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每個地名都有一個故事,而天心區的老龍潭,嶽麓區的天馬山,以及望城區的靖港,這三處地名,則是當年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個地名故事傳說。

潭伏老龍

話說唐朝初年,大將李靖奉唐高宗之命,統領大隊人馬,平定江南,鎮守長沙湘江一帶,其帥府設在長沙城內。一天,李靖與夫人紅拂到南湖路嶺太乙寺燒香拜佛,寺裡大悲和尚忙上前招呼。

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李靖見大悲和尚滿臉鬍髭,兩眼像銅鈴,一副兇惡的模樣,覺得不是一個好人。因為李靖幼年得過高人指點,雙目如同孫悟空的火眼金睛,能分辨人妖。

大悲和尚心裡有鬼,見李靖一直盯著他,便慌張起來,行動也很不自然。李靖看出了大悲和尚的本相,便抽出寶劍,把他逼在地下,問他為何要化變成人。

大悲和尚連聲哀求道:“請大將軍饒命,我本是水府龍王,只因三個龍子爭奪我的王位,互相殘殺,把我逐出龍宮。我逃到太乙寺中,唸經學佛,只求佛爺保佑,脫去龍體,轉變為人,如將軍容我不死,今後定當報答將軍大恩。"

李靖聽後,產生憐憫之心。這時其夫人也在一旁說道:”將軍就饒了他吧,看他以後是否能棄惡從善?”李靖點了點頭,對大悲和尚訓斥一頓後,便離寺而去。

大悲和尚本是一條作惡成性的孽龍,他來到太乙寺後,看到這裡風景美麗,是他長期安身的好地方。當他用謊言騙過李靖後,便一直在尋找機會,想把這裡淹沒。不久,李靖由長沙調去塞外漠北鎮守邊關,孽龍便乘機興風作浪,把這個地方淹成了茫茫水域。

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李靖原是天王,他在天宮騎的是一匹天馬。天馬見李靖離開天宮好些日子了,很是想念,欲下寰尋找。太白金星告訴它:“李靖不在湘江,就在漠北。”天馬直奔湘江而來,只見長沙南郊一片汪洋,男女老少在水中掙扎,有的大喊救命,有的浮在水面不動。天馬看到這個悽慘景象,知道李靖不在這裡,而自己又無能打救百姓,便即刻往漠北奔去。

李靖在漠北的11年中,與突厥族交戰100餘次,立下了汗馬功勞。此刻他正在軍營中閱讀兵書,忽聽到熟悉的馬蹄聲,便去帳外察看。只見天馬跪在帳前,不斷打著響鼻。李靖走到它身邊,撫摸它的鬃毛,天馬將身子挨近李靖。李靖會意,便披掛上鞍。天馬四腳騰空,向南飛去,不多時,降落在長沙城南的妙高峰上。

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妙高峰老龍潭井

李靖看到那片水澤,知道是大悲和尚這條老龍在興妖作怪,便立即策馬水中追殺。這時,老龍正在古潭作法,見李天王乘天馬而來,慌忙棄潭逃跑。李靖緊追不捨,追到白沙嶺下,一劍將老龍刺個正著。老龍一聲慘叫,鮮血順溝流向“古潭“。從此,人們便稱古潭為“老龍潭”。老龍潭位於天心閣南邊不遠處,如今這裡已成為城南繁華地帶。

山形天馬

天馬見孽龍已除,又會見了故主,心裡十分高興。但想到自己私自跑出天宮,唯恐玉帝發覺,便急忙辭別李靖,跨過湘江而去。李靖向長沙官府交待賑濟災民之事後,便渡江去找天馬。

豈料,天宮二郎神也下界尋找天馬,他們同時在嶽麓山下找到了天馬。李靖見天馬滿身汗水,便用手為之揩抹,眨眼之間,天馬突然變成了一座小山。

原來,二郎神恐怕天馬留戀李靖,便揮手把天馬帶走,留下了這座馬形山。李靖為了感激天馬召他拯救百姓的功勞,將此山命名“天馬山",並在山下修建一座“天馬廟",以供百姓祀奉。

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天馬山

當地人們根據李靖11年前在太乙寺拔劍欲斬孽龍大悲和尚,以及乘天馬拯救百姓的事蹟,在天馬廟的屋柱上寫下一副對聯:

十一年古寺抜刀,嘆世事滄桑,潭伏老龍,意猶未竟;五千裡徵騎飛躍,救人民水火,雲騰天馬,神樂民安。

天馬山東臨湘江,西近麓山,其主峰高112.6米,山勢若天馬騰空,總面積若0.6平方公里。山上石徑盤旋,松竹茂密,柑橘幽香。山麓有飲馬潭,水碧晶瑩,奇峰倒映。天馬山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可謂山青水秀,人傑地靈,是開國大將蕭勁光的故鄉。

名成靖港

靖港原名蘆江,又名溈港。這裡地處湘.溈兩水匯流處,溈水自西向東繞鎮,成為避風港灣。曾有“船到靖港口,有風都不走"之說。加之,這裡是扼湘江逆上長沙的要衝,歷來為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

當年李靖鎮守長沙湘江時,儘管溈水港口遍是蘆葦,但他看到港口這樣好的地理條件,便把兵營駐紮這裡。由於他治軍有方,軍隊紀律嚴明,深受老百姓愛戴。

李靖領軍離開長沙去漠北時,便將營地交給了當地老百姓。蘆葦蕩經過李靖的軍隊開發,修建了營房,很適宜老百姓居住。住在這裡的老百姓對李靖一直深懷感激之情,為了紀念他,便將其駐紮兵營的溈港改名為“靖港"。

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港口因李靖而名,很快發展成為獨具水鄉特色的集鎮,商賈雲集,船舶交匯,歷有“小漢口"之稱。如今這裡更是舊貌變新顏,成了長沙旅遊城鎮。

李靖英名成“靖港",實屬名不虛傳,當之無愧。

唐朝李靖鎮守長沙,留下三處地名傳說

  • 文/漢山一翁。圖源網絡。感謝作者的創作,為我們留下這些美好的生活記錄!歡迎大家踴躍投稿(關於長沙生活的各個方面題材稿件都行),我們一起記錄長沙生活!投稿請加微信號:ms96218,或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