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难"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两种论调,现代人应尊崇哪种?

只向岁月叹蹉跎


色难,这是论语里面的一句话。意思就是子女孝顺父母要从内心深处真正的孝顺父母。

这是我看到这个标题特意去百度查的,因为说实话我并不知道“色难”是什么意思?

作为现代人,肯定是更能接受色难的。因为色难比较开明,它实践起来的方式有很多种,不限制。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则太霸道,它把所有人聚集到一起,告诉你们“如果不生孩子,你们就是不孝顺!”这简直太粗暴直接了,似乎两个相爱的人的结合就是为了让上一辈抱孙子一样?作为现代人的我们,肯定是接受无能的!

作为父母,我其实很想问一下你们:“当初你们决定要生下我们的时候,你们的内心独白是什么?”是否是上一代的逼迫?亦或只是想体验一下做爹妈的感觉?还是真心想创造出一个生命来跟你们一起感受这世间的美好与残酷?

而以不生孩子就判定子女无孝心显得太功利化,也太自私!如果每个孩子孕育的时候就能做选择,作父母的你们能保证孩子就愿意以这样一个理由被生出来吗?我想所有的父母都不敢保证吧?而且每次一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的时候,总有一种“养老”的意思!似乎孩子生下来就是为了保障父母老年生活的!我说这话的意思并不是鼓励孩子不养老,不管是作为子女还是作为父母,我们双方对对方都是有一定的责任和义务的,但这个责任和义务是双方发自内心的,大家都默认并尊崇的一种东西,而不是一种道德枷锁!

作为已经是孩子他妈的我,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平安健康的度过一生。从我们决定孕育他的那一刻,我们也只是希望他能来到这世间跟我们一起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不管是“色难”还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都不是需要被讨论的点,父母与孩子,我们既是最亲密的人,也是独立的个体!强行要求对方与你保持一致,这根本就是不太可能的一件事情!尊重对方的生活并过好自己的生活,有界限,才长远!


吃妹日常


大家好,我是文化领域创作者,我喜欢文化,热爱文化。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会现。针对这个问题,以下是我的观点和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r

意思是对爸爸妈妈要和蔼可亲,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了。我们都知道,隔代都会有代沟,有时一言不合就闹僵。你妈觉得你冷让你穿秋裤,你不同意一脸不高兴,还嫌她颤抖,这就你不对了。我妈让我穿秋裤,我二话不说,拿着就穿上,还亲了她一口说,仍是妈妈最交心,我妈笑得合不拢嘴。出了门,我悄然找个当地把秋裤给脱了。\r

假如你觉得“色难”,那是由于你和爸爸妈妈之间有些事不明白拐弯去处理,不明白换位考虑去交流。难就难在这。\r

以上就是有关于我的全部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也同时希望大家能学习到更多的文化,全面提升自我文化知识,提高自我素质,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明天。\r


演觉国学


“百善孝为先”,孝字头上一亩田,殷勤劳作才为先,无论古今这两种论调都应尊崇。

一,何为色难?

“色难”是一个汉语词汇,是一个形容词。“色”即脸色,“难”即难看、困难。出自孔子《论语·为政》。子夏问孔夫子:“何为孝道?”孔夫子答:“色难”。

难在哪里?难在子女的容色上。

意思是对父母要和颜悦色,是最困难的一件事了。咱们都知道,隔代都会有代沟,有时一言不合就闹僵。你妈觉得你冷让你穿秋裤,你不同意一脸不高兴,还嫌她哆嗦,这就你不对了。我妈让我穿秋裤,我二话不说,拿着就穿上,还亲了她一口说,还是妈妈最贴心,我妈笑得合不拢嘴。出了门,我悄悄找个地方把秋裤给脱了。

如果你觉得“色难”,那是因为你和父母之间有些事不懂拐弯去处理,不懂换位思考去沟通。难就难在这。




二,何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出自《孟子离娄上》。意思是:不孝顺的行为有很多种,没有尽到后代的责任就像父母不存在一样的行为是最不孝顺的。这里还谈到舜没有告诉自己的父母就娶了妻子,就好像当他父母不存在一样,就是无后的解释。孟子曰:“是君子还是应该先通知父母才对。”

孟子有道:尊重父母就是孝,晚辈做一些事,特别是人生大事,还是要先告诉父母,征求父母的意见,如果做不到,何谈什么“孝道”?
近现代观点争议

在现代很多人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话,误解为没有生育后代是最不孝。以原孟子的话意确实不是这个意思。

如果“不孝无后为大”,那么这里五不孝中肯定有一条是“无后”,但是五不孝没有一条提及“没有后代”。理由二,“为无后也”,如果“为”翻译成“为了”表目的的话,原文就成了“为的就是没有后代”,明显不符合语意。


总结来说,无论是“色难”还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都是古训。对于长辈做晚辈的都要去尊重与真心实意去和睦相处,代代相传“孝”字才能一马当先。


诗蓦诗书画


“色难"与"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都是儒家孝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孝文化博大精深、渊源流长,是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孝文化中的"愚孝",并不值得提倡和推崇。

想做到“色难",的确不容易

"色难“出自《论语》,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意思是说:“孝敬父母并时刻保持良好的态度,是难以做到的事情。遇到需要解决的事情,晚辈替长辈做了,有了好吃的,让父母长辈去享用,难道这样就足以称得上是孝了吗?“由此可见,“色难“难在不仅要在物质上满足父母长辈,还要在他们面前经常保持和颜悦色,在精神层面慰籍他们。

”色难“难在何处?难在要你长期有一颗恭敬的心,难在要你长期有一个谦和的态度。就是说要经常对父母微笑,经常用心灵去感受他们所思所想。对于年迈多病的父母不嫌弃、不抛弃,在心烦的时候不对他们发脾气,克制一下,始终和颜悦色的对待他们,让他们生活的开开心心。

随时都给父母好脸色,体现一个人的素养和品质。可现实生活中,子女也有生活压力和种种烦恼,因此,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做到给父母一个好脸色,又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百善孝为先“。作为子女,应当真心爱护父母,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让父母感到快乐、幸福。父母也当包容儿女偶尔的“色难看“,这样的家庭才能和谐美满。

该如何解读“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对于该段文字的解释,目前有两种观点。

一种是曾经广泛传播的观点:陷亲不义,一不孝也;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后,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最大的不孝。这显然是违背圣人孝道思想的错误诠释,导致许多人以为不结婚、没有子嗣就是最大的不孝。若照此逻辑,一个人只要生娃,哪怕他平时事亲蠢恶,也能算大孝吗?因此说,后人以讹传讹,将“无后为大"理解为没有子嗣是最大的不孝,是对圣人理论思想的歪曲和误读。

经过联系上下文和专家的资料考证,这段话的正确解释应该是:“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舜娶妻的时候没有禀告父母,是没有尽到后辈的本分。但君子认为,舜虽然没有禀告,但与禀告了是没有什么区别的。"由此看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圣人本意是说“没有尽到做后辈的本分,才是最大的不孝。“

孝道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础,也是家庭和谐、社会和谐的基础,当然应该推崇。但自汉代独尊儒术后,"以孝治天下“,出现了大量利于统治阶级统治的“愚孝"文化,这是对孔孟孝文化本意的严重曲解。新时期,对“色难"、“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的孝文化,我们理应赋予它和谐家庭文化的新内涵。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秋水长天H


我觉得应该遵崇第一种!“色难”

色难出自于《论语·为政》里,子夏曾问过孔子,何为孝,孔子的回答是:“色难”。“色”乃和颜悦色的意思,“难”意为困难,“色难”的意思就是说,孝顺父母,不给父母摆脸色看,是最难的。

百善孝为先,孝顺父母有很多种方式,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让父母高兴也是一种。孔子所说的孝道,包含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而尤其重视精神层面的孝,精神方面的东西可以从外在的面容语言行为等方式表现出来!俗话说待人如待己,我觉得对待父母比对待自己要更好一些,父母的恩情对于我们来说无以为报,我们如果对待父母都不好,那是不是极其忘恩的表现?如果有子女的人,我们对待父母都没有好的脸色,以后我们的子女可能对我们也没有好的脸色,我们要给子女做好的榜样,并且言传身教。

我们大多数人在生活中,与陌生人或者同事同学我们一般都是以礼相待,表面上给人的印象不错,不过回到家中对待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本性却完全暴露无遗,对自己的父母轻易发脾气,我觉得这样很不好!我们不经意的态度,往往伤害父母最深。如果真心爱父母,不一定要给钱才是真正的孝顺,应该和颜悦色,从内心深处发出微笑,可以做一些小事情,注重一些细节,让他们真正感到温柔和爱,最主要我觉得还是对父母要有一颗恭敬的心!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父母可能头脑和身体不再像年轻时候灵活,对事物的反应也会变慢一些,做事也会出现一些错误,父母的不足,千万不要抱怨和责怪,可以耐心教导,没有人十全十美,我们可以多看父母的优点,多赞美父母。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觉得不能完全被尊崇!

这句话出自于孟子,《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整句的意思是:不孝的行为有3种,无后是最严重的!舜娶了媳妇儿没告诉(父母),这就叫无后。君子的话,还是应该先通知父母一声。

不孝有三古人的意思按照现代化来讲:

1:父母有犯错,还听从不劝告,让父母犯错,是第一种不孝。(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父母也会犯错,作为子女应该采取正确的方法使他们改正错误,以免陷父母于不义)

2:不孝:按照现代来讲指:家里贫穷,父母年迈,不好好找个工作,不养家糊口,还需要父母养活,是第一种不孝。(父母辛苦把我们养大,我们有了能力应该照顾尽责的父母)

3:不娶媳妇儿,使家族断绝子孙,是第三种不孝。(第三种,在封建社会,比较注重传宗接代,更是天经地义,甚至你生了女儿都不算有后,一定要生男丁,才能算作传宗接代。在今天看来,这种说法非常错误,但那是历史的局限性,我们不能拿今日的思想去度古人的思想。在现代来讲,现代思想比较开放,很多家庭选择丁克或者领养或者不生孩子,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想法,这不能说不孝)


觉智师兄


当代社会

人们的思想意识

认知能力

与过去相比

变化极大

结不结婚

要不要孩子

主要的决定权渐渐属于自己

由父母决定婚姻与生育的权重

明显下降

故父母不得不少操这份心

而"色难"

更显重要

怀胎十月

闯过鬼门关

孩子投生于世上

然后父母

千辛万苦

养育孩子成年

自己自始至终对父母心存感激

一以贯之

和颜悦色

恭敬诚恳

竭尽所能

善待父母

乃真孝实孝大孝也

对得起列祖列宗

对得起父母养育之恩

对得起自己子女的培养

上行下效

贵在示范

坚持不懈

则父母心旷神怡

自己气定心安

孩子成长有期

举家和睦

前景灿烂

故,这才是孝道也

#凌远长著#


爱之育之


古人讲究礼教,可是华夏历史著名的舜帝做了不讲“礼”的事,他没有告知自己的父亲,私下娶了尧的两个女儿。



舜私自娶了尧的女儿也是无奈。舜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舜的父亲再婚,生下舜同父异母的弟弟象,象母子二人担心舜的父亲死后,舜会分走一半家产,于是象、舜的后妈和舜的父亲三人合谋收拾舜,他们“终日以杀舜为乐”。舜为了活命逃出家门。

舜德行好,能力强,被尧帝相中,打算将两个女儿许配给舜,并把舜当做接班人培养。

舜要是把这事告诉父亲,舜的父亲会说,象比较合适,让尧的女儿嫁给象好了,那样舜就娶不到尧的两个女儿了。

可是舜不把娶尧的女儿之事告诉父亲,他就失了“礼”,就是不孝,因为在古代,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舜是古代有名的好首领,失“礼”之事,有损于舜的光辉形象。

孟子为舜开脱,于是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如果舜要告诉父亲娶媳妇的事,媳妇娶不成那才是最大不孝,所以舜不能告诉父亲他要娶尧的女儿。这样舜就不是不孝子而是孝顺儿了。



孟子为舜开脱是有逻辑基础的,古代中国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后代就无法把家业传承下去,因此,没有后代的“绝户头”是很让人看不起的。中国至今还男多女少,就是受这种思想的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入,生活条件得到巨大改善,思想观念也发生转变,最近十几年,城市,特别是一些相对发达的城市,孝顺和传宗接代逐渐失去联系,人们更喜欢生女孩,因为普遍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孝顺。

现代,渐行渐远地传宗接代意识,让色难显得更为重要,而独生子和生活的巨大压力,让色难也显得更加稀缺。


豫有得


论调一词含义,先定调不妥。色难,多数网友的解释本人认可,即在父母面前常应和颜悦色是比较难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觉得是误解。不孝有三:1.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2,博奕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3.好货财.私妻孑,不顾父母之养。这三不孝中,最后都强调了不顾父母之养,所谓无后为大,即不顾父母之养是最大的不孝!不是常人所讲的没有后代是最大的不孝这意思!因理解错而对此持批判态度,这是对孔子最大的冤枉!

正确理解,两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很好继承和发扬的。


逢春186177958


先说结论:让我选的话,我尊崇第一个,“色难”,也即是“对父母态度好”的意思。

接下来给大家分析一下:

“色难” 出自《论语》的为政篇。

全段是这样子的: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大意是:

子夏来问孝,孔子说:“父母有事的时候,我们做儿女后辈的接过来做,;有好吃的,就拿给父母长辈吃,你觉得这样就是孝吗?

不是的,态度很重要。

孔子的话意思是说,就算你帮父母把活干了,有东西吃先给父母先吃了,但是脸上态度不好,也不能算是“孝”。所以“色难”指的是不管什么事,对父母一定要态度好。才能称得上“孝”。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出自《孟子》的离娄章。

全段是这个样子的:

“孟子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大意是:

孟子说:“为孝的事情有三,其中以延续民族的生命最重要。至于舜没有先禀告父母而结婚,是因为他年龄已经到了结婚生子的时候,为了血脉能够延续下去;何况,他也等于已经禀告过了父母,因为身为君主的尧亲自将两个女儿嫁给他的。”

孟子的话直白一点说:“对于孝道而言,繁衍子嗣,非常重要。



那么同为讲“孝道”的两段话,“对父母态度好”和“繁衍子嗣”本来是没有冲突的。

无奈!

现代社会“丁克一族”

的出现,硬是把中国五千年的文化给撕开了一道口子。“对父母态度好”与“繁衍子嗣” 竟也给对立了起来。(假如出现了父母非要你们生孩子的情况)



我的思考,二选一

前段时间看过一本很棒的书叫《机器人叛乱》,作者把我们个人比做是一部精密的机器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制于我们的主人“基因”。而基因的目的就是为了

不断复制自己,“基因”可不会在意你这个机器人过得好不好。



所以,机器人叛乱了。

现代社会的我们就像是那叛乱的机器人,我们不再听命于“基因” 去唯唯诺诺。

我们越来越在意自己是不是过的幸福,今天是不是开心,生活是不是充满意义。

所以,让我选的话,我尊崇第一个,“色难”,也即是“对父母态度好”。

而不尊崇“繁衍子嗣”,毕竟现代社会,生与不生,是个人的选择问题了。


一叶净心


现在与以前有好多文化和生活上的不同,生存条件也好了许多,受教育程度也普遍提高,现代人的生存理念不断变化,就好像以前哪有丁克,现在就有好多丁克族一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烙印,但,食色性也,一直是没有改变的,也是不管什么年代都屡禁不止的;无后为大,也是在时代的变迁下,被不断挤占生存空间,现在人生存压力不断加大,养育陈成本不断提高,首先要考虑的是自己的生下来活下去的问题,如果不能给下一代一个好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宁愿不让他(她)生下来受罪,您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