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你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你防止上当受骗的话,该具备哪常识?

开伟观察


防止受骗上当,购买银行理财前,应该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充分了解自身属于激进型、稳健型以及保守型投资者类型。

第二、购买理财产品必须要到正规合法的渠道购买,或者正规银行机构网银购买理财产品。

第三、不要随意听从银行机构销售人员的推荐,更应该拥有自己的独立分析能力。

第四、对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细则与协议要充分阅读,警惕部分文字游戏风险。

第五、充分了解自身资金流动性需求,短期闲置资金要有相匹配的产品配置。


郭施亮


银行是大众经常去的场所,顺带也可能在里面购买理财产品,在银行里面存款也算是购买理财产品,但是即使在银行里面,也有很小的可能会上当受骗,所以我们应该具备以下的常识。

一,收益率超过6%的产品就要谨慎

银保监会主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超过6%的收益率就要打问号”。我觉得这句话在银行这里也是同样适用的,银行的存款五年期最高利率也就是在5.5%左右,不会超过6%,所以如果有银行员工给你说某存款产品收益率可以超过6%,那么只会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银行工作人员欺骗你,二是由于银行看这笔存款金额巨大才给出6%的利率。

二,区分保险和银行存款

银行里面的存款是银行自营的,由银行进行担保,即使银行倒闭,那么还有《存款保险条例》进行担保,而保险不一样,保险则是银行代为销售的,换句话说,就是银行帮助保险公司帮忙销售保险产品,但是保险并不一定会保证本金的安全,并且还有收益率普遍比较低,有可能银行员工为了完成业绩指标或者高额提成来欺骗储户。

所以在银行理财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这款产品到底是存款还是保险,由于银行有双录(录音和录像),所以银行柜员不会刻意说假话,只会如实相告。

三,以合同上书写的条款为准

无论银行员工给你说这款产品收益多高,多安全,都应该以签署的实际的合同为准,买理财的时候应该尤其注意合同,这是以后得到合法权益的依据。

如果仅仅是在银行里面存款,那么基本上不会有银行柜员恶意来误导你,如果是购买其他的理财产品,那么还需要多多谨慎,仔细判断这款产品的收益以及风险。

如果想要在银行里面买基金,那么不如选择在互联网平台上购买,比如支付宝,微信或者天天基金网这样大型的基金销售平台,在费率上更加便宜实惠,对投资者也是好事。


理财鸭


随着人们投资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理财。大部分人习惯去银行网点办理理财业务。那么在银行办理财,要注意些什么呢?

1、了解自己所买理财的风险等级

在银行购买理财之前,理财经理一般都会要求客户做风险评估问卷。现在理财签约流程非常规范,需要进行一区双录。客户填写风险问卷的过程,会经过录音录像,整个销售过程都会有视频录像。一般的风险评估问卷都有十几个题目,填写评估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经验、投资风格、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

在这里做一下提示,一定要按照自身真实的资产状况、风险承受能力,填写问卷。千万记住,不要销售人员让您勾选哪一项就勾选哪一项,要按自己的真实情况进行勾选。风险评估等级分为保守型、谨慎性、稳健性、进取型、激进型。

比如您的风险评估等级为保守型,即使操作购买高收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银行系统是过不去的,这样可以有效的把控风险,去购买您心中可承受风险与收益率相匹配的产品。

2、分清银行的自营产品和代销产品

一般银行的自营产品有定期存款、结构性存款、银行自己发行的理财等。由于现在银行有代理业务,一般会代理基金、保险、债券等业务。

部分人在银行“上当受骗”,可能是因为购买了保险产品或者基金产品。在银行销售人员向您推荐产品时,你一定要详细阅读产品说明书、风险揭示书、客户权益须知。这些是银行人员在为客户办理理财业务时,必须向客户所提供的。同时一款正规的银行理财产品,在其官网上应该是能查询得到产品详细信息的。

3、找银行工作人员咨询办理理财业务

随着理财销售越来越规范,各商业银行都设置了理财专区,配备专门的理财经理。

在这里跟大家普及一下,佩戴银行理财经理工牌的都是银行的正式员工,非外面驻点人员。虽然银保监局不允许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人员在银行网点驻点的,但难免会有漏网之鱼,大家在咨询办理时,还是要仔细甄别,以防止被非银行工作人员忽悠。

最后提醒大家的一点,高收益必然伴随着高风险,现在银行理财产品到5%的都特别少,6%甚至以上的收益率,必须要引起足够的警惕。

小小意见,不甚成熟,还望见谅。


河小葵话理财


在银行买理财,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新闻中经常爆出的谁的钱没有了,谁的理财变成保险了等等,那都是个别银行的个别现象,这绝不是银行的常态。

即使是个别现象,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灭顶之灾,所以我们还是应该防范的。经过我的一番思考,我认为银行客户在银行购买理财可能会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

一、客户的诉求与银行的销售不一致

想存定期,却办成了理财;想存理财却办成了保险。实际上,无论是定期也好,理财、保险也罢,其本身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在银行办理的产品,想让本金亏个大半也挺难的。它的最大问题在于产品的优势并不是客户最想要的,而产品带来的效益却是银行最想要的。

理财经理为了个人业绩,支行为了指标会带有倾向性的推荐产品,有人说这是误导销售。若真是误导销售也好,现在都有双录,你看工作人员是否合规,去银行及上级监管部门投诉准能解决。可现在的问题是,很多人是当场被理财经理合规的销售话术说服了,出了门,过段时间需要用钱时发现取不出来又后悔了。


面对这样的问题,解决的最好办法没有别的,就是能够了解你即将购买的产品的所有特点,至少也要了解常见问题的答案。比如是否能提前支取,利率是否能够保证,最坏结果本金会不会损失,能不能转让等等。了解清楚这些问题以后,才能在将来不会后悔。

二、飞单

飞单就是指银行人员销售非银行自主发行或非银行授权达成销售委托关系的第三方理财。

这种形式的销售在各行各业都很常见,它带来的危害是非常大的,不仅损失银行利益,也有极大可能损失客户的利益。


银行自主发行的理财不用说,都是有正常的披露要求,从历史数据来看,出问题的概率极低。银行代销的保险、理财、基金、信托,也都是经过银行多方考证而形成的委托销售关系,至少不会出现因为不合规而坑害投资人的情况。

飞单销售与银行没有任何关系,理财经理的销售行为也不合规,他们靠的是投资人对银行的信任,借机销售一些评级非常低没有什么客户认购的理财。这些理财大多是在市面上融不到钱的企业被包装以后进行违规销售的。它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利率高,什么都可以谈,只要你肯出钱。

防范飞单主要有以下三招:

  1. 不贪高利率。在银行买理财,尤其是当下的利率环境,建议不要去关注那些6.0%以上的。
  2. 使用中国理财网。这是一个银行理财披露的网站,能在上面查到的,都是银行正规的理财产品。
  3. 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产品说明书中会将银行与理财的关系说明。银行是投资管理方,还是托管方,亦或是代理销售方,都在上边写的很详细。如果没有约定,多半是飞单。

三、资金被员工挪用

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极小,一旦发生就是新闻头版头条,对于投资人来说也损失巨大。投资人以为自己的资金购买了理财,但是在用钱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账户里没有钱。经过警方调查才知道自己的钱被银行某位已经离职的员工挪用了。

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主要是投资人太信赖理财经理,没有拿到银行给予的回执小票就匆匆离去。再或者就是拿到的回执小票就是伪造的。


要防范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不拿回执不离柜。毕竟涉及个人大量资金,最好还是谨慎为好。见到银行工作人员给的回执,发现上面的信息与自己办理的业务一致,而且有银行的章,再离开柜台。
  2. 轻信他人会吃亏。理财经理很专业但他们的建议也只能做参考。听完之后还需要自己做决定,更加不能让他们来代理帮忙办理业务。否则吃亏的还是自己。
  3. 事后查询多核对。自己办理也拿到了小票,工作还没结束,还应该登录电子银行查询自己的购买记录。一般手里银行都会有产品的持有情况,核对之后发现没问题,工作才算结束。

总结:

在银行购买理财出问题的几率比较小,但也不是没有。多加小心,多加注意银行出现的大部分问题都会避免。

银行研究僧,你学习,我也跟着学习!


银行研究僧


不想再在银行上当受骗,这三个常识你必须知道!!!!

01

高风险高收益

不管是银行理财还是其他地方(如:支付宝等)的理财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高收益的同时必定伴随着高风险。

央行给定的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为1.75%,国有大银行会在这个基础上有所上调,但是上调幅度不会太大,也就是1.95%到2.25%左右的样子;而地方的商业银行也会上调,幅度稍大,但是最高也就在2.5%到3%之间徘徊,再高一点他给不起。

当然,上面说到的是定期存款,理财产品收益肯定会高一些,但是高也会高的有限,不会高的太离谱,若是太离谱必定有你不知道的风险在里面。

02

不贪小便宜

现在的商家为了挣钱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是不违法的,他们都会做。

银行也是如此,现在去银行经常就是各种存款送礼品或者买什么样的理财产品送礼品的。这种礼品不假,但是他理财产品的好坏你还是要先了解一下再去购买的吧!不然花了那么多钱,不仅没收益还倒亏,就为了拿那么一点礼品?这多划不来。

03

判断能力

假如你是一个很容易就被别人的说法所左右的人,那还是换个人去银行买理财产品吧!

因为你去银行买的理财产品往往就是别人现在正在出售的,但是不一定是最好的产品,他们为了业绩为了佣金去销售的产品,也不会管是否真正的适合你。

这个时候判断力就很重要了,你要通过自己的判断来选择,如果认为这个产品不适合你那就换一个。

综上而言: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在任何地方都有用,高收益的背后是高风险这个需要谨记;小便宜贪不得,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看中别人的礼品,别人看中你的本金也不一定呢;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要自己判断是否合适自己。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
我是易将,感谢阅读。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学习经济理财知识,变得富起来吧!

易将学财


去银行购买理财产品,不能用“防止上当受骗”来表述。毕竟能够在银行销售的任何理财产品都是经过银保监会审核同过允许上市销售,都是合法的产品。只是我们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应对该产品清清楚楚,有疑问的地方及时要去银行工作人员讲解,避免被误导及误解。就如我们中医就诊一样:望、闻、问、切。

购买银行理财产品要注意一下几项:

首先,必须确认理财产品的性质,所属的法律主体。这个大家可能会有疑问,现在的银行办理的业务已经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存贷业务,还兼业保险业务,代销基金等业务。虽然存贷,保险,基金的业务都是在银行办理,但是保险产品属于保险公司,基金属于基金公司分属不同的法律主体,各自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但是大家习惯上都认为只要在银行场所销售的理财产品都是属于银行的,从而产生误解,造成后期的纠纷。

第二,根据自己的投资风险偏好,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只要风验等级1级2级的理财广品,本金风险几平为0,也就是说基本不可能发生本金亏损的事情,但是收益就不定了,对于理财经验不是很丰富、风险意识不是很强的投资者而言,要避免一种理财产品,那就是结构性理财,这类产品挂钩股指、黄金、外汇等衍生品,收益率是波动的,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的概率不高。

第三,从收益上评估,尽量选择收益大的理财产品。大家可以挑选规模偏小的股份行和规模偏大的城商行,这两美银行的理财收益比较高,而且发行的大多是风险等级为1级或2级的非结构性理财,但是在购买的资金额度上要做好风险防控,根据《保险存款条例》,资金额度最好不要超过50万。规模偏小的城商行和农商行投资管理能力比较弱,国有银行理财收益偏低,但安全性最高。

第四,根据流动性的需求,来选择理财产品。也就是产品的期限,这一点要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一般情况下,如果你在短期内不会有流动性需求,而且预留了应急资金,那么建议大家选择中长期的理财产品,毕竟收益高、而且操作简便。如果短期内有流动性需求,可以选择期限短理财产品。

第五,理财服务人员的选择,尽量选择专业度高,职业素养,服务意识高的银行工作人员。高素质的理财人员能够从开始的理财产品推荐,讲解,销售,售后的整个过程提供专业高质量的服务。


范范谈保险与理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观念的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理财大军。随着人们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和资管新规的新要求,银行理财产品越来越丰富,新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加上现在银行混业经营,代销产品逐渐增多。到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建议大家注意以下几个点:

第一,客观,正确的了解自己,做好风险评估。这是第一步。自己是什么性格,自己有多少资金可以理财,自己能承受多大风险,自己资金最长的投资期限是多久,等等。这个问题,归根究底,是要客观地做风险评估。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产品。这个也就是理财的”适当性“原则。

第二,了解自己的实际需求,做好自身资产规划。我想达到一种什么收益率。在客观的风险评估结果上,看是否能满足自己需求。建议咨询银行专业理财经理。一般理财经理会根据客户的情况,风险评估结果去建议做一些产品。

第三,了解一点产品的基础知识,分清楚银行自有产品和代销产品。产品的风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投向的风险。针对理财经理给你介绍不熟悉的产品的时候,一定要在听介绍的同时看正式的合同文本或者产品说明书。一切以合同文本或者说明书为准。如果销售人员承诺与合同文本或者说明书等不一致,一定要再三确认。防止一些销售人员为了自身利益给客户推介一些不必要的产品。

第四,分清正式银行工作人员和其他机构驻场人员。现在一般不允许其他机构人员驻场了,但是还是要加点小心。

做好以上几个方面,就能防止大部分的套路了。但是还是建议自身掌握一些基础的理财知识,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我是李玉娟,一名银行理财经理。如果您赞同我,请为我点赞。如果您方便,请随手关注我,随时为您解答一些关于银行和理财规划的一些问题。


理财经理李玉娟


其实每个银行的理财产品是大同小异的,无非就是大额存单,结构性理财,基金以及一些银行自己的表内表外产品,最多再有一些代销相对高利息的产品。知道了大体你也就有了辨别是非的基本能力。

目前各个银行都有大额存单出售,保本保息是其特点,只是购买门槛不同而年利率不同。结构性理财各个银行也有售卖,利息是个区间,一般会保下限利息。基金有定投基金指数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宝宝类基金以及各类股票基金,同时也有即将发行的新基金供顾客选择。最后是银行自己的表内低息产品和表外略高息产品,可以手机银行购买也可以银行大厅机器终端购买。

至于怎么买和买什么,首先你需要自己有个初步的定位,比如那多少钱出来购买,拿20万30万还是拿5万购买理财产品,然后是定位存期,你是想存半年还是几年还是几个月呢?最后自己看看理财产品编号,可以在中国理财网官方网站查询产品的真伪。





I捞


由于银行理财分为自营理财产品和代销理财产品,为防止上当受骗,首先应该注意你购买的理财产品属于哪一类!

银行代销型理财产品主要有保险、基金、债券、信托产品等种类,主要是银行提供销售渠道,并得到销售分成,并且部分产品风险系数较大,即使出现风险,银行基本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

既能给银行带来不少销售提成,还不需要承担太多责任风险,这是银行重要的收入来源,比如某储银行。。

而银行自营理财产品,主要是由银行理财营销部门设计发售,虽然也分为R1-R5这五个档次,且风险等级逐渐提高,但是由于是因银行信誉作为担保的,发生大额亏损的几率比较小,风险等级较低的理财产品,安全系数也非常高,即使高风险等级的理财,一旦投资成功,收益也是很可观的。

如何防止购买理财产品上当受骗?

1、不要被高额收益率所诱惑,而忽略了理财产品的风险性。毕竟无论银行自营还是代销的理财产品,都不是绝对保本保收益的。收益越高,风险越大,这是投资理财不变的真谛。

2、购买理财产品是,要详细阅读理财说明书和条款,明确理财产品的性质以及风险性。如果一旦选择了代销型理财产品,既有可能享受其带来的高收益,也有可能面临本金损失的风险。

3、可以通过“中国理财网”官网查询你所购买的理财产品的登记编码,以确定你所购买的理财产品是否是合规金融机构发行的正规理财产品。

4、警惕销售人员推广理财产品时的口径,如果提到“刚性兑付”,理财的“利息”,那就一定要小心了,毕竟很多销售人员素质并不高,为了推高个人业绩而变相宣传理财产品的真实性,掩盖其风险。

综合来看,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只要睁大眼睛,很容易分辨理财产品的真实性和安全性。其实在我看来,只要能避免高收益诱惑,就能有效防止上当受骗。


财富公元


1 警惕高收益性,现在很多银行业务员为了业绩收入,会给储户推荐高收益理财产品,最后往往会变成高收益理财保险,存款变理财,原本存银行,可以灵活存取的存款变成了保险,钱被保险公司划走了,想要急用,却发现钱没在银行,合同签了,犹豫期过了,至少5年才能领取。这类都是宣传高收益来到的忽悠储户购买的目的,有专门话术培训

2警惕保本保息,现在银行已经相继成立3家理财子公司,也就是为了理财产品走向净值型,跟踪市场走。投资范围和风险放大。银行兜底的理财时代过去。现在只有存款类理财,才具备保本型比如大额存单,结构性理财,定存产品。

3看清风险等级,银行除了常见的保本型存款理财外还有其他不同风险等级理财产品,在配置高收益理财产品,需要考虑自己风险承受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