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 01 我懷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 .


2020年的1月,我彷彿熬過了一百年。


1月20日,我們大包小包地塞了一整個後備箱,開車回老家。路上刷到新聞,武漢有疫情,而且連80多歲的鐘南山都親自掛帥出馬了。而且確定人傳人!我嚼著薯片想起來SARS,想想上次SARS在廣東,都沒啥,這次不會更嚴重吧。


1月22日,一醒來,怎麼滿屏幕都是疫情,這事兒有點大了啊,走,去買口罩去。限購,一人只能買5個。我站在路邊有點懵,這街上的人來人往,估計總會有那麼幾個從湖北迴來的吧。想到就是一陣心驚,下意識地咳了兩聲。


1月23日,我開始焦慮了,不斷勸說家人帶口罩,勤洗手,一邊手機截屏保存新型冠狀病毒的發病症狀,心想著我是家裡唯一一個醫科生,這方面意識肯定要更強一點才行。打電話給湖北讀書的小妹妹,聽她說自己早早就回了山東,沒有症狀,自我保護也很嚴格, 稍稍鬆了口氣。


還是很焦慮,吃了瓜子吃花生,吃了花生吃巧克力,甜膩的食物,能緩解我心頭的恐慌。


晚上,武漢宣佈封城,我半夜睡不著,滿腦子的恐怖,拿起體溫計測了兒子,再測自己,赫然顯示37.4℃ 。我有點慌了,我該不是得了新型肺炎吧。這個念頭自從冒出來,就再沒下去過。


1月24日,我開始胸悶,憋氣,口乾舌燥。測體溫37.5℃。我嚴重懷疑自己得了新型肺炎。我甚至能感覺到病毒正在侵蝕我的肺部。


家族群裡一夜紅包雨,我毫無興致,反覆看新型肺炎的症狀,越看越覺得自己就是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所有的初期症狀一模一樣。


我帶上口罩,兒子伸手要抱抱我也躲開。我真的被傳染了,到底在哪裡傳染的,我要是再傳染給年幼的孩子,無辜的家人怎麼辦?我要不要去醫院?醫院病人多也是傳染源,而且也沒有特效藥。我該怎麼辦?我會不會已經傳染給家人了,我,我會不會死?想到這眼淚刷地就下來了。


家人看我有安靜,但絲毫察覺不到我內心的狂風驟雨。實在憋不住了,看到疫情確診數據呈爆發狀,我自己偷偷帶著必要物品去了醫院,想著去了就隔離吧,也省的來回跑了。


醫生檢查,測體溫,問流行病學史,聽診器聽診,問診,都非常詳細。然後告訴我:你暫時沒事,回家觀察吧,不要想那麼多。我震驚+不死心,我說我必要東西都帶來了,做好準備被隔離的。怎麼不收我。我要沒要得新型肺炎,那我這是怎麼了?胸悶,失眠,體溫偏高,偶爾還咳嗽,口乾舌燥的?


醫生看著我眼神深邃的說:你有點上火。

!!!!!!!!!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後面的事不想寫了,反正是被嘲笑慘了。但自我暗示,心理催眠的力量也太大了。


. 02 這是心理暗示,也是自我催眠 .


心理學上這麼定義心理暗示:心理暗示,是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願望、觀念、情緒、判斷、態度影響的心理特點(Colvin,, Block & Funder, 1995)。


不止是別人可以給你心理暗示,你自己也可以給你心理暗示。 從心理機制上講,它是一種被主觀意願肯定的假設,不一定有根據,但由於主觀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趨向於這項內容。就像我,我主觀上認為自己得了新型肺炎,心理上就找各種證據支持自己的結論。


《斯坦福監獄實驗》

有一部在豆瓣有評分7.2的電影,改編自1973年,心理學家津巴多做了一個著名的“實驗”。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電影由真實事件改編而成,1970年代初的斯坦福大學,一群大學生進行了一場關於人類行為的研究試驗。他們分成兩夥人,一夥人扮演監獄獄警,另外一些人則扮演囚犯,在24小時內開始模擬監獄裡的日常生活。電影講的就是這個真實故事。


結果證明,扮演獄警的人在模擬監獄的情境中,開始變得有暴力傾向,而扮演囚犯的人則預謀造反。(不止這麼簡單)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儘管所有人都是斯坦福的高材生,也知道這是個心理學實驗,但是角色的力量如此強大,進入實驗的所有人都被角色控制,性情大變面目全非。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後來,實驗在第六天就被叫停了,而且之後很多年都要耿總輔導這些參加了實驗的學生,以消除實驗對他們的心理造成的傷害。無形的環境與他們的個人意識都在不斷的給自己做心理暗示,即便是你知道這是個實驗,也會被整個環境,角色吸收進去。


皮格馬利翁效應


也稱“羅森塔爾效應”“人際期望效應”,是一種社會心理效應,也是從一個實驗開始,但這個實驗溫柔和正向多了。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沒錯,就是上圖這位老先生)找來一個小學進行實驗,實驗人員對所有小學生進行了測試,之後給了校長和相關老師一份機密文件,這份文件裡有個名單,名單上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孩子名字。而且還叮囑所有人保密。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這其實是個謊言,沒錯實驗人員給的名單其實是隨機挑選的,也就是瞎編了。但是8個月之後,再回來複試,結果奇蹟出現了:凡是上了名單的學生,個個成績有了較大的進步,且性格活潑開朗,自信心強,求知慾旺盛,更樂於和別人打交道。


這也是心理暗示的力量,這個羅森塔爾式的權威謊言,讓老師們產生了暗示作用,而老師們雖然保密著,但又將自己深信不疑的超凡學生認知通過語言,情感,行為等方面傳染給了學生,同時也更容易發現這些名單上學生的各種優點。於是名單上的這部分學生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從而使各方面得到了異乎尋常的進步。(額...感覺就像彩虹屁教育法)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說回來這次疫情,相比起在疫區已經確診並抓住一切機會克服病毒,和沒有症狀在家心安理得吃吃睡睡打遊戲,客廳臥室一日遊。這些都是確定的事情。確定的事實,不會讓人恐慌。


而"疑似”這種中間狀態,這種不確定性是最折磨人,最讓人痛苦的。看著每天疫情數據裡更新的比確認人數多一倍的疑似人數,還有更多更多像我這樣自己把自己嚇壞的,我相信有成千上萬人。


. 03 面對“疑似”的建議 .


“疑似”是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詞,女性又天生更敏感和易受影響,情緒更豐富。這個時候,不妨這樣做:


  • 確認事實,分離情緒

事實是自己和家人的實際狀態,不要盲目對著症狀對號入座,但也不能有症狀視而不見。病毒不會無端從湖北飄過來,一定有載體,有接觸才會感染。把媒體中大量輸入到自己腦袋裡的情緒剝離出來,正視自己當下的狀態。


  • 及時溝通和傾訴

當你感覺自己已經負面情緒飽和無法承受,請讓你的身邊人和你一起分擔,要正式的溝通和分擔,把情緒釋放和解壓出來,主動獲取更多積極的心理暗示。


  • 轉移注意力

即使無法出門散心,可以做的事情還是很多的,專注的看一本書,刷一部高分電影,練字,抄寫,遊戲,運動等等,能讓你體驗愉悅,或是能專注自我感受的活動,都值得推薦。把新聞的主動推送關閉,把負面消息到處飛的微信群,QQ群設置為免打擾。


附上網友的解壓圖來樂呵一下。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