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這件小事,您犯過多少錯?

說到服藥,我想大多數人都會說“吃藥誰不會呀,只要吃到肚子裡就可以治病了”。其實不然,如果我們不注意服藥時間、服用方法就可能會使藥效大打折扣,甚至還會引起不應該發生的副作用。

1.服藥時間有講究。

生活中大多數人都不太在意藥物的服用時間,覺的一天之內只要服用了就可以了,其實這樣隨意的服藥是不正確的。一般情況下,按照服藥時間可以分為晨服、餐前、餐時、餐後和睡前等。晨服,通常是指早餐前或者早餐後服藥。如降壓藥培哚普利、氨氯地平等清晨服用可以有效的控制勺型血壓,抗抑鬱藥氟西汀、帕羅西汀等清晨時服用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1];餐前,一般指餐前30~60分鐘服藥,一些無刺激行的藥物為使藥物充分、快速吸收都可以餐前服用;餐中,指在進餐過程中,如降糖藥阿卡波糖隨第一口餐吞服或嚼服,這樣可以隨食物進入小腸就同時起效,達到最佳降糖效果;餐後,一般是指餐後15~30分鐘服藥,一些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助消化的藥物、需要緩慢發揮作用的藥物都宜在餐後服用;睡前,一般指睡前15~30分鐘,對於一些受晝夜節律影響的藥物,應按照其節律規定用藥時間。部分平喘藥、血脂調節藥、催眠藥、抗過敏藥等,晚間睡前服用效果較佳。

2.特殊劑型需特殊對待。

對於一些特殊劑型我們在服用過程中應特殊對待,比如緩、控釋製劑在製造的過程中添加了一些材料,可以使藥效能夠在人體內長時間穩定血藥濃度,如果我們將緩、控釋製劑掰開甚至咀嚼服用則會導致控釋或者緩釋膜骨架遭受損害,導致藥效迅速釋放,無法達到長時間的治療效果,甚至可導致患者體內血藥濃度過高,出現藥物中毒[2]。(注:部分緩釋製劑可以延藥片上的刻痕掰開服用,是否可以掰開應以說明書為主)。腸溶製劑使用的主要目的是讓大部分藥物在腸道內釋放,減輕藥物對胃的不良反應、減少藥物的降解、提高藥物療效等作用,如果掰開、咀嚼破壞包衣,將無法起到腸溶效果[3]。

服藥這件小事,您犯過多少錯?


3.服藥要用溫白開。

生活中很多人服藥時圖方便,經常手邊有什麼飲品就用什麼來送服藥品,這些飲品雖然送服藥品方便,也在一定程度上掩蓋住藥品的味道,但它們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會與藥物中的成分結合,產生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例如果汁汽水中富含有機酸,與磺胺類藥物同服,可降低磺胺類藥物溶解度。

服藥這件小事,您犯過多少錯?


4.幹吞藥物不可取。

部分人為了省事直接幹吞藥物,這樣做雖然也能使藥物進入體內,但藥物會長時間滯留在食管中,不能很快進入胃內。由於藥物局部濃度過大,特別是一些刺激性的藥物會對食管黏膜產生較大的刺激,甚至會導致一些不良反應的發生。

5.忘記服藥不可加倍補服。

吃藥不是請客吃飯,一頓錯過隨時可以補。那麼,為什麼不能隨意補服藥物呢?這是因為藥物對人體的作用與它在體內的血藥濃度密切相關,當藥物血藥濃度過高會產生一些毒副作用。對於長期服藥的人,偶爾忘記服藥在所難免,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怎麼辦呢?一般情況發現的較早,可以立即補服。但有些藥物毒副作用較大,或藥品說明書中明確提示漏服後不可補服,則應該遵循說明書,以免引起不良反應的發生。

服藥這件小事,您犯過多少錯?

參考文獻:

[1] 巴桑.淺談服藥時間及飲食對口服藥物療效的影響[J].西藏醫藥雜誌,2013,34(02):39-41.

[2] 鍾榮翠.淺談緩、控釋製劑的使用注意事項[J].北方藥學,2015,12(05):153-154.

[3]黎巍,陳立新.不同劑型藥物在鼻飼患者中的使用問題探討[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04):293-294.


服藥這件小事,您犯過多少錯?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藥立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