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進而讀史


蘇軍為什麼只用十幾天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


我們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後期,在納粹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1945年8月8日蘇聯對日本發動了蘇日戰爭。蘇聯紅軍僅用10天時間就殲滅了75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北部、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關東軍是日本陸軍當中實力最強、裝備最好的部隊。但不可思議的是,蘇軍用很短的時間就把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打的落花流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古人云“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小編認為,蘇軍進攻關東軍時,蘇軍剛取得柏林戰役的勝利,士氣正盛;而日本剛被美國扔了兩顆原子彈,士氣低落。再加上蘇軍的先進武器,於是就出現了蘇軍碾壓關東軍的情況。具體原因是:

一是因為蘇軍士氣正盛,而日軍士氣低落,以盛氣之師攻打疲憊之師必勝之。當時蘇聯軍隊剛剛經歷衛國戰爭、柏林戰爭等,打敗了希特勒的納粹軍隊,取得了絕對勝利。要知道,當時的德軍武器之先進、軍隊素質之高,但仍敗在了蘇軍之手。蘇軍不但盡雪前恥,而且激情高昂。而關東軍則受到日本本土被美國投放原子彈的影響和日本後期屢吃敗仗的影響,士氣低迷,無心打仗。所以,面對蘇軍的勇猛攻打,士氣低落的關東軍被打的落花流水。

二是因為蘇軍成熟的戰略戰術,遠勝日本關東軍。當時的蘇軍已經經歷過蘇德戰場的洗禮,戰略戰術都已經走上了巔峰,德國人的嚴謹在戰爭這方面體現的淋漓盡致,蘇軍在付出了大代價之後才跟上了德軍的體系。可以說,蘇軍當時不論是指揮層面還是單兵作戰方面都遠勝關東軍。日軍的戰略是優先防禦朝鮮,軍隊主力放在滿洲東面和北面邊界,西面邊界只有少量哨站。所以,當關東軍在考慮陣地防守問題的時候,蘇軍已經在考慮閃電突襲包圍殲滅的問題了。

三是蘇聯軍隊的武器裝備和人數都碾壓關東軍。蘇軍當時的武器裝備大大超過了關東軍,蘇軍實現了機械化,坦克、火炮的數量是關東軍很多倍,據估計蘇軍坦克數量比關東軍汽車數量都多了,而且都是二戰中知名的坦克。1945年8月初,蘇軍在遠東共展開了11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1個坦克集團軍、3個航空軍集團和3個防空軍集團、4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近160萬人,有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克,3446架飛機,還擁有太平洋艦隊、阿穆爾地區艦隊。可見,進攻關東軍的蘇軍不但是精銳,還是關東軍並沒有太多交戰經驗的大兵團機械化部隊,實力碾壓日軍。而日軍則把大部分重型武器都投放於太平洋戰區,結果造成關東軍裝備不足,所以蘇聯軍隊在進攻的時候有強大的火炮提供支援與壓制,日軍的堡壘在這些重火炮面前相當於紙箱。而日軍卻連打破T34/85的火力都難得湊出來。

四是關東軍已不再是原先的那支精銳部隊了,只剩下了空殼。關東軍並不是一支固定不動的軍隊,日本的軍隊是一直根據戰爭需要調動的。到了二戰後期,關東軍的精銳大部分被替換到了太平洋戰場打美國人,比如1945年1月,就從關東軍抽調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具有高度機械化的常備兵團赴太平洋戰場。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因為日軍本土受到了威脅,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準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所以到了後期,關東軍的編制還在,但內核不再是以前的那波虎狼之師了。1945年時號稱70萬的關東軍,有戰鬥力的大概只有20萬左右,其他的很多是老人和孩子湊數的。而二戰晚期關東軍的武器裝備嚴重不足,甚至抽調偽軍的裝備補充新編關東軍部隊。

五是蘇軍是突然襲擊,打了日本一個措手不及。蘇軍對此戰極其重視,斯大林幾乎把蘇軍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往遠東,其中包括華西列夫斯基、麥列茨科夫和馬利諾夫斯基三位元帥,並進行了嚴密的戰術安排。從8月9日零時10分至凌晨1時,蘇軍未經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許就發起了全面進攻。總攻發起以後,空軍先後出動了兩批共480架轟炸機,在殲擊機的掩護下,對海拉爾、齊齊哈爾、哈爾濱、長春、吉林、瀋陽等地的軍事工業基地及鐵路樞紐和機場等重要目標實施了集中轟炸。日空軍懾於蘇軍的威力,在戰役的第一天就轉移到南朝鮮和本土。所以蘇軍一開始就掌握了戰區制空權,為地面部隊順利推進創造了有利條件。而日本直到戰前一天還在幻想和蘇聯和談,不但沒有做好心理上的準備,還沒做好足夠的戰爭準備。因為當時日軍未能預計蘇聯會這麼快便對日宣戰,他們預計蘇聯最快要在10月才可出兵。在開戰後的最初18小時,日方將領幾乎不能作出有效率的指揮,而且部隊和指揮部的通訊也出現問題。蘇軍的陸空夾擊之下,日軍毫無招架之力。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原因,由於關東軍的武器裝備、戰略戰術和士氣,都不如蘇軍,想不敗都是不可能的。


葛大小姐


1945年8月9日零時,蘇聯出動150萬大軍開進中國東北,在四千多公里長的邊境線上向日本關東軍發起了攻擊。

面對蘇聯的鋼鐵洪流,曾經不可一世的日本關東軍不堪一擊,短時間內就崩潰了。那麼,日本關東軍為何在蘇聯軍隊面前如此脆弱呢?



武器裝備差距大

日軍在亞洲來說還可以橫行霸道一下,但是在世界範圍來說,日本陸軍的武器裝備在當時來說算不上有多牛。和蘇聯比起來,日軍的武器裝備更是差距巨大,完全不是一個等級的。正是因為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下,讓日本關東軍根本就無力抵抗。


日軍無心戀戰

1945年8月9日,此時距離日本投降還有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所以說,日本關東軍已經是強弩之末,曾經的法西斯聯盟也就剩下日本還在孤軍奮戰了。日本戰敗已成定局,日本士兵根本就無心戀戰,而且大部分都是新兵,士氣、戰鬥力與戰爭之初不能比。

總結

正因為這兩大原因,面對實力強大的蘇軍,日本關東軍一敗塗地,戰敗投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了。作為日軍精銳的日本關東軍尚且如此,其他日軍部隊的情況就更甚了。


歷史評說


從雙方投入兵力來看,關東軍70多萬;蘇軍則動用了150多萬人參加戰役,司令官為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下轄80個師,27個坦克旅,飛機三千多架,坦克五千多輛,火炮和迫擊炮兩萬多門,重武器大規模裝備部隊。

剛從德國抽調過來的蘇聯紅軍,經過德國戰場的洗禮,戰鬥力強悍,採用了大規模集團軍作戰,對關東軍進行突襲和包圍分割,打得日軍潰不成軍、幾無還手之力。此役共殲敵近十萬,俘虜50多萬,加快了日軍在中國戰場敗退的步伐,為抗日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有力支持。


雄視天東


日本關東軍,戰鬥力十分強悍,是日本最精銳的王牌部隊。日本關東軍和蘇軍三次交手,前兩次交手中,日本關東軍戰鬥力明顯比蘇軍強,蘇軍憑藉人多,武器精良,炮火充足取勝,還是慘勝。後一次交手,蘇聯軍隊越打越強,日本關東軍越打越弱。原來,參加蘇德戰爭的蘇軍人數眾多,裝備十分精良,炮火十分強大。日本關東軍大部分抽調到太平洋戰場,讓美軍真正領教了日本鬼子的真實戰鬥力和厲害。剩下少部分關東軍精銳,被日本大本營抽調回國保衛日本本土去了。剩下的日本關東軍全是新兵,其部隊是七拼八湊組建起來的臨時作戰部隊。這樣的部隊的士兵全是新兵,菜鳥,烏合之眾,沒參加過軍事訓練,沒參加過軍事演習,更沒上過戰場。這樣的部隊是垃圾,這樣的新兵是人渣,這樣的垃圾軍隊毫無戰鬥力,有辱關東軍威名。這樣的菜鳥關東軍垃圾部隊,缺衣少穿沒吃的,去當叫花子討口要飯,缺槍缺子彈,缺炮缺炮彈,缺飛機沒燃油,缺少愛心良心黑了心,不人道沒人性,缺少正義與和平打敗仗,一缺全都缺的人渣,垃圾軍隊,怎能和人數眾多,裝備精良,作戰勇敢,戰鬥力十分強悍的強大蘇軍交手,對抗,作戰?這時的日本關東軍,如討口要飯的叫花子,又怎麼能打贏,打敗強大無比,不可戰勝的強大蘇軍呢?好戰必亡。日本是小國,窮兵竇武,國內資源枯竭,無力支持對外作戰,日本靠侵略他國,達到以戰養戰的險惡用心和罪惡目的,日本侵略他國,不得人心,最終失敗投降。日本關東軍越打越弱小,蘇軍越大越強大。強大蘇軍,打敗弱小的關東軍,是分分秒秒之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輕鬆打贏戰勝。


中國美6220


馮小剛拍的《紫日》看過的舉手?在野戰中進行防禦的日軍報告上司發現300輛蘇軍坦克,歪把子、九二重機槍打上去完全沒什麼卵用,少數幾門戰車防禦炮剛剛開火,就被頭頂上的“拉2”飛機炸得七零八落,日本兵只能絕望地使用“肉彈”戰術進行攻擊,身上綁著炸藥衝向T34坦克群。



除了少數幾人得逞外,大多數“肉彈”最後都被碾成“肉餅”,根本無法抵擋蘇軍的鋼鐵洪流。要說《紫日》的戰爭場面和武器道具未必是一流的,但粗獷反映出一個事實:日本關東軍的裝備和火力,與剛剛打敗希特勒的蘇軍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這也就是關東軍迅速崩潰的第一個原因:雙方之間的硬件差距太大,遠遠超過了1939年的諾門坎戰役。

為了準備所謂的“本土決戰”,關東軍絕大多數重炮和超過三分之一的戰略物資已經轉運回國,臨時拼湊起來的新師團連步槍等輕武器都深感不足。同時,關東軍所轄的作戰飛機幾乎全部撤至半島或國內機場,也就是說,面對蘇軍的現代化、機械化作戰,日軍在東北上空完全喪失了制空權,遂行大兵團作戰的條件根本不具備。



第二個原因就是兵力對比懸殊,關東軍實力最強的是1941年“關特演”到1942年升格為“總軍”期間,大約擁兵31個師團85萬餘人,並且多數為精銳師團,作戰序列內有“機甲軍”和“第二航空軍”等裝甲和空中力量。老實說,這個兵力和火力配置還能跟1945年的蘇軍撕扯一番,然而日本軍部不斷的調出部隊,事實上已經抽斷了這支“皇軍之花”的脊樑。

從1943年下半年開始,日軍大本營陸續從關東軍抽調部隊尤其是重裝備師團(這裡沒有甲種師團的稱謂),分赴太平洋戰場的各島送死。1944年關內戰場豫湘桂戰役也抽出一部分,而僅1945年1月就調出13個師團和機甲軍全部(部分調回本土),到4月間隨著沖繩戰役的結束,關東軍又被調走7個師團,前前後後弄走不少於24個師團。



精銳部隊都調出了,對“偽滿洲國”的軍事佔領還得維持,於是再把若干國內新編師團派過來充數,這都是番號在100以外由老弱士兵組建的師團,戰鬥力連三流都不算。同時徵召了25萬名在東北的“僑民”,新編了8個師團、7個獨立混成旅團、1個坦克師團和5個炮兵聯隊,如此拼湊下來的關東軍,雖然尚有24個師團約70萬人的兵力,但此關東軍已非“彼關東軍”。

日本人自己心裡有數,他們根據武器裝備和戰鬥素質的核算結果是,1945年7月關東軍的戰鬥力,只相當於1942年的8個半師團,大約是四分之一強的比例。而蘇軍出動的則是從歐洲戰場轉調回來的150萬百戰之師,不計空中力量,即便按諾門坎戰役1:1的戰力比,蘇軍至少佔有十倍以上的兵力優勢(不能簡單數人頭)。



其實還有重要的第三個原因,那就是日本人對於對手現代化戰爭能力的低估,以及鐵路保障能力的誤判。在他們看來,蘇軍在結束歐戰的三個月之內,不可能對東北發動大規模攻勢,關東軍設想的“決戰時間”居然是1946年(日蘇中立條約1946年4月到期)!期間日本人甚至還寄希望由蘇聯調停、達成日本與美英盟國“體面的停戰”,所以關東軍上下對蘇軍的進攻缺乏必要的準備。

就戰役戰術而言的第四個原因,是關東軍不相信對手在複雜地形上的通過能力與後勤保障能力,以重兵置於北滿和東滿依託築壘地域頑抗。而蘇軍的外貝加爾方面軍卻是從西滿突入,越過大興安嶺直插東北腹地,其裝甲矛頭第6坦克集團軍的戰鬥損失,甚至還沒有在大興安嶺翻山的多,如此,關東軍在東北的防禦體系被攔腰截斷,很難組織其像樣的大兵團抵抗了。



不過,瘋狂的鬼子們仍然各自為戰,在北方築壘地域的要塞區死守不降,給蘇軍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但終究於事無補,因為大勢已去。吉林和遼寧境內的關東軍已經撒丫子向半島逃命,要塞區得不到任何增援,被消滅是早晚的事。蘇軍於8月9日凌晨發起進攻,僅僅一天之後,日軍大本營就通知關東軍:必要時可以放棄東北退入半島,就是說日本人自己都心裡沒底。

1945年8月15日,裕仁通過廣播宣佈接受《波茨坦公告》投降,關東軍則是8月16日下午四時接到了參謀本部的投降命令,次日派參謀長秦彥三郎飛哈爾濱接洽投降。



但是蘇軍總參謀部以日軍還在抵抗為理由繼續武裝推進,直到徹底控制局勢後,才回復關東軍:“建議從8月20日12時起,在整個戰線停止對蘇軍的一起戰鬥行動,繳械投降”。

所以這也是最後一個原因,打到第十二天頭上,關東軍已經決定全面投降,總共有64萬名日軍官兵和148名將軍成為了蘇軍戰俘,被斃傷的8萬多人只佔部隊總數的九分之一,說落花流水也好,土崩瓦解也罷,總之哪裡來的什麼“玉碎”?


度度狼gg


來看看蘇軍如何把關東軍打得“落花流水”:

1、蘇軍174.74萬VS關東軍70萬,蘇軍2.93萬門火炮VS關東軍5360門火炮,蘇軍5250輛坦克VS關東軍1155輛坦克,蘇軍5171架飛機VS關東軍1800架飛機,戰果是:蘇軍傷亡3.2萬,關東軍戰死8.3萬(日本官方為2.1萬死亡),傷亡率:蘇軍1.8%、關東軍11.8%(日本官方傷亡數字:3%)。

由於有確實史料正式蘇軍將中國人、朝鮮人的戰死列入日軍傷亡數據,因此真正關東軍的戰死肯定低於8.3萬人。

2、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前,蘇軍沒有佔領任何一種中等以上的城市。8月19日蘇軍以空降兵佔領長春、瀋陽;8月20日佔領新京、奉天、哈爾濱、佳木斯等;8月22日佔領旅順大連、平壤、開城;8月26日和外界斷絕聯繫的虎頭要塞才被蘇軍攻克。

3、關東軍70萬,投降59.4萬,戰死8.3萬,不能說是被打得落花流水吧?主力基本上都在長春、瀋陽。

關東軍在蘇日戰爭失利的原因

1、關東軍主力早被抽調,基本都是臨時徵召新兵。表面看起來關東軍人數為70萬,但主力早就被抽調差不多:

1943年開始關東軍主力就開始被抽調到太平洋戰爭;1945年,關東軍13個師團再次被抽調;美軍佔領沖繩後,關東軍7個師團和30%的戰略物資被抽調會本土。

在1945年8月時,70萬關東軍裡只有8個師團是原關東軍——估計還是駐防在長春和瀋陽。

2、日本大本營計劃是在瀋陽、長春等地和蘇軍決戰。蘇聯8月9日到8月15日這幾天所遭遇的只是關東軍的邊境部隊和滿洲國部隊,戰力並不強。

8月15日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打斷了關東軍準備在瀋陽決戰的準備。

所謂蘇聯俘虜60萬關東軍,不過是關東軍奉命投降。

3、蘇聯8月9日進攻是對關東軍的突襲。

關東軍原本預計是45年秋季或46年春蘇聯才可能進攻。

1945年蘇日戰爭,嚴格來說,只打了6天(從8月9日到8月15日日本宣佈投降)。蘇聯在8月18日關東軍投降後到9月2日的軍事行動,不能算是戰爭——日本都投降了,你蘇聯和誰打?

其次,東北戰場,對於蘇聯來說,最大的敵人不是關東軍,而是後勤運輸。關東軍如果死守長春、瀋陽3-6個月,蘇軍只能後退——因為遠東地區沒有辦法提供170萬蘇軍的物資,蘇聯的鐵路也無法及時送來這麼多的物資。

向中國求援?中國自己還沒有呢,怎麼給?

美國嘛,當然是不會支援蘇聯。

蘇聯歐洲部分也是剛剛結束歐戰,也不會有過多的物資支援。

因此,與其說是蘇軍擊敗了關東軍,不如說是關東軍奉令投降。日蘇戰爭從8月9日到9月2日持續23天,真正的戰爭狀態只有6天,剩下18天都算是蘇聯一個人在戰鬥。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蘇軍用兵神速且隱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關東軍擊潰。

日俄戰爭之後,取勝的日軍強佔被沙俄租借的關東州,在1919年在旅順口設關東軍的司令部。關東軍原本是為了入侵蘇聯所設立,在張鼓峰戰役和諾門坎戰役後,日軍領略到了蘇軍已經不是當年沙俄時期的手下敗將,不敢再輕舉妄動。

1942年夏天,當德軍在包圍斯大林格勒之際,希特勒建議日本從東面進攻蘇聯,形成包夾之勢。而早在1941年4月13日,日本外交大臣松崗洋右訪問莫斯科,建議蘇聯與日本締結中立條約。雙方一拍即合,日本以不進攻蘇聯為代價,與蘇聯交換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中立立場。蘇聯解除了腹背受敵的威脅,而日本也因此放虎歸山。

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在波茨坦會談,並發表了中美英三國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宣言》。蘇聯由於與日本有中立條約,不便成為《波茨坦宣言》的簽字國。但在此前的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與羅斯福,丘吉爾秘密簽署《雅爾塔協定》,規定在歐洲戰場結束後的三個月內,蘇聯對日本宣戰。而蘇聯與日本作戰的條件是,讓中國在外蒙古問題上做出一定讓步,維持外蒙古所謂的現狀,讓蘇聯繼續租借旅順口等。

對這些條件,斯大林非常坦率:“如果這些條件得不到滿足,他就無法向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麼蘇聯要同一個簽訂有中立條約,並且沒有重大糾紛的國家作戰。”蘇聯之前與日本簽署的中立條約規定,在條約屆滿12個月前,雙方必須告訴對方是否繼續續約。到了1945年4月5日,蘇聯通知日本,自己不希望繼續延長條約,並且讓日本相信該條約仍然有12個月的有效期。日本當時對蘇聯無寶不落的性格,也是深有體會。日本以其二戰佔領的領土為見面禮,讓蘇聯在日本與同盟國之間進行調和。此時的斯大林對此表達了強烈的興趣,但是卻並沒有做出明確的表態。日本以為蘇聯仍在考慮中,而這時日本還以為自己在蘇德戰爭時,沒有在蘇聯後面捅刀,有恩於它,不疑有他。

蘇軍在戰前的兵員集合做得相當隱蔽。蘇軍通過西伯利亞鐵路,將士兵和物資運往遠東。出發前,蘇聯嚴令士兵不許向家人透露其動向,更不允許親人來車站送行。為模糊戰役的規模和意圖,蘇軍為參戰的各方面軍司令員和士兵簽發假名,並頒發了軍銜較低的身份證。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化名為卡西涅夫將軍負責蘇聯三個方面軍和海軍的協調工作。

蘇軍決定在相距1500公里的兩個出發陣地,即從外蒙古東部和蘇聯濱海地區實施向心突擊,迫使關東軍兩面作戰,並把關東軍分割成幾個孤立部分,最後在瀋陽和長春之間全殲關東軍,防止它們從山海關進入關內。

(華西列夫斯基)

根據《雅爾塔協定》,如果蘇聯在8月9日之前沒有對日本宣戰,就等於自動放棄對日作戰。而美國在這個日子迫近時,對日本投擲了原子彈,這等於請蘇聯出局。於是蘇聯為了搶人頭,決定進攻發起時間在1945年8月9月。

蘇軍的150萬士兵已經厲兵秣馬,8月8日蘇聯宣佈對日宣戰。由於蘇方遞交宣戰書給日本駐蘇聯使館後,立即切斷使館的通訊,實質上等於是技巧性的不宣而戰。日本大使沒能及時將消息傳回國內,關東軍此時正處於懵圈狀態。

蘇軍的遠東第一方面軍,從蘇聯的濱海地區,向哈爾濱,吉林方向發動進攻。從虎頭到綏芬河的行軍異常艱鉅,凡關東軍不設防地區,都是原始森林和沼澤地帶。遠東第一方面軍長途跋涉過泥濘的道路,強渡穆稜河,進入關東軍駐壘地域。

關東軍一直以為蘇軍主力遠在歐洲,根本想不到蘇軍會來得這麼快。關東軍的防禦部署還沒有調整就緒,只好在駐壘地區倉促抵抗。戰役的主動權一開始就掌握在蘇軍手裡,日本士兵在被動的情況下,只能以武士道的精神進行戰鬥,使蘇軍遭受了意想不到的傷亡。蘇軍在地面火力上有壓倒性優勢,它的炮兵組成強大的集中突擊兵團,日軍第一次嚐到了喀秋莎犁地式的洗禮。

關東軍的航空兵在戰役爆發之日,就匆匆撤到日本本土和朝鮮半島。蘇軍掌握了制空權,其地面部隊在沒有日空軍的威脅,到8月14日便突破關東軍駐壘防地,向其腹地推進150公里,來到林口到牡丹江日軍設防地區。蘇軍繼續推進,以包圍關東軍防禦體系的支撐點牡丹江市。

遠東第二方面軍的任務則是向哈爾濱,保興方向實施進攻,協助後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一方面軍,分割圍殲關東軍。這個方面軍的前面有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江對岸是掩護通往腹地道路的駐壘地域。8月9日凌晨,遠東第二方面軍強渡黑龍江,但關東軍主力已經撤往腹地,沿江只有少量以駐壘為依託的守備部隊。關東軍守備部隊無心戀戰,他們撤退時炸燬了黑龍江為數不多的橋樑。

遠東第二方面軍的強渡本來還算順利,但天公不作美,傾盆大雨之後,泥濘的黑土地遲滯了其推進的速度。但蘇軍還是克服困難,於當日佔領了饒河,並於8月14日消滅附近的抵抗樞紐,隨即向佳木斯發動進攻。蘇軍以每天平均50公里的速度向前推進。蘇軍的阿穆爾河(蘇聯對黑龍江的稱呼)區艦隊用船隻運載步兵和武器裝備的同時,與陸軍部隊保持著聯繫,隨時為地面戰鬥提供火力支援。

後貝加爾方面軍任務是從外蒙古東部向瀋陽,長春方向實施突擊。而要打到瀋陽和長春,先要穿越大興安嶺,內蒙古草原和荒無人煙的大戈壁。在進軍的路上,最大的險阻是幾乎無法攀登的大興安嶺,而只要克服了這座大山的屏障,前面即是一馬平川的平原,關東軍將無法阻擋這天降神兵。在進攻發起的第三天,蘇軍終於翻過大興安嶺,關東軍猛烈抵抗,在山谷裡進行了山地戰鬥。

蘇軍當中有不少哥薩克騎兵,在歐洲戰場上,哥薩克騎兵曾經突襲德軍後方。現在,它被賦予特殊使命,與蒙古元帥喬巴山一起指揮蘇矇混合機械化軍群,利用騎兵和機械化部隊快速靈活的特點,從荒無人煙的戈壁突入東北腹地。

(喬巴山)

當時日本主政的鈴木貫太郎內閣主張與盟軍和談,而此時他已經壓制日本激進的軍國主義勢力。蘇軍在戈壁行軍途中,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儘管鈴木貫太郎是出於避免日本民族陷入一億玉碎的後果,但其努力在客觀上幫助蘇軍擊潰關東軍的心理防線,關東軍的厭戰情緒與日俱增。

然而蘇軍卻沒有因為天皇的投降詔書而停止進軍,他們認為在日本沒有下達日軍停止武裝抵抗的命令之前,蘇軍將繼續進攻。蘇軍的進攻速度超乎預定目標,各方面均越來越靠攏,到蘇軍進攻的第7天,關東軍已經被分割包圍。關東軍萬萬沒想到,蘇軍的坦克能夠在複雜的地形前進幾百公里,直逼其老巢。

(鈴木貫太郎內閣)

關東軍想收縮外圍兵力,在東北腹地形成聚合力量,頑強抵抗。但由於蘇軍推進速度太快,關東軍的部隊即使收縮回來防禦,但是一直沒有組織起立體的防禦體系。關東軍不甘失敗,還組織了敢死隊出動。他們是陸地上的神風特攻隊,每個人身上系滿炸藥和反坦克手雷,突入蘇軍進攻行列中,只求同歸於盡。在牡丹江反衝擊中,200名關東軍敢死隊一齊撲入蘇軍坦克方陣,炸燬蘇軍坦克幾十輛。

但是這扔阻止不了蘇軍的進攻。蘇軍在陸地進攻的同時,還對南哈薩林島和千島群島進行突擊。蘇軍登陸部隊在夜間出其不意發起登陸作戰,在島嶼的爭奪戰中異常艱鉅,關東軍把為數不多的坦克投入到了島嶼戰鬥。蘇軍的海軍陸戰隊發揮了重要作用,戰鬥持續了三個星期才結束。蘇軍艦隊還封鎖了朝鮮各港口,至此徹底切斷了關東軍從海上逃竄到日本本土的退路。

8月16日,蘇軍佔領了牡丹江市,兩天後又奪取了哈爾濱市,隨後攻佔長春市。為了佔領關東軍的後方機場,經驗豐富的蘇軍飛行員,和東線戰場的空降兵組成了空降部隊,把機降和傘降運用在東北戰場。蘇軍的殲擊機壓制著關東軍的飛機不讓其起飛,而後蘇軍滿載士兵的運輸機在關東軍機場降落,蘇軍機降部隊衝出艙門,關東軍的機場警衛部隊連警報信號都沒來得及發出,就被解除了武裝。多數關東軍飛機來不及升空作戰就成為蘇軍的俘虜。但也有少數信奉武士道的日軍不願束手就擒,在蘇軍面前自殺了。

蘇軍出兵東北之時,得到中國軍民的支援和配合,解放區的軍民也進行總反攻,使得關內日軍彼此不能策應。也只有善良淳樸的東北人民,對蘇軍少數人員在東北的違紀行為,以大局為重,勒緊褲腰帶,為蘇軍提供給養。蘇軍能夠在東北能夠一舉擊潰關東軍,也有中國軍民的功勞。

在海陸空三路都被蘇軍封堵後,儘管關東軍此時只損失了83737人到2.1萬人之間,但是已經無計可施,無路可逃,沒有作戰意義下,在8月18日在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的帶領下宣佈投降。60餘萬關東軍被送往西伯利亞勞改營,據日本官方披露數據後來只有約47萬人回到日本,至少有10萬人死在蘇聯。別看以前鬧得歡,明天讓你拉清單,關東軍最終也得到了應有的報應。


梓蕤


我們先來看時間點!1945年8月6日,美國對日本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彈,蘇聯1945年8月8日對日宣戰,9日進攻關東軍!同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

蘇聯為什麼這個時間點對日宣戰?說白了,就是為了搶奪勝利果實,覬覦東三省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可笑的是很多國人對蘇聯進攻東三省的行為居然感恩戴德!蘇聯軍隊面對的是已經失去鬥志即將投降的日軍,他為什麼在中國抗日最艱難的時刻不宣戰?這其實要從滿清時期的日俄戰爭說起!

日俄為了爭奪中國的東三省,大打出手,最後以日本勝利結束,俄國人撤出東三省,日本派軍隊駐守,以維護日本在東北的經濟利益,這支軍隊就是關東軍!俄國後來革命成功成立了蘇聯,為了一心對付德國,跟日本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知道吧,蘇聯進攻日本關東軍是在撕毀條約的前提下,搶奪勝利果實的卑鄙行為!他如果不進入東北,日本一樣會在1945年8月15日宣佈投降,東三省一樣是中國的領土!

後來,反而是中國政府一再要求蘇聯撤出,美國施壓,蘇聯軍隊才在搶掠一空,搬走工業機械設備,很不情願的撤出了東三省....當然,走之前還使了手段,那都是後話....

所以,蘇聯進攻關東軍,不過是一次投機取巧卑鄙無恥的投機行為!是為了他自己的利益,中國人沒必要再自作多情的感恩戴德歌功頌德了!


手機用戶54723033985


二戰中,遠東地區最強悍的軍隊莫過於關東軍了,多年時間,戰功赫赫,侵華戰爭也是從關東軍開始打響的。然而,這支軍隊,在1945年,十幾天的時間內,一潰千里,被強大的蘇軍擊潰。

關東軍很強,但同樣,蘇軍也不是軟柿子。1945年的蘇軍,正處於巔峰時期,攻克柏林的榮耀籠罩著他們,而日本呢,已經是強弩之末了,精銳消耗殆盡,瀕臨滅亡了。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

日軍和蘇軍的差距主要是三方面,一個是武器裝備上的差距,一個是戰略上的差距,還有一個是兵員素質上的差距。這三方面的差距,根本就沒法通過什麼武士道去彌補,等待日軍的,只有滅亡,而沒有任何辦法。

裝備體現國力

蘇軍在整個二戰中生產了六萬多輛T34坦克,這個實力日本是遠遠比不起的,就他們那小豆坦克,根本就不是蘇軍任何坦克的對手,直接一炮就能打穿。蘇軍總共動用了5500多輛坦克、2萬多門火炮,再加上3000多架飛機,共計150多萬軍隊,實力非常強大,關東軍幾十萬人,那點坦克飛機根本不夠看。



而步兵的裝備,差距同樣明顯,蘇軍那波波沙衝鋒槍就像不要錢一樣,幾乎後期人手一把。而日軍的三八大蓋,射程什麼的夠用,但是你近戰火力壓根就跟不上。而離遠了,蘇軍直接開炮了。這已經不是差距了,是有代差了。諾門罕戰役時,德國人評價說,差距在五十年。而1939-1945,日本陸軍武器裝備上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進展,而蘇聯人已經有了質的飛躍。

戰術思想上的差距

而戰術思想上,蘇日兩國之間差距更為明顯。日軍,頂多是一戰時期的一個加強版。而蘇軍不同,蘇軍已經將機械化普及,坦克玩的轉,日軍根本不知道坦克怎麼用。蘇軍在玩縱深穿插的時候,日本還在玩塹壕戰,蘇聯已經開始立體化作戰了,日軍玩的是萬歲衝鋒。

裝備上體現的是國力,而戰術思想決定於裝備的運用。很明顯,日軍拿不出優秀的武器裝備,先進的戰術,不是不懂,而是壓根就不敢想。

兵員素質,一大截差距

1945年的蘇軍,剛剛經歷了整個衛國戰爭,都是老兵油子,作戰經驗非常豐富。蘇聯對日作戰的兵力都是從歐洲緊急調動過來的,蘇聯動用遠東的鐵路公路運輸軍隊。蘇軍前期戰鬥力不咋地,這是事實,而經歷了幾年的戰爭,能活下來的,沒有一個是弱者。

而日軍不同,日軍屬於兵員全消耗沒了,前期經驗豐富的老兵被殺的一個不剩。後期補充進來的都是十幾歲的孩子。關東軍呢,精銳都被調往前線,同樣補充進來一堆炮灰。這些新兵,根本就不是蘇軍老兵油子們的對手。


蘇軍,巔峰狀態,能和美國叫板,而日軍呢,後期連國軍都打不過了。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戰術,都差距明顯。而且,蘇軍這次行動,就是帶著儘快結束戰鬥,以最小的代價獲取勝利的目的。斯大林就是要用最快速的方式去爭奪勝利果實,目的就是趕緊把關東軍打垮。


軍武文齋


事實上,從軍事角度來看,蘇軍和關東軍在七天的短暫對戰中並沒有決出勝負,關東軍也遠沒有到被打敗的境地。關東軍一直在做有組織的戰略撤退以在他們計劃中的戰線上(朝鮮半島)和蘇軍做最後的大戰,只不過隨著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後,關東軍也就不得不停止抵抗了,否則雙方的對決還要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付出更大的傷亡,蘇軍要想在軍事上徹底消滅關東軍絕非易事。



經過七天的激烈作戰,日本關東軍的主力並沒有被蘇軍殲滅,甚至可以說是保存的較為完整,只有第1方面軍的主力和第4軍的一部和蘇軍交戰,其他部隊(第3方面軍全部和第4軍大部)都集結在瀋陽—長春—哈爾濱一線,他們將按照計劃繼續向朝鮮撤退,以期在狹長的朝鮮半島阻止住蘇軍的進攻。蘇軍沒有殲滅一個日軍師團,僅僅是擊潰了3個師團,重創5個師團和2個旅團,對於擁有24個師團的關東軍來說,這些損失實在算不上是傷筋動骨,關東軍仍舊保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實力。



此外,關東軍的坦克和航空主力都還沒有投入使用,仍舊保持著完整的戰鬥力,雖然日本坦克部隊完全不能和蘇軍的坦克部隊相提並論,但是聊勝於無。而且多達1000多架的日本航空兵部隊對於蘇軍來說是一個嚴重的威脅,雖然蘇聯空軍在數量上佔據優勢,但是由於來不及建立前進機場,實際在前線日軍的飛機反而佔據的優勢,他們在東北有著完備的航空基地,當時已經開始對蘇軍的機械化縱隊展開空襲了,蘇聯空軍難以遏制,在戰後蘇聯的官方戰史中也明確批評了蘇聯空軍第12集團軍在遠東戰役中表現太差,根本沒有完成賦予其的任務。另外關東軍還有一支強大的炮兵部隊,尤其是重炮以及許多高射炮群,在朝鮮半島的北部山區作戰,炮兵的作用將得到突顯,對蘇軍造成嚴重威脅。



當然,無論如何由於蘇軍佔據著兵力兵器上的絕對優勢,擊敗關東軍只是時間問題,但是如果僅限於軍事上的解決,顯然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付出更大的代價。從戰略上來看,由於蘇軍後勤補給的乏力,地面部隊挺進速度受挫,加上日軍及時的撤退行動,蘇軍已經無法做到計劃中那樣在東北合圍殲滅關東軍主力。關東軍主力將撤入朝鮮半島的北部山區,在那裡進行堅守,雙方還要進行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決戰,無論如何,雙方都會遭受慘重的傷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