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苞為何比他父親還死得窩囊?三國演義錯了,諸葛亮道出真實情況

我們先來看看歷史記記載對張苞的介紹吧,張苞,張飛長子,早死。

但是在三國演義中,張苞是一名正宗的猛將,兵器和張飛一樣,也是使用的丈八蛇矛,與關雲長之子關興並稱之為“小關張”。由這個稱呼我們也可以看出來,張苞對當時的蜀國是非常重要的。

大家都知道張苞的父親,也就是張飛,就是因為脾氣暴躁,被手下在睡夢中割了頭,作為一名萬人敵,以這樣一種方式慘死是非常窩囊的,張苞做為他的長子,武力自然是不用說的,從小就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其實張苞和關興也算當時蜀國軍中的一種信仰,作為關羽和張飛的一個延續。

但是張苞還沒有真正的去建功立業,也是非常窩囊的死了,甚至比他父親張飛還要窩囊,怎麼回事呢?劇三國演義描述,在第二次北伐中,魏軍慘敗,魏軍守將郭淮、孫禮二人棄馬登山而逃,張苞看到後立即去追趕,但是在追到山腰的時候,一個不留神,掉到了山澗裡,隨後被送回成都救治。

張苞為何比他父親還死得窩囊?三國演義錯了,諸葛亮道出真實情況

張苞父親:張飛

滿以為就是一次普通的跌傷,沒想到沒過多久就傳來了張苞的死訊,諸葛亮聽聞後直接吐血了,諸葛亮恨啊,做為蜀國的關鍵名將,死得這般沒有價值,蜀國軍內本來就欠缺將軍,張苞的缺口是一大無法挽回的損失。

實際上,蜀軍已經獲得了這次戰役的勝利了,原本乘勝狙擊就可以了,可是張苞貪功冒進因而丟了生命,可以說是因小失大。就好像一盤好棋,都早已分離出來輸贏了,結果一興奮下不對棋,把自己給坑進去了。

諸葛亮為什麼吐血呢?當初趙雲身死的時候,諸葛亮都沒有這樣,因為諸葛亮身心疲憊,也覺得無能為力,他自身又不可以親身出戰戰鬥。

先帝的遺願未能進行,一次次的不成功,蜀國綜合國力軍力日漸衰微,做為蜀國的宰相,一想著匡扶漢室,結果卻只有眼巴巴看見蜀國沒落下來。精神實質和人體上的疲勞,再加心裡的執著,吐血是早晚的事兒。從這以後,諸葛亮人體一天比不上一天,最終病亡軍內。

張苞為何比他父親還死得窩囊?三國演義錯了,諸葛亮道出真實情況

小關張

野史也有這樣的記載:

“悍勇張苞欲立功,可伶天不助英雄!武侯淚向西風灑,為念無人佐鞠躬。”

《三國演義》中的這首後代詩,既道出了張苞的悲劇,又勾勒了諸葛亮的失落。

最先給大夥兒明說一下,有關張苞的事蹟,全是源於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而陳壽的《三國志》對張苞的敘述僅用了五個字,即“應縣苞,早夭”。

演義中對這一段的記述是“孔明聞知,嚎啕大哭,嘴中吐血,昏絕於地”。

最先,諸葛亮對張苞之死極其痛惜。張苞是蜀漢中後期新一代名將的傑出代表,他是將二代中唯一被諸葛亮寄予希望的名將,未來的貢獻肯定能超過張飛。張苞從小受父親張飛的陶冶,習的一身精絕的武功,長此以往,張苞有能力位居三國超一流戰將的隊伍。

因此,針對那樣一位冉冉上升的將星,卻忽然以這樣窩囊的方式殞落,使諸葛亮痛惜到吐血。

張苞為何比他父親還死得窩囊?三國演義錯了,諸葛亮道出真實情況

張苞死後諸葛亮痛苦

諸葛亮對張苞之死極其失望。

蜀漢中後期,優秀人才後繼無人,張苞的出現讓諸葛亮一度見到期望,但想不到張苞卻很早離開。張苞的死,讓諸葛亮一度心寒變成失落,為北伐青黃不接而吐血。

儘管張苞有勇有謀,英勇善戰,但他並非喪生於敵方之手,只是在追逐敵將時自身不小心墜落,致頭部負傷過世。這樣窩囊的去世,太不值了。

張苞負傷後被別人救出,諸葛亮是瞭解的,他命人趕快將張苞送到成都市休養。但諸葛亮卻想不到,張苞會因為此次墜落傷而沒治不幸身亡,大大的超出他的意料。所以說諸葛亮很自責,要是當時他重視一點,馬上治療,而不是送回成都,可能結果又會不一樣了,所以張苞的死諸葛亮也有間接責任的。

不難看出,諸葛亮為張苞之死而吐血昏倒,並不是徹底是源於情感,而數最多的是一種氣急攻心,諸葛亮對蜀漢的發展前途剛開始失落,太過痛惜年青名將的離開。

諸葛亮言:

”大漢沒有人,惟小關張青春年少強悍,若為倚仗,今張苞青春年少而亡,漢室再喪一臂,難道說天欲亡漢乎?”

看得見,張苞確實這麼窩囊的死去,給了蜀國挺大的打擊,也讓諸葛亮心裡的期望破滅了,而且,伴隨著張苞的過世,蜀國人才凋零情況更加的嚴重了,也一步步邁向了衰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