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的本義是什麼?

我研究面相對比較廣,尤其是佛法。佛經開經偈是: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這一首偈是武則天寫的,表達了佛法本義微妙甚深,願意受持,也願意還原如來真實之義。

道德經在我看來就是甚深佛法,也是宇宙物理學說,我研究了很多年《地藏菩薩本願經》,發現唯有《地藏菩薩本願經》能解說多維時空,量子纏繞(順便說一下量子纏繞在地藏經裡就是小兒科。)也能解釋什麼是時間,其高深程度,用“大佛頂”三個字來形容!古往今來沒有之二。

01.諸多學者對於《道德經》的解說停留在學問的層面

本人聽過許多名人講《道德經》,今天還在大通教育上聽白巖松講《道德經》,我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已!在他的認知面上是對的!但絕不是那麼簡單的學問。聽白巖松說日本的茶不好喝,但有茶道!讓我咋說他呢?我就是不會喝茶但會茶道的人!通過茶道可以證明道德經第一章內容的普通人。

王東嶽是我很敬重的學者,“說道可道非恆道”是原文,因為某個黃帝而改為“道可道非常道”,文字改了,但《道德經》這句話的本義並沒有改變!佛法說文字般若是表面的,而諸相非相是本質的,恆和常字有差別,義無二別。

其他的就不提了,都是在各自熟悉的範疇理解的,不是道德經的真實之義!

02.道德經是需要實證,不是空洞的哲學

道德經第一章是我認為最難的,用文字而不是實證的方法都是偽學說!

我們都知道量子物理研究的是量子,那麼就有定義的量子!道德經定義了一個“有”,一個“無”。有和無成雙成對不可分割就是一個“量子”(不是物理上的量子)。

這個“有無對”是什麼?講不清,證明不了,後面的經文我都不知道學者們咋理解的?還好意思大講特講!

這個“有無對”結論:

宇宙全息!一塵一世界!一花一菩提!芥子裡面藏乾坤!是一切事物的本源!

如何證明?

茶道是一個方法!

金剛經是一個方法!

楞嚴經是個方法!

華嚴經是個方法!

地藏經是個方法!

還有諸多佛經都能證明!

我喜歡茶道和《地藏經》的方法。

這麼多方法如何證明?最終證明的是學人的覺受!就是學人得看得見!聽的見!聞的見!嘗得到!摸得到!

“有無對”可大可小,物理上的量子很小,道德經有“量子群”(不定義了),大可心包太虛!小可極細極微!

“有無對”遵循量子纏繞是小兒科!也可以不遵循纏繞,各自獨立運行。

“有無對”可以生萬物!萬法歸一。可以境由心生!創造萬物!

03.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道德經第一章是一步登天,所以就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

普通人的覺受是極其有限的,我常說是“有界”的!譬如隨便一個人眼睛能看到電子這個級別的量子?能看到月球?電子是看不到的,月球看到的就如盤子那麼大?能提供多少信息供研究?

道德經第一章的研究必須是“無界”的!眼睛能看到任意小的量子!能看到無窮遠處!具足了就可以研究第一章是啥意思!

我不太會寫詩,曾抄改了王之渙的詩成偈,放這裡一起勉勵那些真正研究道德經,而且沒有任何名氣的小人物們!

落日如鼓依山盡,滔滔黃河入海流,

欲窮本心千里目,無界更上一層樓。

用願解如來真實義的心與你共同研究道德經的神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