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用户65277645308


中国有很多很有智慧的俗语,比如:”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这四句语言朴实,却直击人性的幽微之处。

一、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所谓“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就是说,要判定一个人是不是淫邪之人,要看他是不是做过淫邪之事,而不是看他是不是起过淫邪之念。

食色性也,男人看到美女,都免不了多看两眼,现在,女人看到帅哥同样花痴,这是人的本能,如果说这样的就是淫邪之人,那天底下大多数人都是淫邪之人了。

所以说,淫字不能论心,只能论事,一个人看到美女,忍不住想多看几眼,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这人若是不仅心动,还行动,对美女行非礼之举,此淫徒无疑。

二、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反过来,一个人是不是孝顺的人,就要看他心,而不是盯着他做的每一件事。

古人孝顺二字常连在一起,看一个人孝不孝,就是看他能不能顺从父母的心意,但是,再孝的人,也免不了有顶撞父母的时候,没有人能事事都顺从别人的心意。

所以,要看一个人孝不孝,要看他的心,看他的心底是不是真的爱父母,敬父母,而不是看他有没有跟父母吵过架,看他是不是事事都顺着父母。

这四句古话,是非常有智慧的,读懂这四句话,告诉我们对人性要多一点宽容,没有人的人是纯净无杂质的,也没有人能事事做得圆满,只有对人性多一点宽容,我们才能更通达的面对人生。


谢小楼


“淫字论事不论心”是说,评论一个人是不是“淫贼”“淫棍”“淫荡”的标准,不在于他的心里的想象,而在于他的行动。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看到一个美女。你心中想,要是能娶这样一个媳妇,那可美了。这是你心中之淫,别人不知道。这就无伤大雅。别人不能说你淫,因为你的想法只有自己知道,影响不到别人。别人无法评论。如果你看到美女之后,挨挤上前,伸出咸猪手去,或是做出其它猥亵的动作。那么,在别人的眼中,你就是个淫棍,淫贼。这就是所谓的“淫字论事不论心”。看到美女,心生绮念,是人之常情,君子之德,就是能以礼自持。而小人付诸行动。就是过分,就要受到道德和法律的制裁。

淫是过分之意。就是做事超越了自己的本分。假如这美女是你的女朋友,你挨挤过去,牵着他的手,便不算过分。如果有更加亲密的动作,超越大众承受的道德底线,也会被目为“淫”。

所以,对“淫”的评价,主要看行为。见到陌生的美女,看一眼,是君子,看两眼光是常人。两眼盯着看,就是小人,伸出手去,就是“淫棍”。

孝同晚辈要孝敬长辈。它的评价标准,就不能论事,而论心。心里有的,一定会有行为。但人的力量有所不同。大款给父母买套房子是孝,平常人家儿女给父母买点水果也是孝。只要心到,就算孝了。如果把孝敬老人这事以金钱做为量化的标准,那么穷人家里就不可能有孝子了。但事实是,许多家庭情况并不太好的,也有对父母很孝顺的。这就是“孝字论心不论事。”


七月流火140400643


中国有句古话: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要理解这句话,先要明白何为“淫”,何为“孝”。

在古人眼里,“淫”是万恶之源。一切祸由都因“淫”字而起。在封建社会,除了夫妻之外的男女之性,男女肌肤之亲,都被视为淫邪。甚至夫妻之间,过分的情欲表现,都被视为“淫邪”之举,如果有夫妻在公开场合有过于亲近行为,便被指责为“不端”,有些描写情爱的或者爱情的书籍,也被视为“淫书”,凡有违“男女授受不亲”的行为,都被视为“淫邪”,古代人们不提倡爱情,“恋爱”也被视为淫邪行为之一,被视为羞耻之举,为人所不齿,“淫邪”甚至被视为许多灾难的根源,朱子治家格言里,就有“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之说。《楞严经》里说:“淫心不除,尘不可出。”佛经里说:“欲贵,先戒淫,欲富,先布施,欲寿,先放生。”可见古人把“淫”字看得有多重,说它是万恶之源也不为过。现代社会,因为一个“淫”字,引起婚变,情杀,家破人亡的事也屡见不鲜。

上千年来,人们信奉的“程朱理学”,是提倡存天理,灭人欲的,所以几千年来,传统伦理一直是在压抑人性,反对自由,以欲望为羞耻,以牺牲为高尚。

在《烈女传》里,有一则故事: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个姓李的女人,丈夫死在了外地,因为家贫无钱雇车马将丈夫的尸体运回老家安葬,李氏便自己背着丈夫的尸体,带着孩子步行返乡。在路过开封时,因为天晚,李氏想要投宿,但因为有丧在身,店家不肯收留她,便硬拖着她的胳臂欲将她拉出门外。这位女人因为胳臂被陌生男子碰过了,便觉得受了莫大的羞辱,自以为被人“淫辱”,失了节操,随即仰天大哭道:“我是个女人,不能守节,还怎么活啊!”正好看见门旁放着一把斧头,就顺手拿起,将自己的手臂砍了下来。一时血流如注,李氏晕倒在地。幸好被周围的人救了去,才保得一条命。

后来李氏断臂这事被开封府知道了,做为贞节烈女上报朝庭,做为贞节妇女的典型人物予以表彰,被后人写进了《烈女传》一书。

这件事今天看起来多么愚昧可笑,但在当时却是非常正能量的事,在戒淫戒欲,以节操为德的社会里,这个李氏成为被歌颂的对象。可见“淫欲”二字在人们的头脑中,有多么污秽恶心。

但是,人性的本源就是欲望二字,不管是色也好,食也好,都是人的根本需求,是压抑不住的,所以才有封建社会产生的许多人伦悲剧。今天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已经不会把色情二字看成洪水猛兽了,也不会把男人看一眼漂亮的女人,女人被男人碰一下手臂就看成淫邪之举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男人喜欢美女,女人喜欢帅哥,都是很正常的事,看见漂亮女人,男人都会有幻想,看见帅哥,女人会心生爱意,这都正常不过,如果把这看成“淫心”,那天下就无人不淫了。所以才会有“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孝心是做人的根本,为人子女,孝敬老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连孝敬自己的长辈都做不到,更别说对待他人会有善举了,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是善良之人呢?

有了孝心,才会有孝的行为,但是,孝心不一定是做得十分完美,中国有“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古话,说的就是这回事。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工作,自己的生意,自己的生活,对于自己的老人,有孝心,有孝行,但是时间久了,未必能坚持做到十分周全,老人们也不会要求子女做到完美无缺,只有有一颗孝心,尽最大的努力去体贴,爱护,照顾长辈和老人,这就够了。如果真要论事讲孝,只怕人人都难以做到完美,也难以做到事事称老人心,处处如长辈意。虽然尽心尽力了,也总会落下些许怨言,所以才有这句“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人人都做过儿女,人人也会当长辈,老百姓说,尖尖帽子轮流戴,我们做儿女的时候,要对老人尽孝心,尽孝行,尽力做到体贴入微地孝敬老人,当有一天我们当了老人以后,也要体贴儿女的难处,不要苛求他们做到完美无缺,这样才会是和睦家庭,和谐社会。


作家鬼谭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要正确理解这句话,首先要弄明白,淫、孝、心、事这四个字的基本字义

1、淫:(1)过多,过堪,如淫辞,淫雨,淫威等。

(2)涉及男女两性(多指不正当的)交媾的行为,思想等。如奸淫,淫妇,淫僧,淫贼,淫乱,淫秽,淫猥,等。

淫是贬意的。

2、孝:孝字由耂(lαo)和子分上下两部分构成,耂是父母,子是子女。子女帮父母扶住拐杖,且把父母尊为上,视父母为天,这就是孝的含义。

孝是葆意的

3、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思维,意思,想法。

4、事指行动,作为,事实。

好了,现在我们来理解前半句,淫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我理解为,不论你的贪欲过多,过堪,对男女的不正当的两性关系,你心里是如何想的,但只要没有去做成事实,你就是个好人,这就是论事不论心,对于论心千古无完人的说法,我认为这个"完人″说的有点绝对化,完人什么意思?完美无缺的人,世界上有吗?肯定找不到。为什么,根据辨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的观点,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按优缺点的比例分为好人和坏人,现在的贪官对于金钱美女贪欲过堪,如果没有事实具在,他们都是好官,是贪官是好官只有论事,根据淫的字义,把"贪官”这个名字改为"淫官″更为贴切。

对于下半句,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我的理解是,孝敬父母的心人皆有之,

现在,很多年青人,除了逢年过节给父母买礼物,给大笔钱,平时与父母基本没有多少交流,父母辛苦一生,将儿女养大,我相信很多人心里都想对父母尽孝道,但是总是不知道怎么去做。

也许下面这段话能带给你一些启发:

贫穷的父母,金钱为孝。

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

病弱的父母,照顾为孝。

忧虑的父母,安慰为孝。

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

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父母为儿女付出所有,请满他们晚年的期待!





三笑一好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出自清朝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原文是""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

有书君觉得如果只是心里对异性有性、欲的渴求,但行动上并未超越法理与道德的界线,就不能算淫,必然社会上就没有好人了。

对于孝顺父母的事,根据需要从心里顺应父母就是孝顺,不然历史上就难有孝顺的人了。

1、""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孔子说""食色、性也"",人人都有""好色""之心,这本来是人类最正常不过的本能和需求,但是如果过分追求、不加克制,""性""便成了""淫""。

""淫""字不只是淫荡,而是邪念或者说邪淫。除了""淫乱""、""淫荡"",还代表着过分的贪欲,是导致万恶之源。

""万恶淫为首""中的""淫""是人们过分追求个人欲望的结果,是对色、钱财、权势、名利过分贪婪的欲望。

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不为人知的愿望和臆想。只要没付诸到行动上,能控制住自己的行为,就没人知道也没人追究。

如果把人们内心对性的向往当做淫,那这个世界真的没有完人了。应当说,虽然人人心中向往性,但只要遵守法规和社会道德,不乱来,而是通过正常的婚姻形式获得性,就不能算是淫,也完全可以是好人。

想入非非,有色心无色胆,这类人不在少数,能以此论淫?

人的恶行是要从""心意""上杜绝,我们为人处世难免会有邪念产生,但是看一个人行为的善恶,要看他做了什么,不能看他内心想什么。

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嘴上说的和行动上肯定更不一样。

所以淫要论事,不论心。

2、""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谈论孝道,则应该看一个人是否有孝心,是否有尽孝的念头,这才是最重要的,不必去计较一个人究竟做了多少孝顺的事情。

因为假如以一个人做了多少孝敬的事情来评判此人是否孝顺,那么可以说全天下就没有一个人真正是孝子了。

毕竟没有统一的衡量标准,一个人应该做多少孝顺的事情才算孝子。可以一生每时每刻都做孝顺的事情,你也可以隔一段时间做孝顺的事情,孝子的关键在于尽心尽力。

活着就尽孝,能够想着父母的处境艰难也是孝,但不能只是想,能做的就尽量做到。死了孝不是孝,是做给别人看的,对于过世了的人没有什么意义。

为保家卫国你得去当兵,你为了求学你到异地去,为了谋生你到他乡,有的甚至到国外,尽管你内心很想孝顺父母,但身在他乡异国,真的很难照励到父母。

因而只要心中有孝,由于客观原因,无法尽到孝的责任,明理的父母一般是不会责备,也不能把你称为不孝。不然这个世界上,不孝之人也太多了。

人们只要心存孝道,但由于客观原因使得人没能在孝顺父母上做到位,不能说是不孝之人。

所以孝要论心,不论事。

3、避恶要拒行,尽孝要尽心

生而为人,都有七情六欲。曾国藩对自己的不良习惯提出""三戒"",其中之一就是戒色。

谈论淫欲之事,只能就事论事,看人的表现。没必要去议论某个人是否有淫欲之念;若真的要谈论人之淫欲之念,那么全天下没有人是完全没有淫欲之念的,每个人都多多少少有点色心。

不是一念不善即是恶行,重要的是从心里去除恶念,阻断恶意,不要做出恶的行为。

评判一个人行事风格,评判一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我们应该用他做的事情来评判,而不能用自己的感觉来评判。

比如张扣扣杀人案,许多人认为他是孝子,报的是杀母之仇,有孝心值得同情,应该轻判。他内心想报仇是可以的,他可以通过奋发图强,努力拼搏过上好日子来弥补自己失去了母亲的痛苦。

但不能拼着自己的生命去剥夺别人的生命,“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发生了复仇杀人的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让自己照顾不了老父亲是为不孝。

一个人对父母是否尽孝,不能只看他的行为,而要看他是否发自内心。人的物质条件不同,尽孝的方式也不一样。

说为孝要论心不论迹,生而为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可能对于父母的所有想法都赞同,但只要做到顺从父母心意,并能为善去恶就是孝。

尽孝是看父母的需要,不要只从自己的角度去孝顺父母。我们应该调整自己的心意,尽量做得让能够让自己的父母顺心。

贫穷的父母,金钱为孝;孤独的父母,陪伴为孝;病弱的父母,照顾为孝;忧虑的父母,安慰为孝;暴躁的父母,理解为孝;唠叨的父母,聆听为孝。

大家都是尽孝,能根据父母的需求给以最需要的,是不留遗憾的尽孝。如果贫穷,能让父母安心,让父母知道再苦再累也想着他们,这就是孝。

身为老人也要懂得多体谅孩子:""心无恶念便善良,知恩有报是孝子。""

止淫、行孝,一个论事,一个论心。所以,做人做事,对得起自己良心,尽心尽力就好。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懂得克制,能控制自己的欲望、不放纵自己的贪欲,就是值得人们尊重的人。

有书君认为对不同的事情进行不同的评价,我们给出的判断标准不同,进行判断的方法可以不同。

所以生活中大家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变通,不要固执己见、一概而论。最好能用恕己之心恕人,多多宽容别人,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这句话有说对的地方,也有错误至极的地方。

首先,必须要解释: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四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我想,大家对此听过更耳熟能详的版本,应该是下面这几句:

  • 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子。

  • 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好人。


这句话对善与恶的标准,提出了非常正确的观点。

以善良的标准而论:

善良的人,或许因为能力不足,未必能够尽善尽美,但我们必须肯定他们的善意。

像是对老人的孝顺,普通家庭或许没有那么多钱,在物质上不能像豪门那样满足老人,但不能因此断定前者不孝顺。


再说说恶的标准:

谁都有情绪失控的时候。但恶意的想不能构成罪行。评价恶,要看你做了什么。

如果都以情绪为标准,那么这世界上就没有好人了。

除此以外,这几句话还有错误至极的地方。

无论是百善孝为先,还是万恶淫为首,都是错误的。也就是说,作者界定的善恶最高标准是孝、淫,这本身就存在问题。


例如,凭什么说百善孝为先?

从古至今,抛弃子女的不负责任的父母就不计其数,难道子女不搭理这些没有尽到抚养责任的原生父母,还是错误的?

还有,凭什么又是万恶淫为首?

杀人犯造的孽,难道不比淫更厉害?这句话明显是禁欲主义者的教条,不足为信。


HuiNanHistory


此话出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事三大奇书”,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涵义;作者人称宜山先生,有一事让人啧啧称奇:他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五个皇帝的统治时期。

王永彬阅历之丰富,使他能把“淫”和“孝”分析得入木三分,很有哲理性,符合辩证法。

前半句直译就是:好色不好色不能凭人怎么想来判定,而只能通过人的所作所为来评判;如果仅仅因为某人有非分之想就断定此人好色,那么古往今来没有完美之人。

后半句直译正好相反:一个人是否为孝子,取决于这个人是否有孝心,却不能仅凭一时做事盖棺定论;否则,一万年也找不出一个孝子。

我还是分开来说吧。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01 先说“万恶淫为首”的“淫”字

传统文化似乎谈“淫”色变,尤其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对“淫”深恶痛绝,一百零八将绝大多数都是“光棍”,虽较为不可理喻,但非特例,代表了一定时期的封建文化现象。

然而“食色性也”,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弗洛伊德认为好色是人的自然属性,无可厚非,有想法很正常,没想法就不是正常人了,所以前半句很好理解。“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不做出过分的行为,不是非得男女授受不亲不可,只要不出格,仍算完美。

古时有老和尚背美女过河的故事,老和尚放下了,小和尚却念念不忘,你说谁好色?今有歌曲《女人是老虎》,更是诠释得恰如其分:

“山下的女人是老虎”“为什么老虎不吃人 模样还挺可爱?”“老虎已闯进我的心里来 心里来”……

02 再说“富贵不能淫”的“淫”字

一看到淫字,大家往往第一个想法便是“万恶淫为首”,我也没例外。其实,细细琢磨,王永彬的意思应该是指过分、过多、贪婪、放纵!而不是淫秽之“淫”,就如“富贵不能淫”之说一样,岂能代表淫邪?!

如果这样,前半句就该直译为:人的贪婪不能仅靠人的想法来评定,而只能通过人的所作所为来判断;如果仅仅因为某人有过分想法就断定此人贪婪,那么长此以往哪有完人?!

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这就离不开“百善孝为先”的“孝”字。

前些年,马未都做客文化名嘴窦文涛主持的《圆桌派》节目,曾经举过一个例子:

有位老爷子半夜厕所滑倒,老太太给儿子打电话。儿子说“天冷,快找个杯子给爸爸盖上,我明天抓紧赶过来!”老太太又给女儿打电话,女儿说:“地上凉,快找个褥子塞在爸爸身下,将就一晚上,明天回家!”

大伙儿听听,是不是很气愤?老人躺地上了,儿女都只是嘴上说说,还要等明天才能回来,不着急吗?!非也,马未都给出答案,儿女有心,但都在外地,当时的交通条件只允许他们明天赶回来。

虽然儿女的方案都不是最佳方案,因为可以选择报警等,未必老爷子非得在厕所地上躺一晚上不可;但这个例子却很好地论证了题主的后半句:孝不能停留在让外人看“怎么做”上,因为那样有时一叶障目,晚辈有没有孝心才最重要。

譬如,给老人养老钱,多少算多,?多少算少?不排除有些老人仍挣扎在贫困线上,亟需救命钱;但大多数的老人除了钱,更需要孩子的陪伴!有孝心,才能有更好的孝道。

老家有个邻居,大家都说儿子孝顺,给老人买吃买喝的;但老人并不高兴,因为在一些言行上,儿子经常惹父母生气。我说,这不是真的孝道。就如饭菜,好吃不如爱吃;孝顺老人,让老人开心更为重要。

03 结语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这句话时至今日仍有现实指导意义,它让我们深刻意识到:

对于贪婪、淫欲,我们要正人先正己,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听其言更要观其行;对于孝顺,我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凭一两件事来否定一个人,日久才能见孝心。


童童读史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老和尚跟小和尚两人下山化缘,见一妇人想过河又不敢,老和尚见状抱着妇人过了河,晚上回到寺院,小和尚问老和尚,师傅你怎么可以抱妇人过河呢?老和尚笑着说,我已经放下了,你却还抱着呢。连和尚都不能完全不被女色所动,何况我们普通人。

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异性相吸是正常人不可阻挡的生理反应,看到美的事物、美的女子,我们每个人都想得到,注意是每个人,所以论心千古无完人。


可如果我们怎么想,就肆无忌惮的怎么去做,那我们就跟动物便没什么分别了,我们之所以能够克制住我们的欲望,是因为有道德文明的约束和法律的制衡:如果你有家室,想到为家付出辛劳的妻子,你就会打消奸淫的想法,如果你单身,对方有家庭,你也不不会想要一时痛快,而去拆散别人的幸福家庭,西门庆和潘金莲若能够有这个道德修养,就不会身首异处啦。

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

孝顺与否,在心,不在表面,古语:厚养薄葬,就是孝字论心不论事的智慧,父母在世,多尽孝道,比死了敲锣打鼓,办流水席,铺张浪费,只在乎表面功夫强一万倍。

再举个栗子,有的子女父母,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仅仅靠着呼吸机维持着,老人饱受痛苦说不出,子女为了好名声,让父母一直如此痛苦,表面看是孝,实际是伪孝。


海上沐风春


说的好有道理,也感觉很神奇,这个世界上竞然真的有两种完全相反评判是非的道理同时存在。这是2019年的第一个雷,真的把我雷晕了,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我想静静,喝口水再说。我拿出风月宝鉴照了照,里面出现了一个假道学。他说淫字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少完人,按他这种逻辑,我们来推敲推敲,按他说的,不管我心里多么想干坏事,只要不表现出来,那我就是完人一枚。那么是这样吗?我们常说思想决定行为,当你身体里的那种欲望积累到一定的时候,你确信你能控制住自己?须知一念不善即是恶行,圣人之教“知行合一”是要我们从根上去除恶念,君子慎独,圣人的书读哪去了?如果这样的人作了老师,还能教出好学生吗?再说孝字论心不论迹,同样的逻辑,就是我的心是想孝顺的,因为穷我就可以不行动,可是你不行动,我怎么就知道你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你们说这是不是天底下最混帐的逻辑?双重标准烂好人,这种人就是孔子所说的“乡愿”,德之贼也。


用户63025630727


人的善,人的恶就在一念间!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这本书可不得了,它和明代的《菜根谭》、《小窗幽记》一起,被称为“处世三大奇书”。

“淫字论事不论心,论心千古无完人。”



这句话怎么理解呢?首先我们要先知道一个前提,那就是这里的淫不仅仅是说男女的色心之淫,它有更广泛的意思,概括的说,就是指一切邪恶的事情、想法,只有知道了这个概念才能更好的理解这句话。

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生活中,一对情侣外出逛街,这时候身边路过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男生眼睛直勾勾的盯着这个美女,那他女朋友肯定非常生气,一定会朝他喊,可男生肯定会说:“我也就是看看,我又什么都没做”。

看完这个例子以后,我想问你一个问题,这个男生算不算是一个淫荡之人呢?

答案很显然这并不算,因为他只是多看了两眼,并没有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论心”。



可还有一种情况,如果这个男生把心里的想法付诸行动,和刚才那个美女好上了,那他就是一个淫荡之人,这就是我们上边所说的“论事”。

古语讲:勿以恶小而为之。每个人都具有两面性,一为善,二为恶。善恶就在一念之间,他心里想干坏事,但实际上并没有去做。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欲望,善战胜了恶,这就是“论事”的道理。

“孝字论心不论事,论事万年无孝子。”这句话是说孝顺与否,要看这个人心里有没有孝,而不能只看表面上他的行为是不是孝。

在隋朝(科举考试开始)以前,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举孝廉”一直都是考察选拔官员的重要途径之一。历史上很多中原王朝也曾提倡“以孝治国”。

关于“尽孝”,现实是残酷的,真正要做到“事事尽孝”,那是很困难的。因为有一个现实的问题摆在那里,那就是想要更好地尽孝,我们就得去搬砖找钱;如果不去搬砖,我们甚至无法养活自己,更别提尽孝。


康熙可以时刻陪在奶奶孝庄的身边,在晚年孝庄生病的时候,康熙连着几十天不脱衣服,伺候汤药在身边。但是换到普通老百姓家,能如此“奢侈”尽孝么?



其实很多时候,对于老人而言,有孝心就已经足够了,内心已经得到了巨大的安慰,怕只怕既无行,又无心。

所以说,孝字只能论心,而不能论事。如果以事论,那么天下根本不存在孝子。


每个人的心里,都曾有过邪恶的念头,这并不是恶,如果将邪恶的想法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他就是“邪恶”与“不孝”之人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感谢你的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