逼國外進口機床降價1000萬,大連光洋憑什麼?

近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來自東北的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著實火了一把,其董事長於德海更是成為了帶領企業自主創新的典範。


“5年前,中國高端數控機床市場幾乎被幾大國外巨頭佔據,一臺最大加工長度2.6米的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售價高達2200萬元。後來2015年自主研發成功,外商竟將售價直接降為每臺1200萬元。”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於德海這樣告訴小編,這也正是光洋科技堅定不移走自主創新道路的最大動力。

逼國外進口機床降價1000萬,大連光洋憑什麼?


打破國外巨頭的市場壟斷


12月5日,“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網絡主題活動採訪團就走進了大連光洋科技集團,共同見證了大連光洋科技集團高端數控機床給我國這一領域所帶來的顛覆性變化。


據悉,大連光洋研製的新一代高檔數控產品,不僅突破了國內機床企業被“卡脖子”多年的技術瓶頸,還在此技術上實現了多軸聯動和高速、高精度的運動控制功能,做到了只有進口系統才有的功能。得益於這一突破,國產高端機床系統開始打開國際市場。


自大連光洋自主研發出最大加工長度為3米的KTurboM3000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後,外國品牌售價從每臺2200萬元降至1200萬元。而大連光洋的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憑藉85%以上的自主化率,每臺售價僅為750萬元。憑藉更優的性價比,從國外巨頭手裡搶下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據于德海介紹,相比去年,大連光洋的訂單增長了2.54倍。大連光洋旗下的科德數控是中國唯一的機床和控制、反饋裝置及電機一體化供應商,是國內五軸裝備最大的產銷基地,擁有亞洲最大的1.5萬平方米恆溫恆溼地下車間。


據瞭解,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是一種工件一次裝夾就可完成五面體加工的科技含量高、精密度高的高端數控機床。于德海表示,在大連光洋的產品推出前,由於中國在能源、航空、航天、船舶、軍工等領域對推進器螺旋槳和汽輪機葉片工程等部件加工的巨大需求,即使國外產品賣到天價,國人也只能照價埋單。


隨著中國數控機床自主研發不斷髮力,國外巨頭在中國市場呼風喚雨的時代很快成為了歷史。據于德海介紹,如今,進口的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雖然在中國大幅降價,但市場佔有率卻呈下降趨勢。因為光洋科技自主研發的五軸葉片銑削加工中心,憑藉85%以上的自主化率,大幅度地降低了生產成本,以更優的性價比,短短几年就已經從國外巨頭手裡搶下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于德海說,大連光洋搞自主研發,為的就是徹底打破發達國家對中國的技術壟斷,以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數控機床,助力中國航空航天、電力、船舶、軍工等各領域發展。


“逼上梁山”的自主創新路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數控機床一度十分依賴進口,核心零部件等配套產品發展滯後,數控系統更是難中之難。高價、禁售是常態,甚至有時企業斥資千萬購買的設備,連如何使用都做不了主。一旦機床的安裝地點、使用人員、用途發生更改,機床將被國外廠家設置的加密鎖自動鎖死,變為一堆“廢銅爛鐵”。


“大連光洋科技下定決心走自主創新之路,其實純屬‘逼上梁山’。”回顧企業自主創新的發展歷程,于德海感慨道。


1999年的一段“屈辱”的經歷,讓于德海最終選擇了走“自主創新”之路。當時光洋科技需要購買兩臺數控機床,而國內企業沒有能力生產,只得選擇購買某發達國家的進口產品。讓于德海萬萬想不到的是,對方將機床賣給光洋科技的前提是一個附加的“霸王條款”:機床的安裝地點、使用人員、用途必須接受國外廠家的嚴格限制,如果光洋科技擅自挪動機床,或者變更用途生產其他產品,機床將被廠家設置的加密鎖自動鎖死。如果這樣,光洋科技花重金買來的設備,將立刻變為一堆“廢銅爛鐵”,而對方卻不需要負任何責任。


通過這段經歷,于德海徹底看清楚,發達國家毫不掩飾對中國的航空航天、軍事、製造、科研等關鍵領域的限制,企圖通過嚴密的技術封鎖,卡住中國科技企業的“脖子”。


“捨得一身剮,也要把‘皇帝’拉下馬。”光洋科技從此認定了通過自主創新,與國外巨頭面對面競爭的發展道路。于德海說,當時花了大力氣引進人才,建起了國內同行業唯一“高檔數控機床控制集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研製出世界上最大規格的、可加工最大葉片的五軸葉片銑,自主研製成功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軸立式加工中心,打破了我國航天航空等領域葉輪類工件裝備長期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高檔數控機床的“中國創造”。


2003年,VGW400-U高精度五軸立式機床從大連啟運出口德國,創造了中國自主研發高檔數控機床返銷發達國家的歷史。


打造數控機床的“地下王國”


伴隨大連金普新區的快速發展,光洋科技在高檔數控產業也已建立了完整的技術鏈、人才鏈和產業鏈。公司產品自主化率達85% 以上。不但關鍵零部件自主率高,而且技術完全自主,相比進口機床具備了相當大的優勢。


“想不受制於人,有些東西必須自己造。”于德海強調。


在金普新區董家溝街道一處僻靜山谷旁,有一大片草坪。在這片草坪下,一座面積相當於30多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地下工廠”正在加緊建設。于德海告訴記者,這座廠房佔地46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29億元。“將來這裡生產的數控機床,將徹底打破少數幾個國外巨頭在中國市場的壟斷地位,並與他們在國際市場上一爭高下。”


記者瞭解到,將工廠建在地下,因為精密機床的生產必須在恆溫環境下進行,溫度溼度的細微變化,都可能影響設備和產品精度。地下工廠輔以光洋自主研發的智能化能效綜合控制管理系統,將大幅降低後期運行成本,併為確保產品精度打下堅實的基礎。


于德海告訴記者,通過自主研發的“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智能供配電+智能環境監控”技術產品,光洋科技將在這裡實現各類生產設備、輔助設備互聯互通,及數字化、智能化工廠管控。“光洋科技20多年來培育的數控產業完整的人才鏈、技術鏈和產業鏈,以及與用戶合作建立的協同創新平臺,為我們提供了改變中國數控機床版圖的底氣。”


後記

如今,國產中檔數控機床不再受制於人,高端數控機床正在向世界高水平衝擊。雖然我們距離世界第一技術水平還有些距離,但差距在不斷縮小是好事。更何況我們還有世界第一機床消費大國之稱。

隨著國內數控機床市場逐漸成熟,機床從硬件到軟件的生態圈已經完整,再加之中低端機床技術壁壘較低,這就導致國內機床廠商多如牛毛,但大部分無自主研發實力,甚至連一個拿得出手的高端技術人才都沒有。此類企業更像是以組裝機床為生。

那麼,做自主研發的企業又是如何呢?有業內人士向小編透露,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搞自主研發從頭開始是不太現實的。從廠家挖核心人員,組建人才隊伍是常見做法。也有企業通過技術轉讓,用上一代的技術來生產中低檔機床,甚至有企業藉此騙取補貼以維持經營。

目前我國儼然已是世界最大的機床出口大國,但在中國機床如此暢銷的情況下,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中國機床遍佈全球,是憑藉的技術優勢,還是價格優勢?

行業點評

可能有人會問,高精尖的機床,全國一年銷量才多少?所以投入資金搞研發,不如搞營銷,賺錢才是王道。技不如人,就抄襲模仿,只要能做大中低端市場就不愁溫飽。

在大環境如此浮躁的今天,態度決定一切。機床廠商對技術、品質、市場的態度,決定著其未來的發展。機床行業總會有爆發的那一天,技術積累非常重要,懂得厚積薄發的企業更容易成功,華為就是最好的例子。

面臨研發實力不足的問題時,很多企業選擇放棄。但于德海沒有放棄,他花大力氣引進人才,建起“高檔數控機床控制集成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才填補了中國高端機床出口國外的空白。而同為東北出身的大連機床,瀋陽機床卻走向了重組之路。

目前大連光洋擁有切削專家、控制專家、製造專家及博士在內的400多名高端人才。你覺得沒有這些專家,大連光洋會有今天的成就嗎?

關注最新技術 第十五屆中國國際機床工具展覽會(CIMES2020)將於2020年5月18-22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舉辦,歡迎您蒞臨指導。

逼國外進口機床降價1000萬,大連光洋憑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