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爸爸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缺少了爸爸的關心和陪伴,孩子可能會在學業上表現不佳、犯法、婚姻不幸,嚴重時甚至會吸毒。


壞爸爸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而好爸爸可以促使孩子取得好成績、讓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和具有創新思維,身心也能健康成長。


如今城市生活節奏加快,父愛缺失是普遍的家庭現象,父愛缺失會造成男孩子性格“變娘”、懦弱,女孩子會產生不安全感等。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為何爸爸在家庭裡那麼重要?


根據相關調查,近2/3的自殺青少年,70%的未成年懷孕和濫用藥物的青少年,他們家庭中父親基本是缺席的。


這些沒有得到爸爸很好陪伴的孩子,情感表達方面有所欠缺,性別意識弱,缺乏對異性應有的尊重,這些孩子成年後也普遍會遭受到缺乏自信、焦慮、孤獨等心理問題的困擾。


在《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書中,有一項統計顯示,如果澳洲所有的爸爸每天多陪孩子玩5分鐘,那麼政府就可以少花50億澳元的預算,要知道這些錢都花在了青少年犯罪、藥物使用、專項教育(提高學習興趣和避免分心)等領域。


現實生活中,對於一個天天忙碌的爸爸來說,當一個好爸爸卻是很難,時間緊迫,如果想有所成就,就有加不完的班,開不完的會,出不完的差;沒有精力,工作忙了一天精力已經耗盡,實在騰不出時間來對付家裡的頑皮孩子。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爸爸給孩子的,他人無法替代


1、爸爸能給孩子安全感


孩子最需要的是安全感,包括心理與生理的安全,讓孩子知道你永遠愛他們,支持他們,父母與孩子三者之間的和睦相處是孩子安全感的最重要的因素,特別是爸爸媽媽之間的相親相愛。如果爸爸不作為,媽媽一個人很難給予孩子安全感。


2、讓孩子知道爸爸是無條件愛他、尊重他


如果孩子做錯事,比如:犯法、吸毒、未婚先孕等,你還會愛他們嗎?當孩子做錯事的時候,先彆著急得吹鬍子瞪眼,真正重要的是如果孩子知道他們的爸爸無條件愛他們,就根本不會這麼做。


愛就要說出口,讓孩子知道,無論你是否喜歡他們的音樂、衣服打扮或者他們的朋友,你都是愛他們的;無論你的孩子表現如何,100分、60分,你都是愛他們的;無論你的孩子是否聽從你的意見,走上你建議的道路,你都是愛他們的。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3、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生活觀


爸爸是孩子人生的導師,孩子需要了解我們的價值觀,他們應該清楚是非的邊界,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當他們靠近邊界時,我們就要提醒他們。幫助他們建立樂觀、自信的品格。


4、幫助孩子喜歡上學習


爸爸如果能夠帶著孩子一起探索自然世界、做手工、組裝機器,那麼他們就會擁有較好的好奇心和學習熱情。相反,如果從來沒有人過問或者鼓勵,那麼孩子很可能屈服於困難或者遇到困難就後退。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是否真的沒有時間給孩子嗎?

有一則小故事,相信你也許看過:

大明下班回到家時已經疲憊不堪,他只想吃口熱飯趕緊睡覺。但5歲的兒子小明怯生生地走過來問他:


“爸爸,你工作一小時賺多少錢?”


大明強壓住了不高興:“你問這個幹什麼嗎?快去玩去吧!”


小明堅持說:“我就是想知道嘛!”


“好吧好吧,我一小時能賺30元。”


“爸爸,那你能借給我10元錢嗎?”

大明有點煩躁,他讓小明趕緊自個玩完就洗澡睡去,不要再纏爸爸了,他很累,想休息一會兒。


小明一臉無奈地回到自己房間去了,過了會兒,大明覺得自己對兒子的態度有點過了,就趕緊拿了10元錢給兒子。


小明很開心的接過錢,從自己的被子下面抽出一疊皺巴巴的零鈔。大明一下子又火了,責問道:“你不是有錢嗎,幹嘛還要錢呢?”


“剛才……我還差10塊錢呢,爸爸”,小男孩怯生生地回答,“呶,這裡有30塊錢,爸爸,我可以買你1個小時,你陪我玩好嗎?”


故事裡的大明肯定會被兒子感動的,畢竟,這只是個故事,大量孩子們只會眼巴巴地被爸爸們拒絕,或者得到的只是心不在焉的陪伴。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書指出,在澳洲,75%的男性每週工作的時間都比以前高出5-10小時,在亞洲更是如此。當你在工作中精疲力盡時,你回到家更是會應付孩子。


研究表明,孩子在爸爸身上獲得關注的時間不足15分鐘。爸爸們很少陪孩子一起進晚餐,更有甚者,孩子睡覺了,爸爸還沒回家,孩子還沒醒來,爸爸已經出門了。


你的時間珍貴,但對正在快速成長的孩子們來說,時間何嘗不珍貴呢,而且越小的孩子,需要你關注和陪伴的越多,所有試圖期望等到孩子長大一點再多陪伴的爸爸們,你陪伴孩子最珍貴的時間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每個人臨終想著的都是能多陪陪家人,而不是繼續工作。但對於在職場打拼的人來說,孩子還真的沒有成為第一選擇,要想改變這個狀況,你就得意識到你必須要有孩子第一、家人第一的理念。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成為好爸爸其實不難


《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一書中,羅賓森教授帶領西澳大學推動“好爸爸養成計劃”,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三個孩子的父親,羅賓森教授能夠在家庭和工作之間找到平衡,無疑是一位好爸爸。這也告訴我們,成為一個好爸爸,是有跡可循的。

1、好爸爸應當抓住黃金時間


在親子陪伴中,有一個重要的概念叫黃金時間,即高質量的陪伴。黃金時間一定是對孩子需求的關注,爸爸要有讀懂孩子的需要的洞察力,而這需要時間、耐心和精力的付出,要讓孩子知道,你享受與他們在一起的時刻,而不是表現出浪費你的時間。


黃金時間很難營造,爸爸需要守在孩子身邊,等待那靈光閃現的一刻。而你與孩子相處越久,這樣的時間出現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當你在陪伴孩子的時候,不要在娛樂和孩子之間選擇前者,孩子具有天生的情感評判能力,如果選擇了玩手機、打球、看電視,而不是陪伴他們,他很容易產生情緒低下和自卑的問題,即使你一天說我愛你,他也會認為那是謊言。


如果工作時間自由,比如寫作、電子商務、程序猿,那就把辦公室設在家裡,這在互聯網時代已經成為可能。但需要和孩子做好智慧的約定,避免出現工作和照顧孩子無法兼顧的局面,比如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固定的玩耍時間。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2、上班族爸爸如何陪伴孩子


提高工作效率,避免拖延和閒聊,也就不會有更多的加班加點;推掉那些不必要的應酬和娛樂,時刻記得家中的孩子更需要你。儘量參與孩子的重要時刻,比如運動會、比賽、表演、班級活動等,這些活動對孩子非常重要,爸爸的參與對他們來說是愛、尊重、重視和麵子。


不要刻意把工作和生活分開,有的人甚至不讓家人在工作時間找他,事實上,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完全可以找出時間跟家人特別是孩子打個電話。


在電影《財神當家》中,瑞奇給他爸爸電話時,他爸爸正在和總統談話,但他爸爸接了電話,並且專心聆聽了他的電話,這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爸爸。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3、提高在家時間的質量


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有些爸爸愁於應對家裡混亂的局面, 不自覺地在下班前磨磨蹭蹭,下班了加緊幹活,這是非常自私的行為。要知道,孩子是非常需要你的時間。


可以與家人一起共進晚餐,共進晚餐是一種儀式,象徵著我們是一個家庭,互相關愛。在餐桌上爸爸要把時間更多地給孩子,而不是討論自己的工作,仔細傾聽他們一天中發生的事情。


經常為孩子舉行慶祝儀式,許多父母都會為孩子取得成就時舉行一些慶祝儀式,比如考得好成績,拿到了證書,參加學校樂隊演出等。這可以幫助孩子們體驗到成功後的開心、愉悅,也可以讓孩子們學會致辭、描述和讚美。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4、做個積極的好老爸


爸爸這個職業,也如同建築師和醫生一樣,也需要幫助孩子做規劃,預防問題的發生,深入瞭解孩子,包括個性、特長、興趣、愛好,幫他設定一些目標,讓他們學會自主處理問題,而不只是簡單的陪伴。


同時,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書中,羅賓森教授列了一些如豪車、別墅、財富、學位、好工作等讓爸爸選四項他們最希望孩子擁有的,結果這四項是:誠實與仁慈的價值觀、喜悅與快樂、健康、熱愛學習,這個結果值得我們銘記在心。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5、出差也要做個好爸爸


出差一直以來都是好爸爸的最大敵人,不過,還是有方法可以幫到我們的。羅賓森教授為我們分享了以下做法:


⑴出差前要告訴孩子出差的原因,這麼做會讓孩子們更瞭解自己的工作,覺得你很尊重他,同時也讓他知道你是不得不出差的。


你多麼想和他在一起,同時也要讓孩子對你的差旅產生興趣,你告訴他出差會做哪些事,對人們有什麼影響,解決什麼問題,這樣他們會理解你出差這件事。


⑵出差途中要隨時和孩子溝通、分享,出差途中,記得要隨時和家人,特別是孩子聊聊天,內容並不重要,天南海北地聊喜歡的事情就可以。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6、做成長型的好爸爸


有很多人認為當爸爸靠直覺和本能就夠了;當爸爸很簡單,用不著學習;孩子有問題教育就成了,難道我們還不知道什麼是好的?其實不然,有了孩子就是爸爸,但是好爸爸需要學習。


要樹立學習心態,養育孩子涉及到心理學、教育學的許多知識,這同自己從事的職業需要的專業知識是一樣多的。


積極向上的孩子和問題孩子很多都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想最終有一個好產品,就必須得讓產品在生產過程專業化。


好爸爸的6條戒律,請收好

學習並不是現代爸爸們才有的任務,《古蘭經》就要求父親要表達對孩子的情感;基督教也有類似的教義,告誡爸爸們要疼愛孩子、教育孩子。


新時代的爸爸們更應該從各類書籍中學會如何正確養育子女,做一個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好爸爸。


父親是一座山,是充滿力量、溫暖、堅強的,而很多的山卻成為了外面的山,工作的山,留給孩子的只是山的背影。只有轉過身來,把陽光的一面給孩子,溫暖他們,照亮他們的前程!

END


作者簡介:池沐,多平臺原創作者,專注親子教育,用溫暖的筆觸,寫深情的文字,做精益父母,關注我,一起攜手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