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中國古代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歲月中,古人為我們留下了不少的文化寶藏,也為後世帶來了不少為人處世的道理,其中便包括了“慈不掌兵,情不立事”這句諺語。對於這句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慈不掌兵”,意味著仁慈之人不適合帶兵打仗。晚唐詩人曹松曾有一句詩非常出名:“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通俗地講,這句詩的含義便是每一個將帥的成功,都是踏著無數人的屍首獲得的。這些屍首,或者是敵人的,亦或者是為國犧牲將士的。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我們都知道,戰場上刀劍無眼,每一個上了戰場的人,早就將生死置之度外,倘若不能夠獲得勝利,最終便只能被殺或者被俘,成為敵人案板上的魚肉,任人宰割。因此,在這種時候,倘若出現了一個仁慈的將帥,將是整個軍隊的悲哀。如果將帥太過仁慈,則會成為所謂的“婦人之仁”了。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情不立事”,意味著太過於感情用事的人很難做成大事。世界之所以能夠成為如此這般有秩序的狀態,主要靠的便是規矩。俗話說:“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而一個太過於感情用事的人,很容易因為自己的一點小心思,而破壞規矩,這樣的人又怎麼能夠完成大事呢?

這種事情在現代企業管理中尤為突出,有很多人純粹用感情來管理企業,發展到最後,不僅弄得兄弟反目,企業也沒有做好,可以說是雙輸,所以發展到最後,企業還是要靠規章制度、績效考核來管理。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而在“慈不掌兵,情不立事”之後,其實還有一句話“義不理財,善不為官”,其更為經典,體現了古人的智慧。

“義不理財”,意味著仗義疏財,也就是說,過分追求仁義名聲的人,並不適合理財。忠義之人往往很愛惜自己的名聲,為了名聲他們願意散盡千金,而這又是下意識的行為,根本不管自己的財富到底有多少,因此很有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其中最為典型的例子便是宋江和杜月笙了,杜月笙甚至在臨終之前,甚至給家人留下了無數的借條,可以說,他們是根本不適合理財之人。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善不為官”,意味著心地善良的人很難做官員。顯然的,官場如戰場,很多走上仕途的人,都不是善茬,很多人為了能夠升官,什麼手段都可以使得出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倘若一個良善之輩帶來了官場,便如同羊進了狼窩,只會被啃得骨頭都不剩。

比如三國時期的嵇康,此人不屑為司馬昭賣命,更看不慣他篡位的行徑,因此最終為鍾會所害,甚至就連《廣陵散》的曲譜也留不下來。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因此,“慈不掌兵,情不立事,義不理財,善不為官”這句出自《增廣賢文》的話語,是很多古人智慧的結晶,即使到了今日,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你們get到了嗎?

“慈不掌兵,情不立事”後還有一句,更為經典,深刻體現古人智慧

參考資料:《增廣賢文》、《中國古代文化概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