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爭霸(62)蘇德持續鏖戰,蘇軍斯大林格勒艱難守衛

就在美日太平洋戰場出現決定性的大逆轉時,歐洲的蘇德戰場也發生了巨大變局。1941年12月8日,希特勒聽聞日本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先是暴跳如雷,大罵日本把美國招惹了進來。美國此前一直保持中立,日本的偷襲使美國改變了中立態度參與到了反法西斯戰爭中來。美國的戰爭潛力是巨大的,一旦全部發揮出來,日本必敗無疑。但希特勒轉念一想,美國對日宣戰對他說不定還是個好事。德國橫掃歐洲戰場後,美國就開始加緊了對英、蘇兩國的物資和軍事援助,美國和日本爆發戰爭後,必定會牽制美國對英、蘇的援助。這樣就有助於德國在美國大規模介入歐洲戰場之前,一舉打敗英、蘇兩國,一統歐洲。

歐洲爭霸(62)蘇德持續鏖戰,蘇軍斯大林格勒艱難守衛

1942年上半年,莫斯科保衛戰慘烈對決後,德、蘇兩國依舊在蘇聯的其他多個地方同時展開對決。從克里米亞半島到哈爾科夫以及在勒熱夫-瑟喬夫卡一帶,蘇德兩國都展開了生死大戰,蘇聯共計死傷將士200多萬人。1942年6月28日,經過近半年時間的調整,希特勒認為再次攻打莫斯科是很困難的,於是決定在斯大林格勒對蘇聯展開集中攻勢,一舉打敗蘇聯。斯大林格勒是蘇聯的重要交通要道,有豐富的糧食和戰爭資源。一旦斯大林格勒失守,蘇聯的軍事實力就會後繼乏力,因此雙方都很重視這場戰役的勝負。

歐洲爭霸(62)蘇德持續鏖戰,蘇軍斯大林格勒艱難守衛

戰役初期,德軍推進的相當迅速,到1942年11月,德軍就基本已經佔領了80%的斯大林格勒地區。為了抵抗德軍,蘇軍不惜一切代價阻擊,頑強的與德國展開巷戰。11月下旬,蘇軍逐步扭轉了戰場上的劣勢開始實施大反擊。德軍再次受困於蘇聯冬季的嚴寒和漫長的補給線,在蘇聯的反擊下逐漸敗北,許多軍官被俘。1943年2月,德軍終於頂不住了,撤出斯大林格勒。蘇聯艱難的取得了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但也付出了近200萬的傷亡代價。德國繼莫斯科戰役失利後,再次嘗得大敗績,傷亡近150萬人,此後,德國在蘇德戰場上逐漸處於下風。

歐洲爭霸(62)蘇德持續鏖戰,蘇軍斯大林格勒艱難守衛

1942年7月25日,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展開的同時,德軍又在蘇聯的高加索地區展開進攻,目標也是糧食和石油,戰役初期依舊是德軍進攻蘇聯防禦。進攻了幾個月後,德軍依舊沒能徹底突破蘇軍的防禦,損兵折將。1943年1月,蘇聯開始反攻,德軍逐漸被擊退。5月,蘇聯的反攻被德軍的“蔚藍色防線”所阻擊。隨後雙方又激戰了近4個月,9月10日,德軍防線終於被攻破。一個月後,10月9日,蘇聯終於肅清了高加索地區的所有德軍,取得了高加索戰役的最終勝利。高加索戰役德軍傷亡約40萬人,蘇聯則傷亡近70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