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達借道輕資產運營半年落地深圳三子,業內人士:並不看好

趕在2020年到來前的最後一週,萬達廣場再於深圳龍崗落下一子;至此,從7月到12月的五個月時間裡,萬達商管於深圳接連落下三子,正式宣告於商業開發龍盤虎踞的深圳,擁有了自己的立腳之處;接下來,是在商業格局競爭激烈的深圳獲取自己的一席之地。

外來和尚好唸經否?在住宅開發領域,深圳的外來地產商們發育坎坷,來自福建的泰禾、來自重慶的龍湖等都是先例:泰禾至今三項目仍不見起色,尤其尖崗山地王如燙手山芋;龍湖於偏遠關外拍下一塊約5000㎡的小幅地塊後,轉向城市更新要項目,如今長租公寓業務反而更現成熟……不過商業開發領域如何,至少目前還未見類似案例。

萬達的前景和錢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萬達廣場對片區影響。如今正著力轉型輕資產運營的萬達,還能否適應深圳水土,並重現萬達於其他城市的影響力?

年前落子龍崗半年內連下三區

2019年12月25日,萬達官網發佈消息:萬達商管集團與華南城集團簽訂深圳龍崗萬達廣場項目合作協議,標誌著全新一代萬達廣場落戶深圳。根據萬達方面介紹,龍崗萬達系由原華南城舊有批發市場改造,業主方仍為華南城集團,萬達商管集團負責改造設計、招商和運營,租金收益雙方分成。

万达借道轻资产运营半年落地深圳三子,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萬達集團與華南城集團簽約儀式現場(來源:萬達集團官網)

龍崗華南城項目為深圳市重點關注項目。資料顯示,龍崗華南城成立於2002年,自2003年始連續6年被列為“深圳市重大建設項目”。項目佔地面積約106萬㎡,規劃總建面約264萬㎡,30%目前城內涵蓋的產業包括紡織、服裝、皮革、皮具、電子、五金、化工、塑料、印刷、紙品、包裝、小商品等。

“70%產權只租不售,30%的產權出售”是項目的一個主要特點,也是項目在至今長達17年的開發歷史中數次變更定位的根本原因,項目不得不因此更加關注運營,維持出租率保證持續性收入不斷流。據該公司披露,項目一開始定位“工業原料城” ,後變更為“綜合型商貿物流中心”,現在則為“大型現代城市綜合體”。

有行業人士分析,項目以往的商業模式受電商互聯網衝擊嚴重,不得不多次重新定位。龍崗統計局於2012年出具的一份《平湖華南城項目成本效益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在數十年的開發過程中,華南城出租率一直並非理想,收入也主要靠商鋪銷售,租賃收入佔比低。

商業模式帶來的運營痛點貫穿華南城集團旗下各個項目。根據華南城集團2019年上半年財報披露,公司目前持續性收入佔比不過兩成,公司收入極大依賴物業銷售;為解決這一痛點,2018年華南城成立了專門的商業管理集團,細化項目的招商運營業務。

這與正著力往輕資產運營轉型的萬達訴求極為契合。2017年年初,萬達集團全面實施“輕資產戰略”——不出項目投資資金,只輸出品牌和負責設計、建設與運營,並分取收益。在2019年開業的43個萬達廣場,29個屬於“輕資產”項目,在今年計劃開業的50個廣場中,37個是“輕資產”項目。在經歷對地產資產全面清理後的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表示希望商業部分仍保持利潤高增長,今後公司的絕大部分收入都將來自租金收益。

數據顯示,目前萬達廣場仍保持著高頻的擴張速度,一組來自其官網的數據顯示,2019年底,累計開業323座萬達廣場;從2016年開始,萬達保持著每年開業50座左右萬達廣場的速度。2018年,萬達實現租金收入328.8億元,同比增長28.8%,租金收繳率100%。

在本次龍崗萬達的合作中,萬達輸出品牌和運營經驗,華南城集團仍為項目的權利所屬人。於此同時,萬達還提出“新一代萬達廣場”概念對項目予以包裝:在萬達的設計之下,原有的華南城建築內部多個場景面臨改造,包括設計有1500㎡的超大中庭,世界最高商業室內扶梯等;在業態上,零售只佔三分之一,將突出旅遊、運動、夜經濟等業態,在管理上也將採用所謂的“萬達慧雲系統”、“萬達築雲系統”等。

這也是自今年7月萬達首進深圳以來,半年內第三次落子深圳,三個項目共同的特點是均以輕資產模式落地——萬達不持有項目重資產,只負責輸出品牌和運營經驗。2019年7月17日,萬達宣佈以公開投標的形式,拿下深圳市光明區樂府廣場項目,萬達商管預期將該項目打造為約5萬㎡的深圳首座萬達廣場。值得注意的是,萬達獲取的為該項目的集中商業物業承租經營權,萬達僅享有該項目的租賃財產權,可自主經營,期限為9年零5個月。

今年8月1日,萬達再次以合作的方式,聯合福城集團打造“寶安福城萬達廣場”,萬達獲取的是福城.嘉洲商務中心綜合體的集中商業部分,項目將由萬達統籌招商、運營。

万达借道轻资产运营半年落地深圳三子,业内人士:并不看好

計劃入深已久借道輕資產運營模式終落地

在此之前,萬達曾多次表達出對深的濃厚興趣。早在2013年5月,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與當時深圳市主要領導進行會晤,並簽署合作框架協議,並“就萬達與深圳市在多個領域展開合作等相關問題深入交換了意見”;彼時既有媒體發問王健林何時進軍深圳,但未得到明確答覆。

萬達也曾對深圳前海表露投資意向。2013年,王健林曾實地考察前海深港合作區,並表示萬達集團要加大在前海的投資力度,尤其是在金融創新和文化產業。不過,這一喊話並無後續。後續,萬達以文旅、影視產業板塊進軍深圳,如萬達影城,目前深圳已落地5座,分佈於寶安、龍崗、鹽田等地。

克而瑞地產深圳研究員左夢佳對記者分析,萬達進入深圳主要的難點是深圳的土地資源有限,本土企業發展強勢,佈局較早,市場早已被本土企業爭搶瓜分。“雖然目前萬達仍有實力、資產雄厚,但利潤下降嚴重,只能整體選擇走輕資產路線,在深圳也是如此,這同時也是其多年以來完成一線城市佈局的戰略目標體現。”左夢佳指出。

傳統上,深圳十大知名商圈如羅湖東門、福田CBD、華強北、華僑城等盤踞城市各大核心地段;而在新時代裡隨著城市開發、更新蓬勃發展,新湧現的大、小商圈多如牛毛——對於開發商而言,為提高利潤率,獲取地塊後配建有大型商業體的“城市綜合體”成為規劃首選。這也客觀上造成了深圳本土商業體的遍地開花。

根據世邦魏理仕於2017年發佈的《全球購物中心發展報告》,深圳在建購物中心總平米位列全球第一位。而據贏商網統計,截至2018年年底,深圳已開業購物中心總計約160個(商業體量≥3萬平方米)。而在2019年又有30個左右項目面世,商業體量約250萬㎡。

有限的土地上誕生出世界之最面積的商業,這客觀上造成了深圳現有商業體的過剩。戴德梁行既指出,2018年雖然高達51.7萬平方米的新供應商業令市場競爭加劇,但新入市的優質購物中心特色創新不斷湧現……優質項目的不斷湧現,不僅在增量市場造成激烈的競爭,也正在對存量市場構成壓力。

能否突圍?業內並不看好

萬達能否在此激烈競爭環境中突圍?左夢佳對記者認為,目前萬達資產總額仍在連年上升,可見還是有實力,但深圳現有商業格局已經比較穩定,並且出現了過剩狀況,而萬達首進的並非深圳核心商圈,或許不會激起市場太多波瀾。

具體來看,萬達具體落地的三個項目無一例外在周邊面臨激烈競爭。以萬達最近籌劃的龍崗項目為例,根據贏商網統計,在項目1公里半徑之內擁有常住人口約30萬、辦公人口8萬,人口分佈相對密集。不過項目隔壁也緊鄰開業7年的華盛奧特萊斯購物中心,而與項目一街之隔的平湖社區,也分佈眾多百貨廣場、商業中心等,萬達能否依靠所謂的“新一代”概念、龐大的體量從現有社區的商業格局中脫穎而出,還難以下完全定論。

另外的萬達寶安福城項目所在地,周邊住宅區分佈密集,除零星商業外也並無大型集中商業體,但距項目約3公里處,還分佈有深圳目前最大體量的購物中心寶安.壹方城,該項目運營時間已近三年,佔地面積約36萬㎡;此外,萬達光明樂府廣場項目雖然周邊並無知名商業體,但卻面臨片區常住人口不夠、以產業園區為主的尷尬。

第一太平戴維斯華南區研究部主管謝靖宇告訴南都記者,萬達目前商業運營形式千篇一律,此次於深圳的落地也並非市中心區,未來發展主要看商業定位,如果是社區型商業,簡單解決吃喝玩樂的基本需求,那就看未來商業性價比如何;但如果做區域型商業,走中高端路線,目前深圳強手林立,購物中心的運營觀念也在不斷革新,尋求營業額和知名度上的突破事實上難度很大。

未來深圳商業格局競爭還將進一步激烈。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最新監測顯示,2019年全市零售物業市場總存量同比上升13.8%;在新的一年,第一太平預測深圳零售市場規模還將持續擴大,但於此時購物中心新舊更替加速,“硬件優勢、均由經驗豐富的知名品牌開發商招商運營,更易給消費者提供多樣化的購物體驗以及優質的消費環境,這加劇了當前已開業購物中心的競爭壓力。”

採寫:南都見習記者王鵬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