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戰橫行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便草草退役,沒能再創輝煌

全文約1300字,閱讀約需3分鐘

提及二戰時期各國裝備的衝鋒槍,你能想到哪幾款?美國的湯普森或是M3注油槍,英國的司登衝鋒槍,德國的MP-40,日本的百式衝鋒槍,當然還有今天的主角,蘇聯的波波沙(PPSh-41衝鋒槍)

在二戰橫行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便草草退役,沒能再創輝煌

波波沙(PPSh-41衝鋒槍)

為了滿足在二戰戰場上龐大的武器需求,加快武器生產速度,採用大量衝壓部件的波波沙被推上了戰場。波波沙衝鋒槍由蘇聯著名輕武器設計師格里戈利·斯帕金於1941年設計完成,並與1941年試驗裝備部隊,在取得良好反響後,1942年波波沙衝鋒槍開始大量裝備蘇軍部隊。

波波沙採用7.62mm託卡列夫手槍彈,71發彈鼓和35發彈夾供彈,有效射程150米。在蘇德戰場上,尤其是慘烈的城市巷戰中,波波沙走上了神壇。其採用的衝壓配件,使得波波沙的保養簡便,對於高強度的戰爭,環境變化多端的戰場,非常適合普通士兵使用。

在二戰橫行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便草草退役,沒能再創輝煌

波波沙供彈彈鼓

在長武器不易施展的巷戰中,波波沙依靠其射速,不僅可以充分的壓制德軍,而且依靠70發的彈鼓,又可以充分保證供彈,在近戰中,連瞄準都不用,只需要向著敵人的方向扣動扳機,彈幕就打了過去,和單發步槍比就是神槍一樣的存在。

當時德軍普遍裝備的MP-40衝鋒槍,在火力持續性上,明顯的弱於波波沙,而且德軍武器向來以精緻著稱,這使得在戰場上缺乏保養的MP-40,故障率升高,而此時的德軍,也就自然而然的瞄上了蘇軍手中的波波沙。不僅在前線的德軍部隊普遍換裝波波沙,當然是從蘇軍士兵手中搶的(其實在戰時,尤其是巷戰中,雙方守軍互相使用對方的武器是很正常的現象)。

在二戰橫行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便草草退役,沒能再創輝煌

使用波波沙的德軍士兵

作為一款十分出色的衝鋒槍,波波沙不僅廣泛的裝備了蘇軍部隊,也廣泛裝備其他與蘇聯關係密切的國家。比如我國裝備的50式衝鋒槍,就是波波沙國產化的產物。還被作為援助武器,在二戰時期被空投到游擊隊活動的德軍後方。為盟軍在二戰中取得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但是,作為一款衝鋒槍,波波沙也有著其天生的弊病,那就是射程不足,槍彈威力有限。波波沙最有效的射程,在50米左右,非常適合巷戰。但隨著戰爭的發展,尤其是各式自動步槍的普及,交戰雙方在50米內的近戰已經基本上沒有可能了。就算有近戰的可能,各種自動化步槍也能滿足需求。

在二戰橫行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便草草退役,沒能再創輝煌

手持波波沙的蘇聯士兵

在現代戰爭中,各類槍支負責的範圍是不同的,比如在1000米以外的可視範圍內,由大口徑重機槍負責。1000以下就可以由輕機槍負責了。但是像波波沙這一類的衝鋒槍,有效射程最遠也就200米,輕機槍不可能將200-1000米的距離全部負責。否則在200米距離上才能攻擊敵人,那麼敵人最多用30秒就可以衝上陣地,對於防守方來說是遠遠不夠的。

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射程在400米的自動式步槍。相應時的,一代神器ak-47出現了。大家一定注意到了,有時候聽到ak-47,說的是衝鋒槍,而非自動步槍,這也就是ak-47當初設計時的初衷,一種大威力的衝鋒槍。

在二戰橫行稱神的衝鋒槍,為何戰爭結束便草草退役,沒能再創輝煌

ak-47自動步槍

有了一代神器ak-47,相比較而言沒有任何優勢的波波沙,被淘汰是必然的。

那麼問題來了,給你一把ak-47或是一把波波沙,你會選什麼呢?你的選擇,也說明了波波沙被淘汰的原因。

波波沙或是ak-47你選哪一個 (單選)
0人
0%
波波沙(PPSh-41衝鋒槍)
0人
0%
ak-47自動步槍
<button>投票/<button>

把你選擇的原因,在評論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