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打亂港股IPO復甦步伐 樓市成交腰斬

疫情打亂港股IPO復甦步伐 樓市成交腰斬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認為,本地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可能經歷三個階段,港股可能處於第二階段後半段。目前港股恆生國企指數、恆生指數從局部高點回調已經分別達到11.1%、9.8%,在基準情形下可能處於調整後半段或接近短期調整尾聲。

2020年春節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打亂了香港IPO市場的復甦步伐。

“IPO市場難免受到疫情的影響,因為IPO需要大量現場工作,團隊需要進行很多現場訪談工作。我們預計大約至少有30%的上市申請將受到影響,據我們瞭解,很多計劃上市的公司都推遲了時間表。”信永中和香港管理合夥人盧華基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對於盧華基而言,這場疫情完全打亂了他的工作計劃。他坦言,由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持續,無論從股票估值、賣股票的時間窗口來說都不太理想,因此一些已經計劃上市的公司大都選擇推遲招股時間表,進行中的IPO則可能要延長時間表,而一些剛準備開始IPO的公司則推遲到第二季度甚至下半年。

“我們目前仍在評估具體的影響,未來兩三個星期開展工作比較困難,一些原本計劃來港上市的中概股公司也紛紛推遲了上市計劃。目前港交所仍然有大約200家公司排隊上市,根據規定,如果超過半年仍未能完成招股上市,公司需要追加一兩個季度的審計表,從而會延長上市時間表。我們相信,一旦疫情受到控制,IPO市場將會很快復甦。”他指出。

剛剛過去的2019年,香港IPO市場經歷了不平凡的一年,冷暖交織。去年8月,整個港交所大廳都是靜悄悄的,僅有1家企業掛牌上市,與此前數家公司同日敲鐘上市的盛況相比,不禁讓人唏噓。

然而,阿里巴巴的迴歸迅速扭轉了頹勢。去年11月2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上市大獲成功,上市首日股價逆勢大漲6.59%,為港股IPO市場注入了一劑強心針。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繼阿里迴歸後,去年12月港交所共有26宗新股發行,今年1月亦有20宗IPO。其中,內地影視劇發行商新石文化(01740),公開發售部分超額認購超過1000倍。

這讓盧華基在內的IPO金融業人士一度以為IPO的“春天”要回來了,他所在的審計公司收入的三分之一都來自於IPO項目。

在疫情的影響下,IPO市場卻急速降溫,2月至今僅有3只新股計劃上市,分別為大喜屋集團控股、富石金融控股、澳達控股。

港股短期調整或接近尾聲

港府2月3日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香港2019全年GDP收縮1.2%,為近十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安聯高級經濟學家FRANOISE HUANG表示:雖然2019年第四季度表現稍微比我們的預期要好(從第三季度倒退0.4%),但我們預計在貿易糾紛、社會衝突及疫情等三重打擊下,香港2020第一季度的經濟衰退將進一步深化,第一季度GDP將由增長0.6%變為收縮1.4%。

一直以來,股市被視作經濟的“晴雨表”。儘管內地股市週一大跌,但港股卻成功止跌企穩,反映市場恐慌情緒的“恆指波幅指數”(VHSI) 連續三個交易日回落,最新報20.43。繼前兩日累計上漲363點後,2月5日,恆生指數開盤上升超過200點,截至當日收盤,恆指最終收報26786點,上升110點或0.42%,三個交易日累計升幅達到474點,大市全日成交達到1337.81億港元。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認為,本地疫情對市場的影響可能經歷三個階段,港股可能處於第二階段後半段。目前港股恆生國企指數、恆生指數從局部高點回調已經分別達到11.1%、9.8%,在基準情形下可能處於調整後半段或接近短期調整尾聲。目前A股和港股估值具備吸引力,特別是港股。“在基本情形下,我們認為疫情的影響可能是短期的,並對中期市場維持積極看法,結構上,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仍是看好的大趨勢。”

他在研究報告中指出,在2003年3月30日-4月25日非典爆發期間,香港上市的中資股整體下跌8.3%,而在其後的4月25日至6月15日期間,這類股票調整後反彈幅度達到18.2%。

同時,前海開源基金管理公司執行總經理楊德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從估值水平來看,港股在全球主要市場中已處於窪地,“疫情可能短期造成港股的波動,但待疫情穩定後,港股的反彈力度有望加大,股價的下跌實際上給投資者提供了買入優質股票的機會。”

“春江水暖鴨先知”,機構投資者已經提前借道“港股通”買入,自2月3日港股通恢復交易以來,已經連續三個交易日持續錄得資金流入,分別流入21.76億元、42億元、73.97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查閱數據顯示,科技股、金融股受到南下資金的追捧,最近五個交易日,港股通南下資金流入的前五大股票為美團點評、中國銀行、中芯國際、小米集團、建設銀行,分別流入13.97億元、12.82億元、12.69億元、12.49億元、6.56億元。

“恆生指數在最近7個交易日已經下跌2000多點,暫時企穩,但考慮到疫情持續,港股短期內仍有下跌壓力,預計恆指短期會在25500至26000點區間徘徊。”帝峰證券及資產管理行政總裁郭思治接受採訪時表示。

樓市成交陷入冰封

此外,香港房地產市場亦受到了疫情的影響,預期之中的樓市“小陽春”或推遲。“疫情弄得人心惶惶,很多有意入市的準買家都選擇觀望,推遲入市,整個樓市幾乎陷入停頓,買家還價的幅度較大,而賣家則不願意大幅減價。”香港港島區某地產代理向記者表示。

“之前預計在農曆新年後樓市出現小陽春,但在疫情影響下,相信小陽春不會出現,估計住宅成交量在未來一兩個月內有機會下跌25%-35%。”萊坊執行董事及估價及諮詢部主管林浩文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然而,他認為,香港樓市不會像2003年非典期間出現大跌,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已經推出多輪逆週期措施,提高首付比例,因此目前業主的持貨能力比當年強,預計上半年樓市將比較波動,下半年趨於平穩,全年住宅價格將會下調5%-10%。

同時,林浩文指出,未來一兩個月發展商將會減少推盤,直至疫情穩定,而且發展商的推盤將集中於售價在1000萬港元以下的中小型單位及民生盤(主要針對首次置業等自主性需求),因此今年豪宅項目的銷售和定價壓力較大。整體而言,預計今年一二手住宅成交量將減少至5.6萬至6萬宗左右。

香港龍頭地產商之一的新世界集團旗下建築公司日前向各承判商發通告指,因應疫情及確診本地傳染個案出現,決定所有地盤自2月4日起關閉兩星期,至2月17日。

中原地產亞太區副主席兼住宅部總裁陳永傑亦認為,在農曆新年期間,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二手市場的看房活動亦大受影響,較正常水平減少70%-80%,發展商大部分在年初並無套現壓力,因此會因疫情延遲推盤,累積購買力將爆發,小陽春或推遲至3或4月出現。

但陳永傑表示,此次疫情對樓價影響較非典小,政府此前出臺了很多樓市調控措施,但並無出現恐慌性拋售,目前市場以自住客及長線投資者為主,預計在供應不多的情況下,樓價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對樓市的影響主要是成交量,預計2月前15天成交量依然疏落,成交量將減少50%-80%。

由於樓市下行壓力增加,香港負資產個案迅速增加,負資產是指住宅單位的市值低於尚未償還的按揭貸款額,被視作樓市下跌的警號。

根據香港金管局公佈的數據顯示,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宗數由2019年第三季度末的53宗飆升至第四季度末的128宗,按季增幅達1.4倍。負資產住宅按揭貸款涉及的金額則由2019年第3季末的3.3億港元,增加至2019年第4季末的7.64億港元。

香港經絡按揭轉介高級副總裁曹德明向記者表示:“預計第一季香港樓價會有所回落,負資產個案亦繼續有上升的空間,有可能會突破2018年第四季度的262宗的高位。建議打算選用發展商提供的高成數按揭計劃或二按的業主,仔細考慮及計算個人負擔及供款能力,一旦樓市出現逆轉,此類業主會比較容易出現負資產狀況。”

同時,他透露,自2019年10月中,政府推出首次置業人士放寬由香港按證保險有限公司提供的按揭保險計劃的樓價上限,香港按揭證券有限公司(HKMC)推出高成數按揭保險計劃,為銀行提供高成數按揭保險。不過,香港某按揭保險公司因現時市況以及風險評估,已於近期暫停審批600萬港元以上的按揭保險計劃。

【購房資訊輕鬆享,快來關注樂居網】

優質內容推薦

  • 一旦房價跌了 這些重要的事你要知道
  • 何時復工更合理?
  • 注意!寧波這些公園臨時封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