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把精养足,来年春天就不会生病

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意思是说如果你在冬天把自己的精养得很足、藏得很好,到了春天生发的时候,就不会得温病和热病。我们都知道,一天中的晚上就相当于冬天。既然说冬天是藏精的时候,那么年轻的夫妇应该晚上“合”还是早“合”呢?

人是万物之灵,人情要远远比春夏秋冬和早晚时辰重要。夫妻两个人都动情的时候,就是最佳时期。有人问我们夫妻俩想生个好孩子,我们是不是应该预算一下受孕的日子?这就有点刻意了,人算不如天算,情之所至、春情萌动的时候受孕是最好的。男人都受过女性来例假的时候那种恶劣脾气的伤害,但有阴就有阳,有恶劣脾气的时候就有好脾气的时候,女性温顺、柔媚、柔情似水的时候,你猜那是什么时候?是排卵的时候。女人的身体也是一个春夏秋冬,有自己的一套循环系统。一般来讲,女性在排卵期的时候性格最好,容颜温顺,态度温柔,这时也是最动情的时候,男人错过了这个时间段,没给女人伺候好,人家求子怀孕未遂,例假来了,脾气当然也不好。


黄帝内经:把精养足,来年春天就不会生病

接着讲“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肾主藏精”,肾的功能是致冷的,心的功能是致热的。往开扩展一下,肝往上走,也是致热的,肺是致冷的。脾是什么?调和,是吧?脾在中间,它起一个平衡作用。到了夏天,人会觉得热,觉得特別躁。其实,肾精足的人,体液循环会好,好像空调里面的氟利昂加得足,致冷效果就好;氟利昂如果没有了,精漏完了,外面一热,就跟着热,这样的人就是肾精不太足的人。

有的人到了夏天,喝冷水,吃冷饮,吹空调,想把自己心火的温度降下来。古人讲:“心静自然凉。”谁能让心火静下来,谁克火?水克火。这个水不是指冷饮,而是我们的精化成的体液,体液循环起来以后,自然能够让你平静下来。还有一个字也带“页”字,一个“火”加一个“页”,念什么?念“烦”!

什么叫烦?火上头叫烦。你的火苗儿往上蹿,火性炎上,该怎么调治?你的肾水足了以后,它自然就不烦了。肾水一虚,人就会表现为“別理我,烦着呢”!整天看着谁都不顺眼,因为心火太旺。这就是从群龙无首到亢龙有悔。能够潜下来,就是让人的肾精会变得更足一点,前提是肾精要足。


黄帝内经:把精养足,来年春天就不会生病

“冬伤于精,春必病温”,很多人一到开春儿以后,就会突然高烧起来。这就是得了温病了,温病和湿寒的区别在哪儿?温病受的是热邪,热邪会使阳气萌动,外界阳气一生发,你的阳气就会被鼓舞起来,热邪直接伤哪儿?直接伤我们内脏。寒气是阴邪,它先伤的是阳,人体对伤寒的第一道防线叫足太阳膀胱。寒气是从下往上走,先伤足太阳膀胱经,再伤足阳明胃经,或者再伤足少阳胆经,它是从六腑这个阳伤起来的,所以它不可怕,六经传遍,慢慢儿往上走。

温病是火邪热邪,直接入脏,根本不经过六腑,它第一个伤的是手太阴肺,所以《温病条辨》第一句话叫“温邪上受”,它不是从足下起的,而是从口鼻进来的。“温邪上受,首先犯肺”,犯的肺就是手太阴肺。伤到肺的时候,人的表现是咳,然后皮肤开始出现红疹、瘙痒,或者是发高烧伴有咳。开始是干咳,如

果你肺的阴液比较强,就会咳出一些痰,这些痰就把邪气带走,人就没事了。

如果肺阴液不足的话,邪气就会往里走,伤到到心胞,马上就会出现扁桃体炎,咽喉就会变得红肿。五脏在体表都有开窍,肝开窍于目,肾开窍于耳,脾胃开窍于口,心开窍于哪?开于舌。窍就是个窟窿,舌不是窟窿吧?

那心就只能开窍于喉陇,对不对?对,心开窍于咽喉。扁桃体一大、一红、一肿,这就说明热邪到心胞了,所以扁桃体如果化脓感染以后,很可能会引起心肌炎,开始往心上走了。邪气到心胞以后,人就会出现抽搐。有的小孩子一高烧,烧的有点儿抽风了,这样会把大人吓坏的。如果心胞这道防线再被突破,就到哪里了?就到心了。这是最后一道防线,就是手少阴心经。到了这就相当于直捣老巢了,到心以后人就会开始出现神智症状,就开始昏迷,说胡话。另外,心主血,皮下有出血点,其他地方也会出血——鼻子会出血,身体其他部位也会出现好多流血症状。


黄帝内经:把精养足,来年春天就不会生病

如果再不及时抢救,人就会死掉。温病伤人是很快的:先伤肺,再伤心胞,然后直指人心,伤到心神。如果冬不藏精,春天就会得这种温病。从根儿上捯,如果你的“精”和体液充足的话,热邪就伤不着你,在肺的阶段就把它干掉了,不会点得灯枯油尽,然后往心胞和心上走。我们中医学说有四大经典:《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还有《温病条辨》。《温病条辨》就是详细论述温邪与伤寒对人的不同伤害,辨证不同,所以用药完全也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