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进课堂,学校怎么按常规上课?考试时有没有关于书法的考题?

老湖西羊肉面


作为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的特色活动之一,第二课堂受到许多同学的欢迎。7月份, “红土”的队员们带着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来到茂名市水东镇育贤小学,给这里的学生们带来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课程。

7月16日上午,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来到育贤小学的教室里,准备给学生们上书法课。老师们先是分发了上课所需的毛笔、墨水和纸,学生们也兴奋地坐在座位上等待着毛笔课的开始。课堂上,老师从最基础的内容开始教起,先是教同学们如何握笔。老师拿着毛笔在讲台上示范拿毛笔的正确姿势,学生们则在台下认真学习。

接着,老师教同学们写“一”字。老师将纸贴在黑板上,以便学生能够更清楚地看到。老师先写一遍,学生随后模仿老师的笔法在纸上写。接着老师又走下讲台手把手地进行教学。此外,有的学生还会主动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老师看,问老师自己写得对不对。在得到老师的肯定后,他们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在学生渐渐熟悉了刚刚教学的内容之后,老师又展示了另外一种运笔的方法,学生们也积极地学习。

第二课堂丰富了育贤小学的学生们的暑假生活,也将会成为红土情缘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与这些孩子的美好回忆。


专注少儿美术


书法进课堂可不是新鲜事,课程表上一直都有,只是因应试教育被其他主课占用。文革前,我上初中,那时每周都有一节书法课,由本校专职书法教师任教,教师先把自己写的毛笔字挂在黑板上,简略讲解后由学生临写,作业当堂完成,下周书法课前由学习委员分发给学生,我的作业一般80分以上,期未考试88分,属中上等,与其他学科根本不冲突。本人从事教育工作后担书法课,只是上级检查时才设,其余时间被其他学科占用,这是无奈之举。既然书法进课堂,就应培训有关专业教师,无须从书协调用。


岳陽樓記


书法进课堂是最近几年在书法教育方面提到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之前在抖音上看到很多日本的小学,三年级就已经开设书法课了,我们国内的小学书法进课堂活动也在逐步的推进,令人高兴的是,很多的中小学已经开设了书法课程了。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值得推广的活动,无论科技怎么发展进步,有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还是需要传承的,对于汉字的热爱和学习,本身就可以培养归宿感和认同感。

当前问题:

1、但是现在的书法进课堂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克服,首当其冲的就是师资问题,虽然很多大学开设了书法专业,书法学科也完整的家建立起来的,但是每年培养的书法老师还不够,还是有很大的缺口,全国这么多的小学太需要书法老师了,很多学校开始外聘校外书法家,虽然暂时缓解师资压力,但是这种方式并不稳定。很多校外书法家虽然写的也很好,但是并没有教学资历。所以,师资是现在书法进课堂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第二个问题就是场地,我们现在小学的课桌其实并不适合练习书法,加上每一个班的孩子又很多,更加难以实施。所以很多的学校选择了水写布来代替墨汁和宣纸,其实这样是没有效果的。


关于上课:

我觉得就当前情况,未必人人都练习,但是需要认识书法,可以在课堂上讲授书法知识,然后课下组成书法兴趣小组,设立一个专门的书法教室,这样比较可行,一个学校只需要一个书法老师就够了,还能选择出一批真正喜欢书法的孩子。如果全部学习,也可以用一周时间轮流去书法教室上课。师资上可以找校外书法家对学校的语文老师进行系统的培训。

关于书法考试:

现在的书法考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理论考试,主要考一些书法知识,这个比较简单。

另外一个就是实践考试,就是直接用毛笔写作品了,这个实施起来比较困难,包括临摹古代字帖和创作。

谢谢关注,欢迎评论。


不二斋


我感觉书法讲堂确实应该列入学生教课。因为书法是中国独有的书法艺术文化。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再练习了。长此以往一定会将这一门艺术瑰宝丟失。把老祖宗几千年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荒废。书法其实指的是多体字,包含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毛笔书法等等不同风格的书法总称书法。

我替现在的学生担忧,别说是书法,就连手写汉字已经很少动手写出来了,都是用电脑打出来的。这就以为着将来,看到字能认识,但是让他们用手写却要想好半天才能写出来。在这里我还要为国家提个见意,不玩什么东西到要求电子版。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要电子版,这样会灰掉我们的下一代人。在我嗯工作中就出现了几次这样的事情。本来上报的资料是手写的,这样即真实又实在,可是检查人员怎么说呢!经后把资料都打成电子版的,这样好存档案,看起来整齐。不知道我们的国人怎么样了,明明很实在的东西,非要搞虚假才好。电脑把一双手给废了,可惜了我的年轻人。这样看来书法必须列入教课堂里。这是其一。

书法是一门艺术,我们要接力传承下去。你再看看,现在的年轻人还有大学生和一些公务员,他们用手写的字体有几个能看的过眼的。我提意,不论是机关还是其他单位,隔三差五就让他们用手写一篇文章,或者一篇感想、心得体会。把原本快要丟失的东西找回来,留住并传承下去,及至子孙后代。毛笔字现在更没有人写了,我是从小学开始练习的到现在四十年了。我的感想是,身边几乎没人再写下去,心里感触很深,有一种危急感。应该列入教课堂的是书法(包括硬笔和毛书法)。真正能把即将失去中华文化留下来,传下去,太珍贵了。

我还记得从前的小学校都开设了毛笔字,很多人都会写,甚至写的很好。过年写春联都是用毛笔写的。可是现在呢!过去的现象一去不复反了,我心里很凉。印刷的春联能代替手写体吗?大失景色!寒心!这种形势放弃的不仅仅是传统,而且放弃的是一种文化!

所以把书法列入教课堂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迫在眉捷!

至于应不应该考试,我感觉没有太大的必要。只要让学生强迫学习就行了。千万不能把书法这门课程丟掉!


上善若水538


“书法进课堂”是非常不错的。书法有几千年的历史,是历史发展的见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除了中国人练习,很多周边的国家也都练习,是中国文化的输出。对中国的地位有很大的作用。

“书法进课堂”可以丰富学科,缓解传统课业的负担和压力。

还可以让很多对书法和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孩子能够系统的了解书法的历史,历程以及相应的历史故事。对继承和发展书法有很大的作用。

但考书法不太提倡,可以考一些书法相关的知识点。练书法不是朝夕之事,如果有书法考试会增加学生的负担。可能造成学生厌学的现象。而且考试没有标准答案,不利于评判。

“书法进课堂”应旨在让学生们了解书法,尽可能的培养他们的兴趣,传承发展下去。至于考试建议可以开展书法比赛取代考试。增加学生课余活动,减少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沐譯


书法进课堂其实一直在做。感觉也不难,只是应试教育还比较主流的情况下,进展不是很快。不过近些年国学的提倡,相信会越来越好。

进课堂,常规上课的方式:

①聘请专业书法老师,当地书法协会人员,聘任制或者补贴合作。

②其他学科老师进修,学校老师肯定不乏一些热爱书法的老师,学校对其培训进修,使其更加专业胜任。

③授课方式与其他学科无异,老师教,学生写,当堂批改和展示。

④至于考试我觉得不必要,不如换成比赛反而能提高兴趣,书法即是文化课也是技能课,内容丰富,考察即可,考试不必要。

以上,希望有帮助。

关于练字,关注我互相学习。



百日练字


书法进课堂,自然要要按一定的计划去上课。循序渐进。

首先是技法的学习,练习。从笔法,如执笔,运笔,笔势等。字的结构,如字形规律,前后呼应,章法对比等。然后从各种字体开始练起,如楷书,行书,草书,篆书等。

然后是学习中国书法的基本知识,从艺术的角度研究书法,从美学的各个纬度去考量,并从书法的迭代进化与发展去探索。并从五千年文化沉淀,历朝历代的碑帖去挖掘,学习历家所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继承发扬,通古今之变,开时代新风。达到书法的品读欣赏,与实践,到人书合一的修为外化,书法内化的学书写书及书法创造的正确道路。

所以上课与考核,一定要有正确的课程安排,及培养模式,还要有正确的考核考级模式,标准,书学事业才能发扬光大,为中国文化填彩,未中国的软实力贡献一份力量。


田间一壶茶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由于历史原因,文革后的几十年,书法不被重视,传统的书法艺术无法传承,更得不到普及,以至于中国的书法停滞不前,大部分的年轻人不懂书法,更不懂书法的历史……

现在,教育部已明确发文,书法进课堂,这就表明国家的态度以及对书法的重视。北京,上海等城市的中考试卷已经列有书法的考题,所以学习书法是势在必行,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中国人,必须要了解汉字的起源与发展,这是中国人的根,有了它,才有了中国的文化和文明。

但是,书法进课堂,受条件的限制,比如:书法老师少学生多,不可能达到一对一的辅导,课堂上时间有限,只能是初步的了解,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要想学的专业出彩,还得去找专业的老师进行学习。


墨缘怡情


书法进学校课堂,也是可以的。让孩子在业余时间,练好书法,写好字陶冶一下情操。对学习是有帮助的。考试时可以加一些历史上有名的书法家,诗人,大文豪的作品。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瑞丽鑫德翡翠


书法进课堂,准确地说是学生的写字课或叫大字课。目的是了解和继承传统文化,是为了培养学生把字写好,并非必修课,也不必列入考试范畴。书法是一门艺术,学校教学生练习书法,不是要也不可能使学生都成书法家,更没有必要要考试书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