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州豬肉:肉價如泥土,富人嫌肉價便宜不想吃,窮人不會做

現如今豬肉價格一路猛漲,從當初的11元人民幣一斤直接漲到現在均價40一斤,平民直呼壓力太大。習慣了以豬肉為主要食物的中國人,不吃豬肉總感覺生活當中少了點什麼一樣。在宋朝的時候我國普通老百姓就以豬肉為主要食用肉類,但是豬肉在士大夫階層仍然是不入流的的低檔肉食,他們嫌棄便宜不願吃。

黃州豬肉:肉價如泥土,富人嫌肉價便宜不想吃,窮人不會做

蘇軾蘇東坡卻是一個會做豬肉,而且很有研究的大師。他吃起豬肉怡然自得,並且卸下了一首《豬肉頌》,流傳至今。

原文如下: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黃州豬肉:肉價如泥土,富人嫌肉價便宜不想吃,窮人不會做

不難理解,原文大概的意思是:把鍋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放少許水,燃上柴木、雜草,小火慢慢來煨燉豬肉。等待它自己慢慢地熟,不要催它,火候足了,它自然會滋味極美。在黃州有這樣好的豬肉,價錢便宜得像泥土一樣;富貴人家嫌棄豬肉不願意吃,窮人家又不會拿豬肉做菜。我早上起來打兩碗來吃,我自己吃飽了您莫要理會。

黃州豬肉:肉價如泥土,富人嫌肉價便宜不想吃,窮人不會做

蘇軾寫下的這首《豬肉頌》之前,由於寫了許多詩文,批評了王安石變法,被髮配流放黃州。詞中黃州指黃州以北三十華里處的黃陂縣(今武漢市黃陂區),因為蘇東坡寫有《豬肉頌》一詞,當地百姓過年過吃東坡肉的傳統流傳至今。不得不說我國人民自古就有著做菜的天賦,連大才子蘇東坡都把豬肉的做法說得那麼詳細。

黃州豬肉:肉價如泥土,富人嫌肉價便宜不想吃,窮人不會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