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 , 斋号筠藂馆、问初堂、冄园,毕业于海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专业和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作品曾多次获奖、参展,登载报刊,出版有作品集《伏想清和》,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

《艺术品鉴》杂志对话张圆满

艺术品鉴:您如何看待自己“全国最具升值潜力书法家”“85后潜力书法家”这一系列的标签?

张圆满:我个人是不太喜欢别人在介绍我的时候带上这些标签的,拥有这些标签实际上也是广大书友和老师们厚爱所加上的。我不太擅长过多的宣传、经营自己,这些年一直埋头在做自己的事情,学习、工作、创作。我更享受自我观照、不断成长的过程。

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书法作品 尺寸:35×100cm

艺术品鉴:您在未出大学校门时便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展览中摘金夺银,当时引起人们热议的时候,您个人的状态和对自己未来创作的思考是怎样的?

张圆满:如果站在现在的角度去看当时的自己,我会觉得那是人生必然要经历的某一个阶段。我觉得自己当时是有一些运气,每个人都会有一些好运,只是有的人来得早,有的来得晚。

上大学的时候前几届有师兄的作品参加过全国展,我们也受到了他们的影响,当时很有冲劲,经常参加活动、展览,也得到了一些认可。在十七八岁有当时那样的成绩,肯定是比较高兴的,认为自己很厉害,对于以后书写时笔下的自信会有一些帮助。

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书法作品 尺寸:35×138cm

后来我一直在想,参加全国书法展虽然也会用心认真地准备,但它毕竟和自己静下来将创作推向更深层面还是有区别的。

总的来说,每个阶段的心态及呈现出的作品和年龄阶段是有很大关系的,书家必然会有一个慢慢成长、自我修炼的过程。

艺术品鉴:您在整个书法史上有没有个人较为推崇的书法家,为什么?

张圆满:书法史上我个人推崇的书法家比较多,书法史上标杆式的人物肯定都是推崇的。当然,我也没有不喜欢过哪一位艺术家,一般情况下,我的想法是我可以不模仿,但一定要了解。知道每一位艺术家高明的地方,他和别人的区别,他在吸收、理解、转换成自我风格的过程中的经历,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借鉴了什么。

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书法作品 尺寸:45×138cm

艺术品鉴:您认为当代书法家是容易找到自我书写风格的吗?

张圆满:真正的书写风格是学习古人、自我理解,再慢慢成长,建立自己较为完备的系统的一个过程,不是刻意将字做成一种特点、符号性的东西就叫风格。

如果这样来说,当代的书法家的确是不容易找到自己书写风格的,近一些的民国时期大多数书家自我风格都很明显。当代主要的问题不断重复使得书法停留在形式化的过程当中。

人都有个性和共性,怎么把自己的个性转换到书法层面上来,这就考验的是书家的能力了,换言来说就是书法家在保持自己个性的同时,还要有转换语言的能力。

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书法作品 尺寸:30×180cm

艺术品鉴:您认为相比绘画,书法的表达是否稍有限制,会不够自由?

张圆满:相比较而言,实质的要求差不多,点画到位、结构准确、章法和谐。然而在作品的完成上书法要求更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完成一件作品的书写,一任自然、不露痕迹,除了书家对点画结构的熟悉程度以外,还要看怎么以一种自由的心态和状态去创作,这在于创作者自身。

但艺术创作中的自由并非是真的自由,这种自由带着传统的法则。无论书法还是绘画都有一些法则在里面,以书法来说,怎么把字的结构调配到一个最佳状态,怎么中锋行笔,怎么将笔运用的较为熟练,完全在于创作者的调配。中国的艺术代表的都是古代精英文化里面的精神。

在校成名的“85后潜力书法家”张圆满:努力探寻个人书风

张圆满书法作品 隶书对联 尺寸:20×68cm×2

艺术品鉴:您目前在书写上有没有一些障碍,是您想要努力去突破的?

张圆满:最大的障碍或者说最大的问题是传统工夫太浅,没有吃透的工夫很难真正地流淌出来,所谓“工夫深处见天然”。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从刻意到自然。

当然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书写问题,不断突破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向前走下去,也希望我遇到的一些问题都是不轻易就能突破的,因为突破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本文摘选自《艺术品鉴》2019年10月刊《张圆满:回归传统书斋的书写状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