及法律糾紛、工程質量審計等環節,需要短期內徹底釐清難度較大。”此外,劉鵬表示,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特別是西部、東北省份的市、縣一級受地方財政自給率低,民生、扶貧等剛性支出較大,財源相對單一等原因影響,拖欠賬款的籌集能力、清償計劃的實際履行都有較大困難。(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祝君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