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林:关爱防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4.抗疫之后白衣战士可能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个人认为以下4点建议有利于缓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我是个医生不是神,只是个普通人”

,一线医务人员应该树立正确认知,学会接纳自己是个医生不是神的事实,认可自己付出的艰辛努力。每一个医疗活动对患者都是有价值的,但也不免自身能力有限。疫情蔓延是疫情发展的必然过程,切忌过度自责。承认自己有情绪反应是正常现象,及时寻求同伴支持和专业人员的帮助,以更好地奋战在防疫一线。

2.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

睡眠与免疫系统和认知功能息息相关,严重睡眠不足不仅会直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显著增加医务人员感染病毒的风险;还会影响个体的认知功能,增加决策失误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概率。因此,即使面临艰巨而繁重的防疫任务,也应保证一线医务人员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少于7 h。此外,建议一线医务人员尽可能每天保持30~60 min的室内有氧运动,如慢跑、快走等。适度的运动有利于缓解神经高度紧绷的状态,消除紧张情绪,释放心理压力,促进深度睡眠,确保一线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地攻克病毒感染。

3.掌握正念放松,让心旅行

一线医务人员在完成一天的高度紧张的工作后,大脑思维过度亢奋,不受控制地思索与工作相关的事情,无法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长此以往,他们很快就会达到体能和心理的极限,变得精疲力竭。因此,要想打赢这场持久的防疫战,一线医务人员需要掌握科学的放松方法,在工作完成后尽快地恢复自身的精力和体力。正念呼吸练习是简单有效的放松训练方法,正念呼吸让我们把注意力专注在呼吸上,以减少杂念,放松身心。刚开始进行正念呼吸练习时,注意力往往不能集中在呼吸上,经常游移,但通过不断地练习,正念呼吸一定能对紧张焦虑的情绪起到缓解作用。

4.开展危机干预,积极应对

一线医务人员暴露在病毒浓度极高的环境中,随时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如若突然遇到同事因病毒感染而牺牲的情况,一同战斗在防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很容易产生巨大的心理创伤,他们会感到恐惧和焦虑,变得高度警觉和敏感,甚至游移在崩溃边缘。这时应及时让心理卫生专业人员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最大程度地减少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创伤。专业人员通过预防性和灾后集体晤谈,疏导一线医务人员的恐慌情绪,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安慰,在一定程度上可预防一线医务人员在疫情过后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保障一线白衣战士的心理健康,是精神心理工作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战疫情,精神心理工作者在行动!

陆林:关爱防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陆林:关爱防疫前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刻不容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