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喪偶式家庭育兒,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同事小小總是在辦公室抱怨自己養個孩子真不容易。

同事正點下了班回家,先給孩子做飯,吃完飯後輔導孩子做作業,玩親子游戲或飯後散步,然後到點洗刷,讀繪本等等等一系列的育兒“課程”,而自己的老公要不然加班到很晚才回來,要不然坐在沙發上玩手機,就連吃完晚飯的鍋和碗,都要等孩子睡著了之後自己再去洗出來,弄得自己是身心疲憊。

同事小小先是對婚姻極度不滿,對老公各種抱怨,其次是疲憊感來臨後,對孩子老是大呼小叫,事後又各種愧疚後悔。小小自己也說,不是不想控制自己的情緒,不想讓自己影響孩子,但是當一個人一直處於這種情況之下,想不崩潰都有些難度,都不知道該怎麼辦。

你的身邊有沒有這樣的媽媽或者爸爸呢,家長一方委屈自己去獲得家庭的平衡,而另一方就嚴重缺席,整個家庭都處於一種頭重腳輕的瀕臨境界,一旦有點風吹草動,都會撥動著家長一方的脆弱神經,甚至會發生不和諧的聲音,這些很明顯就是喪偶式家庭育兒的特徵。

“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喪偶式家庭育兒,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喪偶式家庭屬於一種不健康的家庭結構,家庭成員缺少一方,缺少原因或者是因為工作,或者因為其他特殊情況,而全權代理負責的一方家長就要承擔著普通家庭兩個人的壓力,並導致全權代理負責一方的家長身心疲憊不堪。喪偶式家庭育兒的危害極大,主要表現在兩個大方面:

1)對孩子的危害

孩子需要安全感,需要家庭的溫暖呵護,他們想要更好的成長,需要擁有一個健康的家庭關係。家庭關係的穩定,不僅僅可以滿足孩子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還能夠很好的讓孩子得到最直接最好的教育,而在正常的家庭中任何一種關係的失去平衡,都會讓整個家庭及成員的穩定性受損。

  • 對孩子情緒的危害

在長期缺少父愛或母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自身就因為這種家庭的與眾不同,表現的很敏感,焦慮,並且孩子長期的缺愛,個體表現的很不自信。孩子因為這種被動的情緒感染,表現出不愛與人交流,時間長了之後就會變得內向、憂鬱,沉默寡言。

  • 對孩子情感的影響

在長期缺愛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他感受愛的能力就會比別人差,長大後要不就不會愛別人,要不就根本不懂什麼是愛。現實生活中,為什麼有些女孩會愛上渣男,因為她長期缺少父愛,別人稍微對她好一點,她就以為是愛了。

美國文學之父華盛頓. I.指出,讓孩子感到家庭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地方,這是以往有涵養的大人明智的做法,這種美妙的家庭情感,在我看來,和大人贈給孩子們的那些最精緻的禮物一樣珍貴。生活中,孩子不能光在溫暖的,溫柔的母愛中長大,更需要在陽剛的父愛中成長。

“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喪偶式家庭育兒,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 對孩子適應能力的影響

孩子對外界的適應基礎來自於家庭,像同事小小那樣,一個人既當媽又當爹,孩子在長時間的缺乏父親的教育中,自我調節能力會變得更差。孩子擁有了苦惱,不知道自己該給誰傾訴,再加上是一個男孩子,總有一些事情是必須跟爸爸傾訴的,必須由爸爸來教他如何處理,媽媽們在有些方面是不能代替爸爸的。

孩子長此以往,因為自身生理、心理上的問題無法解決,孩子更加自卑,一旦遇到自己沒有經歷也不知道該如何解決的問題時候,就將會比普通家庭中的孩子更加敏感、焦慮。

  • 對孩子自控力的影響

培根說,幸福的家庭,父母靠慈愛當家,孩子也是出於對父母的愛而順從大人。家庭關係失衡,成員間不能彼此真心溝通交流,無法擁有足夠的時間一起共事,這會讓孩子的自控力變得不可控。

孩子最喜歡最依賴的是家人,而家人對自己的各方面如果沒有關注或在意到,孩子內心就會擁有委屈,一旦這種壓抑情緒積累過多,就會一次性爆發,甚至自此以後性情大變,叛逆、不聽話等等。

2)對家庭的影響

喪偶式家庭的出現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它的出現前提可能是由一個喪偶式婚姻引起,日常中夫妻之間過於和諧、相敬如賓,但是又是各忙各的,互相之間交流比較少,互相都是靠猜測來交流;一種是孩子的出現,打破了原有的夫妻關係,不管是工作原因還是其他方面。喪偶式家庭對家庭成員和家庭的整體危害也不小。

  • 過度勞累,過度疲憊

就像我的同事小小,每天都要計劃很多事情,給孩子什麼樣的早餐,晚餐,報什麼樣的補習班,輔導班,每天還要負責接送孩子,上班最後一個到,下班第一個離崗,每天還要擔心自己會不會遲到,能不能跟上自己的工作進度等等等等,自己身心疲憊,滿滿的負能量。

  • 對婚姻過度失望,甚至是絕望

歌手何潔在離婚後的訪談中多次含淚表示上一段”喪偶式婚姻“給自己帶來的傷害太大了,以後不想再結婚了。面對這種生活上得不到照顧,精神上得不到慰藉的婚姻時,女人感到的只有焦慮和失望,當這種失望演變成毫無希望時,離婚是必然結果,這個時候傷害最大的其實還是無辜的孩子。

  • 家庭成員關係緊張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人,如果成員之間關係劍拔弩張,可以想象一下這樣的家庭能夠擁有好的家庭環境嗎,而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勝過學校對孩子的影響。

媽媽埋怨爸爸,爸爸嫌棄媽媽,爸爸媽媽約束孩子,這樣的一個惡性循環圈子中,每個人都膽戰心驚,每個人都有著說不出的委屈與痛苦,時間久了,爆發是早晚的事情。

“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喪偶式家庭育兒,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喪偶式家庭育兒的出現,變成了普遍現象,甚至有些爸爸媽媽習以為常,並不感覺怎麼樣。

@媽媽A:古代就有賢妻良母一說,媽媽照顧孩子天經地義,有什麼好矯情。

@爸爸B:男子漢大丈夫,是要打天下的,不工作怎麼去養活家庭,不加班怎麼能夠更好的滿足孩子的需要?

@媽媽C:平衡工作和生活太難了,寧願上一天班,也不想照顧這個家庭

@媽媽D:每次看到爸爸葛優躺在沙發上看電視,就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吵架。

……

喪偶式家庭育兒產生的危害,在家庭中很明顯,不管是否承認。爸爸媽媽都希望孩子能夠做到很好,但是沒有一個很好的家庭環境,沒有一個很好地堅強後盾,他們怎麼去表現自己的優秀。在今後的生活當中該怎麼去規避這些危害,給予孩子最好的教育呢?

一、父母營造家庭良好氣氛

很多爸爸說,孩子天天粘著媽媽,都不需要爸爸,事實上呢,孩子過了媽媽的安全依戀期,會逐漸的轉移到家庭成員中,確認每個人都在身邊,如果沒有,他會顯出一種焦躁不安,沒有安全感。

孩子大概兩歲多的時候,我自己滿滿的負能量,感覺孩子就是自己的,跟老公毫無關係,並且那段時間自己心力交瘁,時常與老公吵架,對孩子也會發脾氣。有一次孩子小心翼翼的跟我說,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我感覺自己一下子挫敗到了極點,自己和老公給孩子增加了多大的心理壓力。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跟老公進行了一次長談,不管是家庭中的工作中還是教育孩子的,一股腦的全部聊聊。我們也不希望孩子在自己家變得那麼小心變得那麼謹慎。

我先是慢慢的放手,讓老公陪孩子做一些親子小遊戲,慢慢的增進感情以後,孩子開始主動要求爸爸幫忙,進一步的我也慢慢的學會示弱,再也不是一副為母則剛的架勢。現在我們家就相處的很和諧,工作上,我沒有了後顧之憂也是很順利,老公也不再是那種無所事事,反而每天變得盼望著孩子跟他一起玩。

其實不管那種關係,相處下來都是需要學習技巧的,維護好我們的婚姻,教育好我們的孩子,這應該就是最幸福的事了,所以不管你現在是什麼情況,只要你願意去改變,嘗試去改變,生活一定越來越美好!

“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喪偶式家庭育兒,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二、做好親子溝通

孩子內心有什麼想法,喪偶式家庭中的家長很難察覺,因為這些主責家長只顧著忙碌一些其他的事項,比如家庭的瑣事,比如孩子學業,比如自己的工作等等,而孩子的內心世界卻並沒有父母的影子,他們的內心是一種空白。

喪偶式家庭有自己的特殊性,但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對待孩子應該如同平時,如同老友。父母敢於向孩子攤開作為父母的心思,孩子在父母的真誠之下,也會慢慢的打開自己收攏的心,雙方變得互通有無,自然會知曉孩子的成長。

孩子是雙方的孩子,哪怕因為特殊情況無法時時刻刻照顧到,但總有一個特殊的時間能夠讓彼此一起共處,在這種珍貴時間的高效溝通,會比日常的垃圾溝通強很多倍,一樣可以做到彼此之間的相互信任,孩子因為這種背後的支持,也會變得比之前自信。

三、父母以身作則

喪偶式家庭最初的來源就是父母的不作為,父母一方沒有完全的履行自己作為父母的責任,或者孩子缺少母愛,或者孩子缺少父愛,成為了

一個形式的家庭,但不具有靈魂和溫暖

爸爸媽媽需要從自身尋找原因,比如把工作情緒帶回家轉移到家人身上,比如責任互相的推諉,等等,父母好脾氣,孩子好情緒。

“媽媽,你別生氣,我聽話”喪偶式家庭育兒,受傷最大的是孩子

喪偶式家庭育兒的普遍,與家庭自身的結構有一定的關係,各位父母不妨在穩定自身發展的情況下,對孩子付出多一分的關愛。

【文/布丁媽媽私享會】勵志職場辣媽,多平臺邀約原創作者,專注孕產、親子、育兒,親子閱讀踐行者,健康育兒倡導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