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姓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身份證。每個人都有姓,普通人多自稱為老百姓。姓一般和氏連在一起,稱姓氏。《史記》記載,商朝先祖姓子名契,周朝先祖姓姬名棄,他們的母親都是帝嚳的妃子,但他們都並非帝嚳親生!

這事,後世一般把它當做神話,但其實我們從姓的來歷,就可以找出歷史真相!姓到底從何而來?又是怎麼回事呢?跟隨真知堂去看看究竟吧。

姓到底是什麼?

什麼是姓?《說文》曰:"姓,人所生也。古之神聖母,感天而生子,故稱天子。從女,從生,生亦聲。《春秋傳》曰:'天子因生以賜姓。'"

姓,其實就是你的族名,它表明了從你最早的祖先開始,延續幾千年,你到底屬於那個宗族。

什麼又是姓氏呢?《百家姓》曰:"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

姓氏,其實就是一個人家族血緣的標誌。夏商周時期,只有貴族才有氏,普通人只有名字。夏商周三代之後,姓氏合為一體。孔夫子就是子姓孔氏名丘,但後來一般人都以為孔子姓孔,而非子。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其實,姓的來源來得可極不簡單!

《史記》記載,黃帝姓公孫,名軒轅,一共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得姓者十四人。

上古時代的姓從何而來呢?《史記》基本上說出了最初的本源。

姓,是王者賜予的!

以黃帝作為華夏民族先祖這麼榮耀的身份,他的直系後代也只有一半左右得到了姓。由此可見,上古時代的普通人想得到一個姓,基本上難於登天。

那麼,最初的姓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姓有哪些特徵:

第一,同姓者是出自同一個祖先的。但是,不同姓不代表就一定是外族。戰國時代的秦趙二國,雖不同姓,卻是出自同一個祖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第二,姓從女,最早的姓當出自母系氏族時期。所以,凡是帶有女字旁的姓,一般都非常古老。如姚姓,帝舜有虞氏就姓姚。而夏朝王族都姓姒,周王族姓姬,說明他們都來自遠古時代最高貴的氏族。

第三,同姓不婚。《通志·氏族略》曰:“姓所以別婚姻,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

以前的中國確實如此,同姓的堂兄弟姐妹之間不可結婚,但不同姓的表兄弟姐妹則可通婚。所以,《紅樓夢》中才有賈寶玉想娶林黛玉的說法。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第四,最早的姓可能跟部落圖騰有關係。據說炎帝神農氏姓姜,也就是羊女,來自上古時代母系氏族社會時期以牧羊為生的氏族,所以以羊為圖騰。商周時期的古羌人,就是炎帝的後代。

第五,同姓者絕大多數同宗。由於歷史上出現很多改朝換代的大事,所以有些經不純潔了。滿清王朝滅亡後,原來的滿族人多數改為漢姓。滿族八大姓之瓜爾佳氏改姓關,鈕鈷祿氏改姓郎,就是典型的例子。排除這些後來改姓的特殊例子,一般而言,同姓者都來自一個共同的祖先。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姓,其實就是你遠古先祖留給子孫後代的身份識別標誌

那麼,上古時代的姓氏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姓的來源

要想搞清楚姓的來源,則必須從母系氏族社會說起。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一書指出:“氏族,是一切野蠻人所共有的制度。”而氏族制度,在絕大多數場合下,“都是從普那路亞家庭中直接發生的。”

普那路亞家庭,來自夏威夷語,也就是群婚制。但這種婚姻關係,禁止同胞兄弟姊妹之間的子女,孫子女以及曾孫子女結合。它比我國古人的同姓不婚制度(我國古代不禁止表兄弟姐妹之間的婚姻)還更先進和科學。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而母系氏族社會,則是新石器時代父系氏族社會之前,全世界普遍存在過的氏族公社現象。

學術界一般認為,距今7000-5000年前的黃河流域仰韶文化是母系氏族社會,而龍山文化時期,我國普遍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如何可以證明這一點呢?

以陝西寶雞北首嶺仰韶遺址為例,考古學家發現:“同一墓地裡,男子單獨單人葬在一邊,而女子也是單獨單人葬在另一邊。尚未出現一男一女合葬現象。

而西安仰韶文化半坡遺址,已經發掘的250多座墓葬,全部都是男女分開埋葬的。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這個現象說明,該氏族的男子並未和同氏族的女子結合,所以不能和同族女子合葬。同時,並未有女子嫁到該氏族,所以也就不存在後來傳統意義上的一夫一妻或一夫多妻家庭模式。

也就是說,此時,尚不存在女子出嫁到其他部落的現象!

當然,是否是男子出嫁到女子部落的情況,無法證實。最大的可能是,“尚未出現外族男子出嫁到女子部落結合成家庭的現象,而完全屬於走婚性質。”

對照我國曆史上關於夏商周三代始祖的來歷的傳說,幾乎都是這個性質。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夏禹的父親是鯀,鯀是顓頊帝的兒子。顓頊是黃帝之子昌意的兒子,是黃帝的孫子。但鯀的母親,歷史上語焉不詳。夏禹姓姒,這個姓不在黃帝所賜的十二姓之中,所以並非黃帝所賜,應該是帝堯或帝舜所賜。

商的先祖名為契,據說是帝嚳之妃有娀氏女簡狄所生。但契的父親並不是帝嚳,而是來自簡狄吞下的一個玄鳥蛋。後來契因為輔佐大禹治水,被舜帝賜姓子。

“殷契,母曰簡狄,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長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封於商,賜姓子氏。”《史記 殷本紀》

周的先祖名為棄,據說是帝嚳之妃有邰氏女姜原所生。他的父親也不是帝嚳,據說是姜原出去踏青,踩上了巨人的腳印而懷孕生下的。舜帝時棄被封為后稷,別姓姬氏。

“周后稷,名棄。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為帝嚳元妃。姜原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因名為棄。。。帝舜封棄。。。號曰后稷,別姓姬氏。”《史記 周本紀》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所以,最初的姓來自母系氏族公社時期,最晚到帝嚳時代,華夏民族還是群婚制的可能性極大。因此,商人對外也只宣傳自己是有娀氏的後代,而周人推崇的則是姜原。

“有娀方降,帝立子生商。”《詩經 商頌 長髮》

“厥初生民 ,時惟姜嫄。”《詩經 大雅生民》

從氏族公社到宗族公社,分封與賜姓

我們讀中國上古史,一般都會說到西周時期的分封制度。其實,這種所謂的封建制度,應該早在黃帝時期就形成了。

《史記》記載,黃帝之子玄囂降居江水,昌意降居若水。後來昌意之子顓頊高陽氏繼承了黃帝之位,顓頊死後則是玄囂之孫帝嚳高辛氏繼位。帝嚳之後是他的親生兒子帝堯繼位。而帝堯繼位之前被分封於唐地,是以唐侯的身份繼位的。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事實上,黃帝時期分封的不只是玄囂和昌意二人。所謂得姓者十四人(十二姓),則黃帝至少分封了十二個古國。

這個國,和我們今天理解的國家的國,性質不一樣。有點類似封建社會的老農民分家。

兒子大了,父親給他一塊土地,還有耕牛,農具等生產資料,讓他獨立成家。居住在山區沒有土地者,就沿著河流往上走,走到哪裡開荒開到哪裡。這樣一代一代的延續下去,慢慢的就繁衍開來。

黃帝時代的分封,性質和這差不多。

黃帝軒轅氏打敗了山東地區的蚩尤氏和原本的部落盟主神農氏,表現在考古學上就是龍山文化取代了仰韶文化和大汶口文化,成為了黃河中下游流域的大一統文化。這種大一統,更多的是文化上的融合,而非政權和號令上的一統。

黃帝把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為後(小王),自己為王(大王),完成了傳統意義上從氏族公社到宗族公社,再從宗族公社進化到國家的全部過程。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氏族公社,是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在母系氏族部落基礎上形成的。

商族的先祖契被分封於商,形成商族。他最初的部眾,肯定不是靠自己夫妻兩一胎一胎生下來繁殖的,而是來自他母親所屬的氏族有娀氏。

有娀氏本為一古國,所以稱為“”有“”,而“”有“”則是上古時代古國的稱號,就如同“”後“”為上古時代王者的稱號一樣。娀,從女從戎,則肯定是戎狄之部落古國,據考證原本生活在山西運城一帶。

而契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賜姓“子”,則算是有了自己的宗族,可以帶領族人去開闢新天地了。所以,商人才“祖契而宗湯”,以契為先祖。

這一點和我華後世“修族譜,以本族最有成就之人為祖”,其實是一樣的道理。

所以,當一個部落從原始的母系氏族公社,變成因功或因身份被王者(大宗族長)賜姓(小宗,允許你去開闢一個新的部落)的時候,宗族公社制度就逐步形成了。這種制度演變到西周時期,逐步形成了以“嫡長子繼承”為根本的宗法制度。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因此看來,上古時代得姓,可不是一件小事。這件事意味著你的先祖,從此開宗立派,有了自己的宗族。

所以,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朔本追源,都可以追溯到三個華夏老祖宗。古代的所謂老百姓,並不是今天的平民,而都是貴族的後代。也只有貴族之後,才會成為百姓,那些戰敗被俘的部落先民,基本上的下場都是“男子全部被殺,女子成為征服者繁殖後代的工具”,融入征服者部落,慢慢淡化了自己原本部落的基因。

小結

從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再到宗族公社,這是古代中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商周先祖不是黃帝的後裔?他們來自何方?學者:他給出了正確答案


宗族公社的形成不再完全以血緣關係為紐帶,從而形成了全新的利益集團。這些集團以族長為“後”,發展壯大最終形成了黃帝到夏商時期的古國。

周朝的建立,僅僅是從名義上成為了天下的共主,還有很多本不屬於周國統治區域的古國,因為不遵守周朝的典章制度和禮儀,被周聯邦(類似於英聯邦)稱之為蠻夷,所以才有“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一說。而周所分封的國家則自稱為華夏。

至此,中華大地上原本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氏族公社制度完全崩潰,中國進入到了以“得姓”為標誌的新的宗族公社時代。絕大多數古姓,都是在此前後形成的。

你貴姓?你的姓是從何而來的你知道嗎?留言探討一下你的姓氏來歷吧,新年快樂!

喜歡中國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嗎?關注真知堂,一起來弘揚我們的國學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