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2018年底,科技創投媒體36氪在某篇盤點文章的結尾慨嘆道:2018年,水大魚大的移動互聯創業黃金10年,就此畫上了句點。

一年過去後,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這個句點落下後的寒意。

被《財經》寫道“那麼多的錢和那麼多人的青春燒掉了,留下一個好故事”的ofo,在2019年還是沒有續上現金、振作重來;踩在風口上殺入市場、改寫競爭規則的熊貓直播,在2019年3月正式關站;錘子科技將旗下的手機業務和堅果品牌轉讓給了字節跳動……

而站在公司背後、曾經風光無限的明星創業者:戴威、王思聰、羅永浩,相繼因公司債務糾紛,被列入“限制高消費人員名單”。

這些明星創業公司都撐不住的寒流下面,還有許多沒能霸佔頭條的、悄無聲息的“死亡”。我們想知道,這幾年,哪些賽道倒下了最多的創業公司?它們都是因為什麼原因倒下的?


1


2019年倒下的創業公司

平均多燒了125%的融資


我們發現,來到2019年,大家的創業熱情愈發稀薄,投身創業的勇士又少去許多。

在2015年的創業高潮過後,新增創業公司的數量就逐年下滑。當我們認為2018年已經是一個底時,數據卻告訴我們還能繼續往下探一探。

2019年全國僅新增了2324家創業公司,這個數字不到2018年的3成,更是隻有高峰期2015年的1成。


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當然,我們看到,2017年之後,每年關閉的創業公司也大幅減少,但這並不意味著現在創業公司的“死亡”情況就比較溫和。

我們發現,2018年之前關閉的創業公司中,有8成以上是倒在未獲投/投資不明確的階段,在資本充裕的那幾年,大量湧入創業大潮的小微企業,連說服投資人的想法、計劃或者故事都拿不出來,“出師未捷身先死”也算是正常的自然淘汰。


從2018年開始,由於小微企業死亡數量驟減,看起來創業公司的“死亡”規模確實是小了很多。但就是這批更少量的公司,燒掉了更多的錢。


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如果把一家公司關閉前的融資總額當做其燒掉投資人的錢,近5年,5000多家死亡創業公司總共燒光了460億融資總額。更細緻地看,2019年“死亡”的創業公司,平均每家燒掉的錢是2018年時的2.25倍、2017年的3.45倍。

也就是說,這兩年,創業公司“死”得更加慘烈、更有排面。

近5年的創業公司死亡名錄裡,融資總額排名前10的公司中,有7家倒在了2019年,包括“獨角獸”公司團貸網和愛屋吉屋、由雲峰基金領投的全峰快遞,還有讓王思聰陷入限制消費令的熊貓直播……

從A輪到E輪,融資總量達22億元、估值飆升至78億元,愛屋吉屋只花了15個月。當時,愛屋吉屋是全世界獨角獸裡發展得最快的一隻。但由於未能完全吃透行業邏輯,愛屋吉屋終究還是曇花一現,在2019年初慘淡收場。

在市場上成功融到這麼多錢,證明上述公司至少在踩中風口、團隊運作、商業故事等諸多層面中,做對了好幾件事。

可惜的是,它們都在2019年渡劫失敗了。

2


哪些風口倒下了最多的創業公司?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每每提及創業,雷軍的這句話總會被搬出來。但現實是,有些風口實在是擠了太多的豬,再加上風也不是那麼持久強勁,所以摔下來的就格外多。

這些年我們耳邊飄過的風口熱詞換了好幾輪,“O2O”“共享經濟”“電子競技”“互聯網金融”……哪些才是堆積了最多創業公司“屍體”的口子呢?

數據顯示,最近5年,電子商務、企業服務、本地生活、金融和社交網絡成為“摔死”最多創業的行業,為創業公司“死亡”名錄貢獻了過半成員,可以稱得上是創業死亡五大興趣小組。

如果按照不同年份來看,各年還會有特別突出的行業,代表了當年的創業“死亡”特色。比如說,2019年教育行業取代了社交網絡排入前5,2017年則是文娛傳媒行業取代了金融。


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當淘寶、京東和拼多多獲得成功時,尚品網、明星衣櫥等電商平臺接連湧現,意圖在細分市場上分一杯羹;餓了麼、美團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按摩O2O功夫熊、上門做飯的好廚師等平臺都想坐上這班“致富特快”;而在社交這條賽道上,更是有主打匿名的無秘一時風頭無兩……

不過,上述這些名字,最後都進入了死亡名錄。

在將創業賽道劃分得更細之後,我們更清晰地看到了創業公司的熱門死亡方向。以5年作為一個大的觀察週期,遊戲開發商、綜合電商、美食餐飲、借貸和興趣社區是倒下創業公司最多的5個細分賽道。


我們特別注意到,被今日資本創始人徐新稱作“電商最後一個堡壘”的生鮮食品賽道,公司在“死亡”前能支撐的時間相對更短,近5年該行業死亡創業公司平均存活時間僅有38個月,比遊戲開發商足足少了半年多。

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創業這陣風颳得太快,在粗獷地按照行業觀察時還不太明顯,進一步細分後,風向的變幻莫測就顯現出來。即使是扎堆“死亡”,賽道的輪轉也十分迅速。

從2015到2017年,遊戲開發商、綜合電商和本地綜合生活都是創業死亡賽道的大熱門,但近兩年卻明顯降溫,熱門度排名大幅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借貸、理財和生鮮食品。


所以,關於過往死亡賽道的總結,也並不能幫助我們發現2020的機會或者大坑。不過,拋開賽道的區隔,在創業公司的死亡原因中,還是有一些通性可以參考。

3


創業公司都為何而死?

眾所周知的原因,近兩年投資人變得更加謹慎,市場上的錢也緊張了許多。

根據IT桔子的數據,自有記錄來,機構的投資總額每年都在上漲。但在2019年出現了向下的拐點,機構投資總額第一次出現同比下跌,跌幅達21.8%。

一個公司走向結束,大多也都是跟沒錢相關,但是大家把自己倒騰到沒錢的手段,卻各有不同。

我們統計了5000家創業公司“死因”,發現最容易導致企業死亡的原因在於商業模式匱乏,換言之,公司還沒想好怎麼賺錢。其次是市場偽需求和激烈的行業競爭,接下來才是業務調整和產品入場時機。

還有一些死因,不是普遍現象,但可以讓創業公司死得更快一些,比如說轉型和燒錢。


總結來看,不管是沒有想好賺錢方式、沒有找準市場需求,還是市場競爭力不足……導致創業公司走向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都是關於公司本身經營層面不合理的問題,它們大多指向一個結果——企業盈利困難。

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我們還注意到,近兩年的創業公司主要死因發生了些許變化,政策監管與現金流斷裂的貢獻度,超過了行業競爭和業務調整。

有5年投資行業從業經驗的林楓告訴DT君:“這兩年行情不好,我們從LP拿到的資金也很有限,所以投資都比較謹慎。一般情況下5年左右我們就要考慮退出,如果被投項目沒辦法被收購或者上市、一直沒有變現的可能,我們就不太會繼續跟進。一直燒錢,誰都吃不消。”

分行業來看,大家的死亡原因側重有所不同,我們計算了每個行業的死亡原因相對於大盤的偏好度,發現了不同行業獨特的“死亡導火索”。

相對於其他行業,金融行業死於政策監管、法律法規風險的比例更高;廣告營銷則更有可能死於轉型問題;物流行業有別於其他行業的硬傷是不重視客戶;硬件行業更需要考慮定價/成本問題;遊戲行業則對團隊能力有著較高的敏感性……


我們扒了5000家創業公司的“死因”,手把手教你燒光投資人的錢


在資本比較寬鬆、投資者還願意為粗放的生長模式買單時,這些問題並沒有那麼致命。但在寒潮來臨時,市場與資本都沒有那麼多耐心來等待創業公司進行調整修正。

顯然,創業者正在遭遇一個越來越殘酷的大環境。但是,我們從樂觀的方面來看,對於市場來說,這或許是一件好事。

4


現實是殘酷的

但寒冬不一定是壞事


“寒冬通常是週期性的,每經歷一次寒冬,就會煥然一新。”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是這樣評價寒冬的。


我們認同“煥然一新”這個詞。前面我們的種種分析都指明,創業者正在面臨更加嚴苛的優勝劣汰,這意味著,踩著風口的投機者將會減少,真正的創新會備受青睞。喧囂平息過後,理性與務實也會迴歸。


著名風險投資人Paul Graham曾在《How Not To Die》一文裡列舉了導致創業公司死亡的系列原因,他寫道:“一般說來,創業公司死亡,要麼是沒錢了,要麼就是關鍵創始人逃跑了,而通常這兩者是同時發生的。但在我看來,根本的原因是:他們意志消沉了。你很少會聽到一家加班加點工作、吭哧吭哧推出新功能的創業公司會因為付不起賬單而被ISP關停服務器的例子。”


也就是說,創新、努力、拼搏……都是抵抗死亡的良藥。


我們在《2019中國互聯網消費生態大數據報告》中,為增長寫下了一句斷言:最有生命力的增長,往往孕育於貌似飽和的市場邊緣,破土於重重困局的夾縫之間,爆發於能力天花板解鎖的關鍵時刻。


所以,我們也相信,儘管戳破泡沫會帶來陣痛的副作用,但在大浪淘沙之後,真正的春天會到來。


(應受訪者要求,林楓為化名)


作者 | 羅鈺婧


數據支持 | IT桔子

設計 | 趙芸


· 合作、交流請關注微信公號DT財經(ID:DTcaijing),轉載請添加微信dtcaijing0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