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李玫瑾教授



爱孩子的家长千篇一律,会惩罚的父母万里挑一。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那天,我带女儿去吃肯德基,刚坐下,就听到一声压低了音量的怒吼:

“每次出来都这样,说多少次了,快给我老实点,好好坐着,看你干的好事!”

我寻着声音看过去,只见对面桌一个约摸5岁的小男孩,双手蘸满番茄酱在那手舞足蹈。

脸上和衣服上都是番茄酱的痕迹,小桌上一片狼藉,旁边坐着一脸怒气的妈妈。

看来是孩子吃饱喝足后的玩闹,引起了妈妈的不满。

正当那位妈妈骂骂咧咧地拿着纸巾帮男孩擦脸的时候,小男孩狡黠地跳上了沙发凳,小手所到之处,又抹了一圈番茄酱……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接着就是妈妈的惊呼,连哄带骂地把小男孩拎了出去。

类似的场景并不少见,孩子不听劝,就要依着性子来,真的是很伤脑筋,比如:

到饭点了不肯吃饭,话说了一大堆才扒拉一小口;

脱下来的衣服乱丢,玩具扔得到处都是;

晚上不睡觉,作业不按时写;

……

光想到这些,很多家长都烦躁得要原地爆炸!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大多数父母会出现这样两种反应:

一种是不停的唠叨,反复强调孩子做得不对的地方,就像小男孩的妈妈那样。

可这样的效果往往并不怎么好,为什么呢?

心理学中有个“超限效应”,意思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

父母的反复唠叨不仅没有效果,往往还起了反作用。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最反感父母?

高票答案几乎都是:父母唠叨的时候。

父母们三番五次的强调、规劝, 然而却让孩子在心里筑起了一道墙,从此再好的道理也难以穿透。

就像李玫瑾教授说的那样:“话多就没有威严。”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另一种反应呢,就是演变出超强的控制欲。

孩子不听劝,那就用父母的威严进行控制,以“为你好”为由,给孩子套上枷锁,可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容易让孩子走上极端。

心理咨询师刘纯婷曾分享过一个案例:

有个17岁的女孩离家出走,要跟男朋友私奔,父母都快急疯了。

刘纯婷联系到女孩,问她为什么不回家?女孩说:“那不是家,那就是牢笼!”

原来,女孩父母的控制欲极强,生怕孩子学坏,从小到大都时刻盯着:

“必须打开房门写作业,我的手机、qq、微信密码他们必须知道。周末出门,要每半个小时发位置,汇报我在哪,稍晚点回家就疑神疑鬼,电话不断……”


为了控制女儿的社交,父母甚至动手打了她。

在这样的环境下,女孩过得苦不堪言,想过离家出走,甚至想过去死,只要能离开这个家,她什么都愿意干!

父母越是控制,孩子就越是失控。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唠叨不行,强权控制也不行,那面对不听劝的孩子,我们该怎么办?

曾看过一部叫《我在伊朗长大》的动画电影,里面有这样一个故事:

女主和一个男人坠入爱河,并且很快就结婚了,但因为种种原因,这段婚姻在不久后就宣告失败,女主伤心不已。

这时,女主父亲和她说:“其实我早就看出来了,你们俩是不合适的,你跟这个人是不会幸福的。”

女主有些惊讶,说:“爸爸,既然你当初就知道了,那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

她爸爸语重心长地说:“那个时候就算我劝你,你也不会回头的,许多事情是需要你自己去体会、去领悟才会懂得。”

电影中这位父亲的做法,虽然避免了与女儿起冲突,但却有点事后诸葛的意思,而且没有几个父母看着儿女往火坑里跳,还能忍着不说。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针对这种情况,凯叔给出了自己的育儿方法。

他在一个节目中曾说,自己从来不去督促女儿写作业,而是把写与不写所带来的结果告诉孩子:

“按时完成作业,受到老师表扬;偷懒不写,就要被当面批评,然后放手让她自己做选择。”

并且声明,自己做的决定,就要承担相应后果,不要有怨言。

这个方法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充分尊重了孩子,另一个是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学会对自己负责。

责任心是孩子日后进入社会的基本品质,越早培养越好。

丹尼斯·韦特利博士曾说:“只有从小就具有责任意识,孩子将来才会成为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对组织、社群尽职的人。”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法国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这本书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教育法则——“自然惩罚”

所谓“自然惩罚”,就是当孩子在行为上发生过失,或者犯了错误时,父母不给予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或者错误,直接造成的后果,

使孩子在承受后果的同时,感受到不愉快甚至是痛苦的心理惩罚。

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弥补过失,纠正错误,也就是让孩子们从经验中去取得教训,获得成长。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教育专家尹建莉也经常使用这个原则,她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写到关于如何解决孩子不爱吃饭的问题。

方法很简单,那就是断绝孩子零食,饿上一两顿,还怕孩子不吃饭?

同样的道理,孩子不肯收拾玩具,那就告诉孩子会把玩具当垃圾丢了,孩子自然懂得收敛。

不过,“自然惩罚原则”有2点需要注意一下:

1.父母可以提醒孩子,但不要教训孩子

当孩子选了你认为错误的选项时,父母可以提前做出提醒,让孩子明白即将要面临什么。

但不要因为心急和失望去教训孩子,因为错误选择所造成的后果,将会给孩子适当的教训。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2.不要“马后炮”,保持爱心

当孩子受到惩罚,父母千万不要在一旁说“叫你听我的吧,偏就不信,现在知道错了吧”之类的话,这只会增加孩子对你的反感。

这个时候,应该要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从而让孩子汲取教训,争取下次不会再犯。

李玫瑾教授推荐:没有原则的父母,养不出有规矩的孩子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人,谁都会犯错,也会做出许多次错误的决定。

但这是成长的一部分,就像有句歌词写的那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

那些不听劝的孩子,只是想按自己的方式去探寻这个世界,然后将这个过程中学到的东西融入自己的认知中,一点点构建起一个完整的“自我”。

罗斯福夫人曾说:“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不断修正我们的生活,修正我们自己,直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天。”

如果父母强行干涉,就会让这个过程中断,或者构建得不完整。

运用“自然惩罚原则”,父母做了自己该做的,又给了孩子犯错和成长的机会。

最好的教育,莫过于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