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史上,為什麼德國的閃電戰可以基本橫掃西歐?

朕要爆發了


德國以有心算無心,戰爭準備更加充分

1933 至 1939 年間, 德國的軍費總開支共計 900 億馬克 ,佔同期國家支出總額的6成以上。瘋狂擴軍備戰中 ,消耗掉了全部資金 ,黃金外匯極其短缺 ,國家債務超過 600 億馬克。

德國憑藉一波瘋狂擴軍備戰,使軍事實力暫時超過了其他強國。

到 1938 年, 德國的鋼鐵產量已超過了英法兩國的總和 ,鋁的產量為英法兩國總和的2倍多,軍火生產的總產量可能比英法兩國合起來的產量最少超過1倍 。

西歐面積狹小

西歐大都是一些中小型國家,國土面積就巴掌大塊地方。德國的坦克幾個突擊就能將其打個對穿。

從1939年9月到1940年6月這九個月間,德軍迅速擊敗了波蘭,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等國,一時間德國軍隊,以及“閃電戰”聲名鵲起、名聲大噪。

而對上當時世界面積最大的國家蘇聯,面對這樣一個橫跨歐亞的龐大國度,德國的閃電戰就不那麼好使了。“閃電戰”一道閃電劈下去,將將才能劈到莫斯科,就已經成了強弩之末,而蘇聯則還有巨大的戰略縱深存在,可以和德國繼續打下去。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訂,使德國進攻西歐時,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

德國地處中歐,歐洲十字路口, 西面是美、英 、法等帝國主義國家;東面則是社會主義的蘇聯。在具有聯盟性的世界大戰中, 它的最大弱點是可能在兩線面對強 敵的共同夾擊 。 第一次世界大戰,兩線作戰就是德國失敗的主要因素之一。

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的一份秘密協議。蘇方代表為莫洛托夫,德方代表為裡賓特洛甫,該條約劃分了蘇德雙方在東歐地區的勢力範圍。

這個條約,使德國暫時安定了東線,不必陷入兩線作戰的危機中。這使得德國進攻西歐時,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全力以赴。

就到這裡,各位對此,是否還有其他高見?或者你們還有哪些補充,一起來探討。

喜歡的朋友,別忘了點個贊,還有“關注”!!!


東斯坦因


關鍵是裝甲戰車和戰鬥力的使用,主要可以總結為幾點

第一就是裝甲部隊戰術的成熟,德國古德里安被譽為現代裝甲戰之父,有一套成熟的坦克突擊戰術,這無疑對騎兵戰術仍然存在的西歐各國造成了巨大的恐慌,也無力抵抗

第二是西歐的地形地域,西歐多平原,這就為裝甲戰車提供了天然的優質戰場,在反坦克武器戰術剛發展階段,德國佔了很大便宜

第三則是西歐各國的戰備鬆弛,自從一站結束後,西歐國家對德國警惕性不足,又因為新技術的發展,使得各國安於享樂,戰備自然得不到重視

最後就是德國的突然性,包括戰備準備階段都在麻痺各國,而英法也對自身實力過於自信確認德國不敢出手。

種種的原因使得德國前期能夠突飛猛進,讓歐洲陷入了第二次戰爭泥潭


學習成長的ouby


謝邀!一是利用西歐平原適合坦克裝甲車行駛如飛的天然地貌優勢,二是以閃電式的橫掃平推碾壓不給對方喘氣機會的戰略戰術。這就是在二戰中,德國對整個西歐以閃電戰進行了橫掃精彩的一個片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