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在家的日子,教孩子養成和自己玩的能力,有利其一生的心理健康

生活中,很多孩子獨自在家時,非常不會玩。

也就是說當沒有外界的命令,如作業等的約束,他們會相當無聊,不知道該幹啥。

最後往往就會用打遊戲、看電視來消耗時間。

而無論遊戲,還是電視,都屬於外界的刺激,依賴這些刺激來填充自己的生活,心理能量只會越來越弱。

這和現階段只能宅在家,導致一些人產生焦躁情緒的狀況很像。

他沒法和自己好好相處,時間久了當然就煩躁了。

一個真正強大、堅強的人,都是耐得住寂寞,能和自己獨處的人。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閉環”,放到人的心理上,就是一個人自己能給自己反饋。

自身的圓滿才是真正的從容。

作為家長,教會孩子自己和自己玩兒,就是培養他們的獨處能力。

待在家的日子,教孩子養成和自己玩的能力,有利其一生的心理健康

人是社會的動物,是群居動物,所以我們不是生來就會獨處的。

要特意培養獨處的能力,先要找到和世界的接洽點。

這個點怎麼找呢?

很簡單,就是孩子的好奇心。

一個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那麼這個點就是他和世界的連接點。

可“好奇”就是孩子的本能,他和世界的連接點也太多了,具體該怎麼做呢?

答案是,抓住一個較為穩定的點深挖。

要培養孩子以鑽研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好奇心。

比如:孩子喜歡恐龍玩具,提了好幾次了,那麼這就是一個比較穩定的好奇點。

父母要敏感的意識到這點,並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孩子去了解恐龍、恐龍的種類、恐龍生活的年代、恐龍滅絕的原因等等。

一旦開始鑽研,好奇心便會讓孩子產生充實感和愉悅感

待在家的日子,教孩子養成和自己玩的能力,有利其一生的心理健康

為什麼要鑽研自己的好奇呢?

因為在萬事萬物間,孩子唯獨選擇了這一件事,這足以說明孩子對這件事有一定的耐心。

如果不好好地、充分地利用這份耐心,久而久之,孩子就變成父母口中“三心二意”的孩子。

所以,不是孩子“三分鐘熱度”,是父母沒有及時抓住孩子的好奇心,並且及時培養孩子的鑽研精神

其實從孩子的角度來說,他們也不喜歡“三心二意”。

因為這不能帶給他們深層次的快樂。

比如:孩子很想要一個恐龍玩具,但真的買了,他又很快把玩具丟一邊,愛上了另一個恐龍。

這個孩子的表現,就是一種原始的鑽研,是沒有得到引導,孩子自己自身的鑽研本能。

所以,父母要承擔起引導的作用。

鑽研,其實就是將外界玩具的刺激,內化為內心積極主動的探索。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心流”,意思是:全情投入某事時,所表現的心理狀態。

心流產生的同時會有高度的興奮和充實感。

而我們所做的,就是引導孩子步入心流。

待在家的日子,教孩子養成和自己玩的能力,有利其一生的心理健康

心流的這種狀態並不一定是在完成工作,或者科研任務時才有,

運動、靜坐、沉思時,都有可能進入心流。

所以,父母也不必執拗於非得讓孩子養成鑽研功課,鑽研學習,才算成功的思維。

我們的目標是培養孩子投入於自己的世界,讓孩子擁有獨處的能力。

所以,任何孩子關注的,好奇的,都可以成為鑽研對象。

這絕不是浪費時間。

世上沒有一件事會白做。

養成了鑽研的習慣,孩子以後面對其他事情時,專注度、自洽能力都會比同齡人更強大。

當然,也不用擔心孩子是否會從此養成孤僻的性格。

一個人只有知道的足夠多,當進入團體時,他才會更自信,更容易融入,更淡定。

待在家的日子,教孩子養成和自己玩的能力,有利其一生的心理健康

父母該怎麼引導孩子鑽研的習慣?

做好三件事:

  • 創造條件

孩子的經濟能力、社會經驗等資源都遠不如大人,他即使想鑽研,也沒有條件,更何況對孩子來說,一張白紙到這世上,怎麼鑽研一個事物他是沒有方向的。

所以這裡就涉及父母要給孩子創造鑽研的條件。

比如:父母都會給孩子買書、買繪本,但如果你想培養孩子鑽研精神,那你就要成套的買。

就是說,孩子喜歡恐龍,那你就不要今天買恐龍,明天買奧特曼了,你就盯著恐龍的書買。

將恐龍有關的繪本,或者書籍,基本都蒐羅到。

讓孩子的知識成一個體系。這就是鑽研精神的第一步

  • 不設目標

千萬不要給孩子設定類似“今天看幾本書”的目標。

也不要有預設結果。

由好奇心使然的鑽研,沒有那麼功利。

走到哪一步算哪一步,不要勉強孩子,但要鼓勵孩子。

既然要培養孩子玩的能力,那麼首先就要讓孩子心態放鬆。

如果孩子很緊張,那又變成外界的壓力,是命令,是完成任務了。

以後沒了命令,他依舊不知道怎麼做。

  • 如何找答案

要培養孩子形成自己的閉環,那就一定要教會他們找答案。

不管是查字典、資料,還是問網絡,總之要發揮想象,找到一切自己能解決,能找到答案的方法。

如果是查網絡,要注意篩查信息,父母要教會孩子查官網的方式。

待在家的日子,教孩子養成和自己玩的能力,有利其一生的心理健康

很多北歐國家,冬季很冷,時間也很長,人們都是長時間待在家中,很少外出。

但他們的幸福指數卻很高,這和他們很會獨處是分不開的。

在北歐的書店裡,我們平時完全不會看,甚至普通書店都沒有的,例如:《木工》這類的書籍卻賣的非常好。

這和當地人從小致力於鑽研自己的興趣是分不開的。

興趣沒有優劣,每個興趣都應該被尊重。

因為它們才是真正滋養人心靈的養分。


—END—

  • 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關注【處處有心】,每日都有微頭條,或長文章更新~

處處有心

兒童發展及教育心理學專業,二級心理諮詢師,上海心理學會會員。

在兒童及青少年心理諮詢工作中,有10年以上實戰經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