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1》

先来说件轶事。

一回,麻花正在试茶。

里边有一款正岩肉桂,刚喝了一口茶汤,就特别的惊艳。

汤水里头独属于肉桂的辛辣感,特别的充足。

于是,麻花泡拍了板,定了那款肉桂。

问过报价后才发觉物超所值,将那款肉桂剩余下来的二十斤,一次性包圆了。

过了一段时间,才发现原来是那位茶农,弄错了报价,将另一款肉桂的价格,报给了我们。

那一回,有买到那场正岩肉桂的茶友,自然是买到了优惠。

那款正岩肉桂,剩到最后的时候,麻花留了一斤多,留给过年喝。

不过现在发现,箱底里剩下来的那一斤多的足火肉桂,有点碎。

由于焙火比较透,条索像蛋卷那样,又酥又易碎。

这天午后,来了位老同学过来喝茶,麻花给他泡了那款茶。

碎茶的冲泡烦恼,这时就全出现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2》

坐在店里,用了梅花盖碗泡茶。

按平常的泡茶习惯,烫过盖碗后,剪开泡茶,将8克干茶投入。

再接着,一边和老同学闲聊,一旁环壁注入沸水,快速倒出茶汤。

落入到公道杯内的茶汤,橙红明亮,汤色比寻常的岩茶略深。

不过,泡茶出汤时,由于没预料到,盖碗内的茶这么碎。

所以按照往常的出汤开口时,有不少的碎茶末纷纷纷的,像雪花那样落入到了公道杯。

老同学看到后,一点也不给面子,直言直语的说:

啊哈,这茶这么碎。

你泡茶时得注意一些,碎茶都跑出来了。

麻花白了他一眼,等公道杯里的茶汤,稍微的静置一会儿后,碎茶末们沉了底。

于是,倒茶分汤。

将倒出来的茶汤,斟给了老同学面前的玉兰杯。

专门过来蹭好茶的他,喝完茶后,再续了一小杯,喝到了两眼放光。

这时,麻花向他露出了得意的微笑。

只要茶足够的好,碎一点是不碍事的。

照样的能够征服一众老茶客们,挑剔的喝茶味蕾。

不过话说回来,今天的正题。

盖碗泡岩茶时,碎一点儿的岩茶,到底有什么烦恼?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3》

冲泡碎茶烦恼之第一点,碎末掉入公道杯。

掂起一泡茶,轻轻摇晃,如果能听到不少窸窸窣窣的声响。

那么除了能证明,这款茶做得比较干之外,还有很大的概率说明,里面的茶有些碎了。

所以,茶友们平常在取茶时,手上的动作要轻一点,轻拿轻放。

要不然,条索比较碎的岩茶,泡起来的第一个苦恼,就是碎茶末容易倒入公道杯里。

任凭是泡茶技术再娴熟的老手,遇上了这样棘手的碎岩茶,也容易马失前蹄。

虽说吧,作为喝功夫茶的必备,公道杯具有静置沉淀的作用。

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汤水里的茶末碎屑,静置放上一会儿就能大部分的沉底。

最开始用公道杯分茶时,上层的茶汤里,就比较清透的,没有碎茶末。

所以,一开始喝茶时,碎茶是不容易掉入到茶杯里,尽可以安心。

不用担心喝到满口碎茶末子的尴尬。

不过,当公道杯内的茶汤,剩余下1/3的量时。

剩在底部的茶汤和碎茶末,就不好处理了,很棘手。

将其白白的倒掉,那么对顶级山场出来的,三坑两涧出来的岩茶,那样太浪费。

不过,当着客人的面,将这部分碎茶滤干净再喝,也有一丝不妥。

总而言之,碎末掉入到公道杯后,容易带来后续的一系列麻烦。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4》

冲泡碎茶烦恼之第二点,影响茶水比例。

泡茶时,顺着盖碗的开口方向,碎茶容易不安分的跑出来。

如果是条索比较粗壮,比较完整的岩茶,那么快速倒出茶汤时,可以老实的卡在盖碗内。

若非是盖碗的开口,特别的大。

那么轻易的,不容易有断裂的条索,随着水流落入到茶汤里。

但是,如果是条索比较碎的茶,那就不好掌控了。

一泡比较碎的岩茶,如果出汤时,稍微不留神。

按着平常的开口大小,倒出茶汤,那么一股脑儿的,会有1/5、1/6的茶,脱离大部队。

随着多回合的冲泡下,经过好几轮出汤后,积少成多,积腋成裘,积沙成丘,量变决定质变,投茶量就失衡了。

原本,按照正常的情况,标准器型的盖碗,泡一次茶,投岩茶8克。

随着碎茶末一次又一次的离家出走,过半的投茶量都跑了出来。

那接下来后几冲的泡茶,投茶的数量肯定是不对了,茶水比例的天平,倾斜到了注水量多,投茶量少上边。

自然而然的,越到后面,整体的茶汤滋味落得更快。

原本好好的一泡茶,很容易就泡淡了。

按正常可以泡上10冲+的好茶,才泡了四、五冲就彻底不行了。

为了解决茶水比例失衡的问题,冲泡碎茶,每每倒出一回茶汤,就需要做一件事。

将茶夹洗干净后,逐次的将碎茶末夹回盖碗里。

出一道茶汤,夹一次碎茶,周而复始,并且还有部分碎成渣渣的茶,根本夹不起。

可见,冲泡比较碎的岩茶,真真是非常的麻烦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5》

冲泡碎茶烦恼之第三点,影响快出水。

孟夫子说过,红烧鱼和红烧熊掌,不可兼得。

不过按麻花来看,冲泡碎茶,快出水和碎茶大量掉出之间,难以兼顾。

因为按我们家的“快出水”要求,时间限制是很高的。

盖碗泡茶,从注水开始计时,到大部分倒出茶汤,时间是7-8秒内,是快出水。

如果是新人刚开始泡茶,那么整个的泡茶时间,最好也不要超过10秒。

这点严格的快出水要求,可是让不少茶艺师妹妹们,在最开始练习的时候,勤学苦练了很久。

不过,练手次数多了,孰能就生巧。

再到后面,快出水冲泡,就是下意识的操作了。

扯偏题了,再来说回碎茶对快出水的影响。

盖碗泡茶时,要做到“快出水”,合盖出汤的时候,要留一个月牙状的出汤口,便于茶汤瀑布状般倒出。

正常情况下,如果是条索比较完整的岩茶,或者是条形比较蓬松的白茶寿眉,那么这个出汤口的“月牙儿”,留得稍微大一点儿,是不碍事的。

不过,对碎茶来说,但凡是出汤口过大,就容易在出汤时,让碎茶末过量的跑出来。

而出汤口留小了,又不方便干净利落的倒出茶汤,增加不少沥干茶汤的时间。

两难齐全的情况下,本身条索比较碎,叶片不完整的岩茶,内部的茶味物质们容易控制不住的过量析出。

自然而然的,原本好好的茶,就容易被泡浓了,泡苦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6》

冲泡碎茶烦恼之第四点,影响面子。

对麻花来说,面子的事,可一点不小。

冲泡碎茶,最容易失手。

容易将茶泡得又浓又苦涩。

在客人的面前,很容易就失礼数。

好在,今天过来喝茶的老同学,也不是外人。

要不然,泡出来这满满一大公道杯的碎茶,可真是要毁了咱泡茶熟练工的一世英名了。

虽然说,冲泡碎茶,出汤前可以预先用茶滤,过滤茶水。

不过,到后面时要当着客人的面,逐次的将茶滤内的碎茶末拨回盖碗内,也实在尴尬。

这类影响观瞻的碎茶末烦恼,暂且不提。

冲泡碎茶,最容易丢面子的事情,是将茶汤泡得很难喝。

因为条索断裂,叶片不完整的岩茶, 一开始泡茶时,内部的茶味容易从四面八方的释放出来。

比起相对完整的茶,碎茶的茶味浸出速度,要更快。

所以,一旦出汤的速度,不是足够的快。

那么就很容易将茶,泡浓了,泡苦了。

冲泡碎茶,最是考验一个人的冲泡水平。

稍微技术不过关,失了手,泡出来一杯苦汤给客人,那就实在是过意不去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冲泡比较碎的岩茶时,无论水仙、肉桂、大红袍,应该怎么处理?

《7》

好的茶,哪怕碎了些,品相次了点,那是可以原谅的。

碎掉的好茶,但凡是冲泡技术够硬,风味一点不差。

更何况,从三坑两涧里出来的,又经过老师傅的手,专门焙出来的肉桂。

宁可错过,也不能放过呐。

解决了冲泡上的问题,条索比较碎的茶,喝起来完全没苦恼。

最怕的是,本身品质就很烂的茶,最后还碎得不成样子。

要外在,没外在,要实力,没实力。

喝起来,当真是了无趣味。

麻花,是个务实的人。

如果在一款条索碎,风味好的茶,和外形好看,但汤水又苦又薄的烂茶之间做选择。

不必多说,自然是舍外在,重内质,最要紧!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