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堯”是否真的是江蘇高郵人?

關於“堯”這個上古人物究竟是真的存在過,還是隻是傳說?上個世紀史學界泰斗王國維曾經在自己開設的“古史新證”的課上表達過:信古而信得過份,這是不對的。同樣,疑古而疑得過份也是不對的。比如:懷疑“堯舜禹”的存在就是屬於過份疑古。中國以及世界的上古史都是歷史事實和神話結合在一起的,但是傳說中往往隱藏著史實,雖然二者並不容易區別,但堯的存在肯定不能完全是子虛烏有的。

“堯舜禹”的“堯”是否真的是江蘇高郵人?

如果堯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堯的部落氏族真正的生活地點在哪裡?又建國在哪裡?古史學家徐旭生的著作《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說陶唐氏舊城應該在現在河北保定唐縣、順平、望都一帶。山西襄汾的陶寺遺址又被一些學者認為是唐堯文化遺存,是陶唐氏為首而聯合了有虞氏和夏后氏等氏族部落聯盟的中心所在地文化遺存。有學者認為陶寺遺址就是堯、舜、禹的都城。李學勤的文章裡又顛覆認知,提出支持堯與江蘇高郵的關係:文章裡說作者在去高郵之前從來沒想過把堯與高郵聯繫起來。在高郵參加“堯文化發祥地高層論壇”的時候到高郵龍虯莊進行了實地考察,看到了出土的陶器、玉器、石器、葬俗等等。陶片上有成行的符號,與文字有關。龍虯莊文化相當於中原龍山文化晚期,與帝堯屬於同一時代。文章裡提到晉代皇甫謐提過帝堯和高郵的關係非常密切。作者也認為高郵是有關堯的傳說的重要地點,指出堯的出生地“三阿之南”的“三阿”就是古高郵。

如果僅僅因為高郵龍虯莊遺址屬於龍山文化晚期,時間段和傳說中的堯在同一時段,就以此判定堯的部落活動地點在現在的江蘇高郵,這確實是過於欠缺證據。有的學者指出,在堯生活的時代,龍山文化的晚期,山東、浙江、燕遼、江蘇的文化體系都出現了斷層,然後呈倒退的狀態。只有中原地區融合了來自四面方八的文化因素而生機篷勃。而這個時代正是堯生活的時代。當時的高郵處於文化斷層,地域文化幾近空白,不可能是堯這樣的偉大英雄人物所誕生及生活的環境。

“堯舜禹”的“堯”是否真的是江蘇高郵人?

堯的出生地“三河之南”,往往被歷來的史家追尋論證,以今天的地名和歷史上的地名相對照,“三河”之爭指向的具體地域已經有不少觀點:有的說是指江蘇高郵或寶應或淮安;有的說在山東定陶;有的說在河北順平;有的說在山西臨汾。得出這些觀點的考證方法都是通過古代地理書、通過地方誌、通過辭海,找到地名和“三阿”有絲絲縷縷聯繫的地方。前提都是,“三阿”是個地名。問題是,如果“三阿”是個具體的地名能被記載下來,那麼“三阿之南”也應該有對應的具體地名,為什麼不能記載下來?還有的觀點稍稍有異:“三阿”是三個帶“阿”的具體地名,而“三阿之南”是在這三個具體地區以南。比如有的觀點就認為,“三阿”是指:“北阿”、“平阿”、“下阿”。有這種觀點的往往都是自己本地有這樣的地名,所以有了先入為主、自以為是的觀點而往上生搬硬套,實際上並沒有真正的邏輯性,這是很有問題的。

“堯舜禹”的“堯”是否真的是江蘇高郵人?

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有很大不同,流傳下來的“三阿”被西漢時的司馬遷記下來,那麼在司馬遷之前,“三阿”這兩個字要表達的意思是怎麼讀、怎麼寫的,可不一定和我們現在讀出來的發音、看到的字形一樣。所以很有可能“三阿”不是指具體的某個地名,甚至根本就不是指地名。那麼再較勁去找什麼“三阿”具體是指哪兒就一點意義也沒有了。比如就有人提出“三阿”應該是“三河”,“三阿之南”可能是指的是“三河之南”。所以有的學者說“三阿之南”指的是晉南地區,襄汾陶寺遺址是更符合當時情況的堯部落聚居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