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原因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起了漢服?

秦淮河畔散淡人


不請自來了。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漢服?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大街上時常看到有年輕人穿著襦裙或者廣袖長袍行走。姿態自然大方,著實是令人羨慕。然而,對此現象,有人歡樂,自然就有人憂慮,擔心它會影響到民族大團結。所以不大讚同。

但是,這個現象為何會在二十一世紀像是春風一般吹遍祖國大地?其中必然是有原因的。

民族文化復興與意識覺醒的影響。

漢族服飾,衣冠文化屬於民族文化的一部分。縱觀現代文化發展,一些人過於追崇外來衣冠的心態,正是因為缺少了本土衣冠文化的維繫作用。如果有一種代表性的衣冠,那麼是不是能激起更多人的華夏民族意識?少一些媚外心思?

所以,只要華夏文化再興盛,它的再興起與流行也是自然而然的。

藝術文化的影響,也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上漢服。

八零後、九零後,以及現在的零零後們,看著武俠、玄幻等古裝劇長大的。不知不覺中,我們早就喜歡上了漢服的飄逸婉約。而下,國家又倡導復興傳統文化,一系列的反應碰撞,促使了更多的機會讓年輕人可以裁製漢服,穿上漢服,並努力使之日常化。

外國民族服飾文化的傳播,也有巨大的影響。

臨近的國家,諸如日本、韓國朝鮮等,他們都能保持著各自的民族服飾。而我們自稱衣冠禮儀之國,卻是沒有自己的具有代表性的衣冠服飾,豈不是很可憐、可悲?看得多了,想得多了,年輕人就被激起了許多人不服輸的心理。憑什麼我們就不能有自己的獨特的民族服飾,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所以,最近幾年開始,街頭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上了自己鐘意的漢服,實在是一道華麗的風景。

只是,很多人看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漢服,就會擔憂:這個現象是好是壞呢?

任何事,都是利弊相隨的,就看哪一面佔優勢而已。於個人拙見,這是利大於弊的事。

這對於提升民族自豪感是有好處的。

國家是多民族國家,其他少數民族有各自的特色服飾,沒道理不許漢族穿屬於自己的服飾。允許百花齊放,花園才更美麗。

或許有人反對,認為興盛漢服,會引起一些矛盾。又或者說,擔心這會顯得漢族人與漢文化高高在上?

但是,這樣說的人,忽略了其文化的領導性,及其包容性。

明末太子少保袁可立說過一句話,“受益惟謙,有容乃大”。作為一名士大夫,他的言論代表著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點,那就是“容納”。它沒有攻擊性,只有圓滑、中庸之道,奉行君子所為。

所以,中華文明能傳遞至今,靠的不是霸道,而是其海納百川的包容性。又怎麼會有高高在上的“性質”在?是否有點庸人自擾?

綜上所述,為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漢服了?那代表著文化的復興,說明了傳統文化發展有了進步。這並不可怕,因為當下民族團結在一塊,只是多了一種民族兄弟服飾,增添了民族文化多樣性而已。


宿禮


小時候,我們的課本上講到有關56個民族的內容總有相應的配圖,各個民族穿著自己的民族服裝,但是代表漢族的哥哥姐姐們穿的是現代服裝。我好奇地問媽媽:“漢族的民族服裝是什麼啊?”媽媽說:“是旗袍。”

漸漸長大了些,我瞭解到旗袍是滿族服裝的改良,可是我們是漢族人啊。我到網上搜索,看到了“漢服”這個詞條。原來這就是我們的民族服裝啊,她是多麼的端莊美麗。閱讀著“漢服”的相關內容,我瞭解了她的各種形制,瞭解了她的特點。在這以後,我會告訴別人,“漢族的民族服裝是漢服啊”。

許許多多的同袍和我一樣,我們探索、我們追尋著這樣的美麗,同時吸引著更多的小夥伴們去了解她,而傳播媒介的多樣也起了很大的作用。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重要的一環,當下文化政策也帶領著我們將遺失的文化找回來,並且發揚光大。


只是一顆新鮮的橘子


我認為年輕人喜歡穿漢服是一種好的社會現象,不僅反映了年輕人追求個性,迴歸自我的表現,更讓我國傳統文化得到有效的迴歸和傳承。

1.說明了傳統文化的迴歸。漢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漢服的興起的反映了新一代年輕人對漢服有了強烈的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文化自信,說明了一些年輕人的消費理念己從物質層面上升到精神文化的追求。漢服文化的復興,迎合了當代年輕人的精神需求和自我表達;同時也預示著我國傳統文化的迴歸和傳承。

2.說明了年輕人敢於個性表達。現代年輕人在豐富的物質條件環境下成長,與互聯網連接更加緊密,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徵,追求差異化的服飾選擇,以展現獨特的自我。他們認為穿漢服不僅好看,而且彰顯出個性,放飛自我。在他們眼裡漢服不僅是一件衣服,更是一種交流符號。於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身著漢服去景點拍照,各種類型漢服寫真也愈加流行。

3.反映了人們圈層文化身份認同。漢服粉絲因為類似的意識形態形成了自己的圈層文化,他們彼此之間互稱為“同袍”,意為《詩經》中的“與子同袍”。“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些來自不同行業的年輕人,被圈層裹挾,通過外在的穿搭符號標籤,加入周圍人的圈子,獲得一種內心的滿足和文化認同感,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感。

4.反映了人們對寧靜生活的嚮往。面對當前社會喧囂浮躁的環境,生活節奏緊張忙碌的現實,人們更向往古人那種悠閒散漫的生活。漢服是人們嚮往寧靜悠閒的精神寄託和外在表現,漢服的興起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們對歷史的迷戀,對現實短暫的逃避,讓現代人找到了心靈家園!





楚天一鴻


好象世界各國從古到今都有文化傳承吧?民族服裝也是文化傳承的一個組成部分。像盎格魯撒克遜人、高盧人、日爾曼人、韓國人、日本人,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

但多災多難的中國卻被滿清女貞給插了一槓子,男人梳條大辮子,長袍馬袿的倒把本民族的服裝給淡化了,後來是一場一場的革命,不但革了大清朝的命,也革了大漢民族傳統文化的命,不是孔家店都給砸了嗎?

至於本民族的服裝,早被人給忘到了腦後。

中國五十六個民族站在一起,真可謂是五十六個民族五十五朵花,因為五十五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有我們大漢族丟了自己的民族服裝成為了另類。

一次我在電視上看到臺灣漢服表演,才知道,漢服不就是日本的和服嗎?如果日本的和服是中國唐裝的話,那唐裝就完全繼承了漢服的傳統,只可惜我們自己的服裝傳統沒有繼承下來,倒被日本人學了去成為他們的民族服裝,烏乎,我說不出話來了。


jianchi


漢服從審美上來說確實很漂亮。我在大街上和朋友圈見過幾個,不多。去年出去旅遊,見過一些。沒有網上宣傳的那麼多。漢服除了美,大概也沒別的優點了,否則為什麼後來沒人穿了呢。為什麼北方的冬天沒人穿呢?因為能凍死她們。我覺得這個東西就是跟風。任何事物被取代,無非就是落後了。穿漢服冬天冷,夏天熱,行動不便,上廁所麻煩,開車也麻煩。

我覺得某些年輕人想傳承傳統文化是好的。不可否認《中國詩詞大會》也有女生穿著漢服上臺。但是我們生活中還是多多從本質上下功夫,而不是流於形式。有時間和精力不如多讀讀書,瞭解瞭解傳統文化,

如果只是穿著漢服,其他的和現代年輕人沒什麼區別,那也沒什麼意義,甚至會感覺不倫不類。

我見過一個女生穿著白色漢服,腳上穿的卻是運動鞋……違和感滿滿的

沒事讀讀唐詩宋詞,讀讀歷史是主要的,穿什麼都是其次的。


金左手馬克威廉姆斯


如何說,漢服好看嗎?回答是絕對的好看。但這漢服穿在任何人身上顯得好看,那就值得推敲和商榷了。小編你不要以為漢服誰都能穿就在這裡打廣告(嘿,玩笑)。我曾經在抖音上看到一個視頻:一個女孩拍她媽媽以前的衣服並配文字說明,說;在我小的時候,我總認為媽媽的衣服真的很好看,我在心裡說我長大了也要這樣穿……等我長大了,我看著媽媽穿著那麼漂亮的衣服跟我一起走在大街上,我在想:媽媽還是媽媽這麼多年了穿時髦衣服走在大街上依然那麼搶眼,為什麼我就(hold不住)呢???為什麼小時候和長了都穿不了媽媽那麼時髦的衣服呢? 回到標題,漢服好看,能穿則穿,不是任何人都能hold住這身漢服。穿什麼好看就穿什麼吧,別在這裡挖坑了!


笑裡w匪盜


我看了一下其他回答,有些觀點說的不錯,對於那些以偏概全,一概否定的觀點,我不做評論。

對於樓主的這個問題,我想應從兩方面來分析。首先,是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人們開始反思自身的優秀文化,而漢服作為其中的優秀代表,承載了中華上下數千年的文化底蘊,理所當然的為人們所注意。而年輕人對於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漢服消失了幾百年,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確實是新事物)以及文化自信心的增強等也是漢服越來越受到年輕喜愛的原因!

其次,說的深奧一點就是傳統文化的烙印,已經把漢服深深的融進了我們的血液中。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之前沒見過漢服,但是第一眼看到時就會有一種發自內心的認同感,包括我自己當時也是這種情況。

以上就是我個人的一些淺見,不足之處,還請見諒!


錦衣衛


著我漢家衣裳,

興我禮儀之邦。

羅裙古典婀娜,

燕裾飄逸仙妝。

漢服在漫長的歲月中演變而來,是中華服飾朝代中的文明史,有著獨特的魅力。

漢服不僅是漢人服飾,也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定型於周朝,傳承於秦朝,漢服是中國大半個朝代歷史的衣著文化。

漢服分禮服常服兩種,禮服是在重要場合穿的衣服,比如祭祀,婚禮等。常服是日常的便服。

各個時代的漢服都不一樣,秦漢服飾採用“深衣制”,特點是禪冠、朱衣、方新、田領、朱履,用色較深,更顯古樸之美。

魏晉南北朝服飾極盡浪漫,長裙飄逸,袖口、襟翼、下襬都有不同的裝飾,條紋彩色長裙有跳躍感覺,腰間繫上彩色帛帶,可將女子曼妙的身材展現。在高高的髮髻插上精緻的步搖,長裙曳地,美麗奢華。

隋唐是小袖高腰長裙,裙系胸部以上。裙、衫、帔三件套,常上穿短襦或衣,下著長裙,佩披帛,加半臂傳統漢服衣裝。披帛是當時流行的潮服,相當於今天的披肩。女子出門佩戴輕薄皂紗,將桃面遮掩,半朦朧中引起無數富家子弟的側目。

宋元時的裙裝有了改革,長裙不再及地,並可露出本人的小腳,女子上穿窄袖短衣,下著美裙,上衣外再罩一件無扣的對襟長衫。

元代的服飾有了更改,長袍為主,平民婦人穿襦裙,半袖上衣頗為流行,保留了唐代窄袖衫和帽式風格。

明朝時女子的服裝在紐扣上更進一步,紐扣是美飾中的利器,以金屬、玉製成,既有複雜雕刻,亦有圓形的簡單風格,在豎起的立領上,配搭一兩顆雕工複雜的紐扣,然而更顯出色,但大都以淡雅樸素為時尚。

當了解漢服的知識後,在如今穿漢服的人群中,有些男生漢服一襲,卻留個寸頭,腳著運動鞋,有些女生頭上是現代潮流短髮,給人感覺的是,身上的漢服美就美了,整體卻顯得不倫不類,根本上把漢服糟塌得一敗塗地,其實衣裝搭配與頭髮和鞋的搭配極為重要,穿漢服同時,搭配應相得益彰。一身飄飄欲仙的漢服,梳起傳統的髮髻,配一雙古典的布鞋更顯完美,才能將穿漢服的真正意義顯現出來。




就拿我來說吧

從初一(沒記錯的話應該是2015年)就接觸漢服了。

我認為漢服是我們漢族的服裝,不應該和我國一些文化一樣,讓人遺忘了。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裝,唯獨我們漢族,在56個民族大合照的時候都穿的是日常的服飾,看著真是有點讓人難過。

現在很多人喜愛漢服原因無非這幾點

1.漢服好看2.代表我們漢族又將差點遺失的文化撿了起來,從而願意出一份力支持3.盲目跟風

我真真是愛極了我們民族服飾,它不但是一件衣服,它更代表的是我們漢族不再是一個沒有自己民族服裝的民族了!

漢服從來不是復古而是復興!

這是代表我們漢民族意識的覺醒!

很多人說什麼現在什麼時期,這個多麻煩,乾脆反古得了

但我想說,人家日本的和服怎麼就不麻煩了?人家反古了咋滴??

人家的傳承都可以傳承下去

我們漢服作為和服的老子還不可以傳承下去了?!

要你天天穿了嗎?

還有說貴的,和服不也是幾萬幾十萬???

漢服便宜的也就1.200塊錢的事

便宜的你又說質量不好,你買過了?就知道質量不好了??簡直有毛病,便宜的嫌棄,貴的又吐槽。

就算是禮服的漢服一套下來也就幾萬,還沒有和服貴呢!

你可以不喜歡!但是!我請你尊重謝謝,因為無論你喜不喜歡,已經正式確認農曆三月三為華服日。無論你喜不喜歡,我們漢服的發展絕對會越來越好!絕對會傳承下去!

個人意見 不喜勿噴


想做大佬的梔夢


漢服是中華文明傳承的外在表現。



上世紀初,中國積弱多年,已到了生死存亡的邊緣。中山先生提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綱領,拉開了民族復興的大幕。對於中華文明存續的意義不下於冉閔的《殺胡令》。

滿人主導的格局下,從來沒有真正的中華文明,而是部分被同化的

薩滿文化,所以才要恢復中華。



第一次復興

真正的中華文明早在南宋便幾近斷絕,隨著最後一批精英階層在崖山殉國,文明傳承岌岌可危。

幸好元朝只存在百年,明朝初期還能在尋回部分碎片的基礎上,以服飾,禮儀,法令等為載體擴充,形成了鮮明朱氏印記的次代中華文明。



這個時期上至皇帝,下至販夫走卒,都是硬骨頭,面對外辱寧死不屈。皇帝被抓走要挾,轉頭就另立新帝,逼得敵人只能將人放回來。

從廢墟中重生的中華文明,帶著破而後立的銳氣,一往無前。



只是,清軍入關後,揚州十日,嘉定三屠,將國人的硬氣殺成了酥軟,剃頭令又摧滅了最後的一點民族自尊。從此天朝上國,八方來拜的民族自信不再,而學成了欺軟怕硬的草原動物範兒。

第二次復興

民國初期,中華文明迎來第二次復興。

只是中華文明早已斷代,只能竭力從其他文明中尋找碎片。從滿人傳統旗服中改良了旗袍,從西服中吸取精髓,結合傳統服飾特點改良成中山裝。





好歹是在全盤西化的浪潮中,保住了一點文化的根。

後來國內政局混亂,民不聊生,文明覆興也只能暫停,但底子還在,悄悄的在某個角落潛伏下來,留待下次喚醒。



第三次復興

近些年,中國經濟重新站在了世界前列,物質豐富之餘,國民開始更多關注精神層面的提升。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文明覆興的時機已成熟。

這次的先鋒是最能接受新生事物,追求個性的學生。熟知cosplay文化的年輕人,對漢服穿戴的接受度很高。於是以美麗的漢服為載體,人們去了解更多的文明觸角,如音樂,舞蹈,品茶,對弈。。



於是報古箏等民族樂器課的學生多了起來,還有民族舞,圍棋等,家長也願意讓孩子從小就培養這些興趣愛好。

文明覆興的前奏曲已奏響。



武力強大是立國之本,經濟繁盛是強國之法,而文明覆興是中華民族重新攀上群山之巔的必由之路。

世界那麼大,一起去看看。感謝您的點贊和轉發,也記得關注圈圈君,一起看看不一樣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