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冠病毒防控助力,北京東城文藝工作者創作256件作品

不能出門,就通過視頻、電話反覆溝通;沒有專業設備,就用手機錄製……面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東城區文藝工作者紛紛行動起來,利用所長開展主題創作。截至2月2日,共創作文學作品15首、書法(篆刻)47件、美術作品13幅(組)、民間藝術作品6件、攝影作品156幅、曲藝作品17首、原創歌曲2首,共計256件。

為新冠病毒防控助力,北京東城文藝工作者創作256件作品

藝聲支援

情繫武漢 攻堅克難

大年初三就匆匆結束與大連家人團聚的國家一級美術師、東城美術家協會理事王有民,在返京路上,頭腦中不斷閃現的是新聞中一線醫護人員匆忙的身影:被消毒液反覆侵蝕雙手的護士;脫下防護服後身著浸溼的醫護服的醫生;疲憊地睡在椅子上的醫護人員……隨後,他將這些畫面一一訴諸筆端。其中最令他滿意的是一幅名為《眾志成城抗疫情》的醫務工作者眾生相,畫作中,一位正在戴護目鏡的醫務工作者位於群像中央,透明眼罩下是一雙充滿鬥志的雙眸。王有民說:“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在層層防護服的包裹下他們的長相也模糊不清,他們肩負相同的使命,他們就是和平時代守衛我們的無名英雄。”

“我打鼓唱,大兒子伴奏,二兒子拿稿紙,媳婦兒舉著唱詞,兒媳婦錄音錄像。整整一天的緊張忙碌,終於完成了這三個作品。”北京琴書表演藝術家、琴書泰斗關學曾先生的關門第子、東城曲藝家協會理事王樹才介紹。原本一家五口自駕去西藏旅行的王樹才,聽說疫情後立即結束旅行返京,攜全家連日創作出三首作品,一段《陽光總在風雨後》表現當前形勢,一段《消滅小病毒》唱衰新型冠狀病毒,一段《英雄城市》鼓舞武漢人民。

“我人在北京,心在武漢,每個兄弟姐妹都值得我掛念,祈禱家人健康,祈求親人平安……”這首由東城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褚柏林和孫義勇共同創作的《我在北京心在武漢》,唱出了全國人民對武漢的牽掛和鼓舞。

由東城書畫研究會副主席郭寶慶書寫的“中國加油!武漢加油!”在全國地鐵隧道214個站播放,他說:“希望每一箇中國人看到,我們中國人只要團結一心,就什麼都不懼怕!”

藝起守護

防控科普 入腦入心

大年初六凌晨,國家級非遺項目數來寶傳承人、東城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李世儒家依然燈火通明。三易其稿後,李世儒和於連貴攜手完成了數來寶《電話拜年》的創作和錄製。“打電話,一個是給您來拜年,另外吶,有件事情跟您談。今年春節很特殊,咱沒事別把家門出。遠離病毒和危險,防止交叉來傳染。只要待在家裡面,不得病,就是對抗擊疫情作貢獻。”李世儒老師說:“通過快板這種朗朗上口的曲藝形式,讓防疫要點深入人心,也鼓舞鼓舞大傢伙戰勝疫情的信心。”

美術作品《鍾馗避蝠》則借鑑傳統題材“鍾馗望福”,面戴口罩的鐘馗,瞪著眼睛扭頭躲避攜帶病毒的蝙蝠,不再“望福”,而是“避蝠”,強調疫情之下做好防護、帶好口罩的重要性。

心藝相連

京津聯手 謳歌真英雄

對於原北京曲藝家協會副主席、東城區文聯副主席崔琦而言,這個鼠年春節格外特別。“我屬鼠,今年是我的本命年,72歲了。今年的春節可能是我這輩子最難忘的一個春節。”

有感於醫護人員舍小家為大家、逆向而行的英雄舉動,大年初一,崔琦與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籍薇聯手創作了梅花大鼓《天使頌》,為白衣天使壯行。“我在北京,她在天津,雖然身處異地,但我們想為武漢做些什麼的心是一樣的。”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崔琦就與籍薇完成了《天使頌》的歌詞創作,再由74歲的韓寶利老師完成作曲,直到作品面世一共只用了短短4天時間。

無法見面溝通,彼此的交流就只限於“隔空”喊話,由於不能進行樂隊現場伴奏,天津曲藝團的李瑞老師主動將配樂做成電聲。看似簡單的配樂卻增加了籍薇的演唱難度,她只能反覆聽,一遍遍跟著配樂合。家裡錄音條件不好,籍薇就讓女兒拿著手機協助錄製,經過整整8個小時反覆錄製,初四晚間《天使頌》終於出爐。崔琦說,接下來他還會繼續創作。“醫務工作者在一線守護我們的健康,我們在後方為他們加油鼓勁,用文藝作品使全國上下擰成一股繩,眾志成城我們終將戰勝疫情!”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俐;通訊員 石榴 李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