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三不兩要",讓寶寶愛上自己吃飯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最近看到寶媽群裡的一位媽媽吐槽說,自從姥姥來家裡,本來自主進食的孩子卻"退化"了,香噴噴的飯菜端上桌,兩歲半的寶寶馬上說:"姥姥喂,姥姥喂。"跟親媽講理:孩子要鍛鍊自己吃飯,這樣能鍛鍊他獨立。誰知姥姥卻說:"讓他自己吃,孩子也吃不飽啊。再說了,你三歲多還是餵飯,不也很獨立麼?"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群裡的媽媽紛紛表示,家裡有同款姥姥(奶奶),下班回來看到孩子站在電視機前,手裡拿著玩具。奶奶在一旁一勺一勺餵飯,就感覺畫風不對。跟老人講理,她們會覺得喂兩口飯怎麼了,萬一孩子吃不飽,長不高怎麼辦?這麼小的事兒,值當這麼較真麼?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自主進食如何幫寶寶建立"獨立人格"

· 我要自己吃飯

孩子1歲後,自我意識開始逐漸覺醒,詞彙中有了"我"這個字眼,他們渴望獨立,渴望自己像大人一樣,用勺子吃飯。有時候,如果我們嘗試幫助他們,可能還會遭到拒絕。因為孩子需要自己探索,感知自己行為對客觀世界的影響。通俗來講就是:感受到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 我能自己吃飯

如果爸爸媽媽能支持孩子,對於獨立的探索,即便寶寶把餐桌弄的很亂,也能耐心相對。一般來講,兩歲的寶寶就已經能夠基本完成獨立進食了。能自己吃飯,而獲得的成就感,對於寶寶的"自我價值認知"至關重要。我們的寶寶可以從中獲得掌控感和價值感。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 吃什麼吃多少

《兒童發展心理學》指出如果照料者把兒童的自我意志表達,當做為了獨立而進行的正常且健康的努力,而不是倔強的反抗,就能幫助兒童學會自我控制。

在心理學家看來,被餵飯的寶寶會面臨的最艱難處境就是:無法決定自己吃什麼、吃多少。且不說傷害寶寶對食物的興趣、造成孩子飢餓飽脹感失調,就是我們常說的不知飢飽。

餵飯看似在幫助孩子吃飯,實際上卻在否定他在進食上的自主權,傳遞出"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信息。從而影響孩子的"人格獨立"。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孩子自己吃飯和"自控力"發展有關

哈佛大學的一項人腦發育研究表明,在寶寶自主進食這件事情上,媽媽們確實應該堅持一下。

該研究發現,嬰幼兒進行自主的外部探索越頻繁,大腦各區域間的協調能力更強。不但如此,心理學家揭示了"自主進食""人格發展"之間的聯繫。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通俗點的話語來說,從某種程度上講,在兩歲左右,自我意識形成的時期。如果能幫助孩子,完成自主進食、自主如廁等一系列"標誌事件",則會幫助孩子形成獨立自主的人格,並且提升孩子的自驅力。

這些也是常常被爸媽們忽視,但卻也是最重要的。它映射的是孩子的大腦發育以及各能力發展的特點。

孩子能把學習看成是自己的事情,積極主動的完成,而不是等著爸媽督促,推一下動一下。來自於孩子的"人格獨立",而這種"獨立和自覺"是由諸如自己吃飯,自己如廁、自己穿衣服等小事兒逐漸積累而來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三不二要"讓孩子享受自主進食

騰森平司在《食育》中說我們希望孩子在生活和玩的過程中,在自己意願的基礎上,積累關於飲食的體驗, 享受吃的快樂,享受和大家一起吃的快樂。

自主進食不僅是孩子必備的生活技能,更是寶寶發展人格獨立的重要過程。獨立的吃飯,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控力,讓他們日後能更好的管理自己,擁有強大的內驅力。那麼究竟該如何做呢?

a. 不要催促孩子

寶寶都是天生的美食家,味蕾敏感,心中充滿好奇。吃飯對於他們而言,更像是探索和冒險。偶爾節奏慢一點,捏捏Q彈得蘑菇,觀察一下樹一樣的西蘭花。所以有的寶寶自己吃飯時會很慢,但是最好不要催促他們,更別因為看不下去,直接奪過勺子喂寶寶。對食物的興趣是自主進食的保證,只要他的注意力還在飯上,磨蹭在40分鐘之內都是可以的。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b. 不要怕孩子捱餓

很多長輩對"餵飯"最大的解釋是:害怕孩子捱餓。其實大可不必擔心,讓孩子適度"捱餓"反而利大於弊。能夠感受到"飢餓"才是自主進食的一個強大驅動力。這個道理很簡單,找到食物生存下去,是一切生物的本能,孩子也不例外。

c. 吃飯不要玩手機

在吃飯這件事兒上,有一些父母其實做了負面的示範,我們幾乎全天和手機呆在一起,就算是在餐桌上和寶寶吃飯,也會舉著手機,時不時的看一眼。這傳達給孩子一個信息,可以邊吃邊玩。對於自己吃飯很不熟練的孩子來講,讓別人喂,自己玩,就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了。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d. 要讓孩子參與到"烹飪"過程中

在兩歲左右,相當一部分孩子都會喜歡上"廚房遊戲",讓孩子參與到烹飪過程中,自己做自己吃,不但能提升他們的"食慾",更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自信心。在日本生活的一位朋友,就跟我分享了女兒幼兒園中的"食育"課程,午餐所有的食材,都是小朋友們從菜園裡摘來,在老師的協助下,做成簡單的飯菜。那一頓飯,大家都吃得非常積極。就連不喜歡吃蘿蔔的女兒,回家後也對他說,蘿蔔其實還不錯。

自主進食事關人格形成,遵循

e. 要讓孩子自己做主導

當孩子可以明確表達自己意願的情況下,允許他自己決定吃多少,吃什麼,不吃什麼。只有孩子主導這件事兒時,他才能主動的去完成吃飯這件事情。有的寶爸寶媽可能會說,如果孩子偏食,只吃自己喜歡的東西怎麼辦。有位爸爸分享經驗說,他三歲的兒子只吃蛋黃,蛋清連試都不試。

有天他突發奇想,接過兒子遞來的蛋清,很誇張的咀嚼,一邊說著真好吃,真好吃。一連幾天,他都這樣操作。沒多久,兒子終於好奇地問:蛋清真的很好吃麼?於是他試了試,接受了蛋清的口感和味道。

小辮子媽有話說:

很多家長會感慨"餵飯一時爽,作業氣斷腸。"反過來想想,為了孩子的個體發展,以及將來的幸福生活,地上掉點米,飯菜一桌子,又能算得了什麼呢?你家孩子多大能自己吃飯的呢?

往期精彩內容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