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疑惑而生起的動搖


因疑惑而生起的動搖

擺來擺去的其實是我們的生命

這世界上最多人奉行的觀點是什麼?或者說最多人抱有的態度是什麼?我認為並非是儒、佛、道三家,亦不是基督教和依斯蘭教等宗教,更不是唯物論或唯心論,而是“懷疑論”,此“懷疑論”雖不能概括盡我所指,但姑且用之。此種思維觀念者佔最多數,既是他們,也是我們。即使其本身屬於某哲學、宗教等領域內之一員,但由於此種思維隱藏其中,故很難有100%之信仰。舉個例,有某位唯物論(無神論)者,在人前宣稱其哲學或科學,然而私底下於心靈深處仍舊有搖擺不定之時,否則歷史上就不會出現某科學家後期忽然信了宗教的事例發生,譬如牛頓,他後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動力”。如果說我們喜歡反駁他人的哲理論點,這並不奇怪,但我們同時也會因經歷多了,思考深刻了,亦會慢慢地連自己的觀點都反對,連自己講過的話都開始懷疑起來。

或者有人會說,我是唯物論者,只要你能用傳聞中的超自然力量在我眼前展現,在眼見為實之下,我便完全信服。事實真的如此嗎?假設真有個超人在你面前示現不可思議的能力,或者你有一天忽然遇到所謂的鬼魂,甚至是神仙下凡等奇觀,你就會改變你的觀念?我看未必,因為人畢竟是社會人,每天接觸得最多的是與其大致上差不多的人群,還有日常生活中的金錢交易和被視為“實實在在”的各種物質、感官刺激等因素影響,漸漸已成為習慣,根深蒂固了,區區偶然的一次半次超自然力量並不足以讓一個這樣的人得以改觀。而且人們還會懷疑所見所聞的怪事可能是種幻覺,甚至用科學口吻來解釋一通。人們在社會中生活,最怕的就是受欺騙,當然社會也的確很複雜,即便真有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怪事、超自然的事件出現,亦無法起到什麼大作用。

唯物論者是這樣,唯心論一派的人士如此的亦大有人在,他們也並非100%的宗教信仰者。就算此人本是某教團體成員,表面上看似是十足的信仰,但其內心的疑惑也是不少的,所以他同樣會產生動搖,有時甚至傾向於唯物這一邊,以唯物思想去解釋宗教中的不可思議現象,或者在心裡暗自否定了其所信仰的宗教中他認為“不合理的因素”。有人或許說:“我既不信神仙、佛祖和上帝,也不理會什麼唯物思想,我只信自己。”未必吧,通常你既不是唯心論者,則很可能已靠向了唯物論這一邊了,況且你所說的信自己,究其實質,難道世人就不是相信自己的感覺和思維判斷了嗎?而你也就和別人沒有什麼兩樣了。比如我父親,他說不信世上有鬼神,但當其去到一些寺廟時就不忘俗例地拜一下,在家中有時也顯露出其“迷信”的一面。他還講過達爾文所謂的人類是由什麼猴子演變而來的科學論點,他對此就不相信。這麼說,我父親其實已很矛盾了,既然人非猴子演化而來,那就有可能是上帝造出了人類,但他卻又不信世上有鬼神。另外我媽媽也是這樣的矛盾,她喜歡燒香拜神,然而對其講一些古靈精怪的超自然事件時她就明確說不信,原因很簡單,因為她沒有親眼見過。我父母就是這樣的典型例子,大多數社會上的人亦復如是。以前認識一位長者,他就是個言必毛澤東思想的那種人,曾經向他說起我看過有人演示特異功能的事,他馬上就表示懷疑了。但有次我問其相信世上有否龍這種生物時,他反而說可能有,否則人們如何能夠把龍畫了出來呢!我真不知怎麼說他好了。

無數的人講過要眼見為實,這很好,有科學精神,但同時大家也犯了一個錯誤,譬如問你見過古時侯的孔子和秦始皇沒有?你肯定說未見過了,但何解又信以為真呢?其實你也不外乎輕信書上寫的罷了。表面上你認定眼見為實,耳聽為虛,但事實你又如此矛盾。坦言之,我們的圈子裡(無論是大或小),終日相處得最多的就是跟我們差不多的人,而不是超人或者神仙,所以我們圈子裡的人是些什麼觀點及行為,皆會互相影響。我們如此這般的境界,又怎能真正突破呢?故此我認為世上最多人抱有的態度乃是“懷疑論”,有人甚至到了懷疑一切的地步。當然,我這裡所講的“懷疑論”並非指西方哲學中的懷疑主義,而系信仰不堅定,就如兩頭擺動的牆頭之草,世間名人、智者如何說,我們便如何傾向,若一遇到有反常態的事情,我們便容易動搖信念。舉個例,文革時期的思想形態,影響了那個年代的好多青年人,當初他們或者深信不疑,但為何到了今天,他們又對文革時代的經歷進行反省呢?這類例子何其多啊!又譬如某人原是信仰基督教的,然而後來又轉信了佛教,這代表著思維的易變性,正如無常之理。所以我認為人如此矛盾而不堅定,無非源於心中時常生起的疑惑,亦可以用佛家的“無明”作解釋。

述說了那麼多,不是為了抨擊信心動搖的人們,因我也是屬於這一類狀態,我同樣地對人生、世界充滿疑惑,未能一一破迷。其實,有懷疑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所謂的理智,如從沒先生起過疑惑,那又怎去思量其中的事情?眾生雖是迷惑顛倒,妄念不斷,但這恰好證明我們就是這一境界的人。雖然境界低微,未能破除種種迷執,亦無法一下子提升到高層次的思想覺悟,但不等於說眾生無法通過自身的修行而達到。好像有人講過:“眾生與佛,迷悟之間,只隔一毫端。”這也正好說出“真如”與“無明”之間的關係。

——公元2009年10月11日

注:一篇舊文,現已整理過了,修改了一些錯誤之處,但畢竟這是若干年前的觀點,寫得不好亦在所難免。原標題是《因疑慮而生起的動搖》,今改為《因疑惑而生起的動搖》,其中“眾生與佛,迷悟之間,只隔一毫端。”這話已不記得在何處看來,只知道有兩句類似的話是:“無邊剎境,自他不隔於毫端。”——2020年2月3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