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大一定力量大嗎?武僧力量也大,但是肌肉不明顯,這樣說對嗎?

用戶2287468210835


首先肌肉大,力量一定大

術業有專攻,不過職業不同,力的運用也不同,健美運動注重肌肉維度,線條,所以需要更大的力量來刺激肌肉。但是你要他去打拳,一拳的力肯定沒有格鬥運動員的力量大,

而格鬥運動員,需要身體的靈活度,耐力,爆發,協調,所以肌肉不會太大,再者格鬥更注重發力模式,移動中的打擊,而且訓練模式偏有氧心肺一些,所以雖然肌肉不是很大,但是長時間這種訓練模式,會增加身體線粒體的密度,所以力量不會很差。


秦簫1


個人觀點,肌肉大並不代表力量大,舉個實際,發生在我身邊的一個實例,我在大學入的一個散打社團開學季我和我們散打社團的朋友在校園納新,來了一位新生,個子也很高,比較強壯,看他身上的肌肉就是經常健身的人,他來加入我們社團,然後一起納新,因為納新也比較無聊,不知道是怎麼提出來的,說完掰手腕,那個新來的身上肌肉比較大的一個同學,和我們社團的一個教練掰手腕,我們教練比他矮了半頭,而且身上的肌肉也沒有他的大,但最後還是我們教練勝了,說實話,我們的那個教練身上肌肉雖然不大,但爆發力非常強,他最喜歡跑步了,每次跑都是五公里,而且不是勻速跑,我們和那個新生相處了一段時間才發現,那個新生,雖然喜歡健身,但不太愛跑步,他平時都是玩啞鈴,單槓,做俯臥撐,怪不得,他把手臂肩膀練的這麼發達,但是他這種肌肉沒有爆發力,換句話說,就是死肌肉啊,我們那個教練也說過,想要讓自己的力量變大,除了要練肌肉,更要想如何才能把自己身上每一塊肌肉的力量發揮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爆發力,而鍛鍊這種爆發力的途徑之一就是跑步,所以肌肉大的人,並不代表他身上的力量就大!


玄星555


主要是牽扯到了肌肉神經力量和身體協調性。

一、神經力量。

所謂神經力量,也就是調用肌纖維的能力,肌肉本來的力量是實際發揮出來力量的八倍到十倍,如果全部調用出來一個女孩子可以舉起一頭大象,但是那樣會損害心臟或骨骼,所以身體會用神經來加以限制。

同樣的一塊肌肉,李小龍能調用八分之二,普通人能調用八分之一,那自然表現出來的力量不一樣。

神經力量的訓練方式就是放緩放慢訓練,讓肌肉持續發力或者長時間發力,讓負荷深入肌肉深層,比如全力以赴靜態推牆就能增強全身神經力量,還有高次數的訓練,訓練次數越多,神經調用能力越強。

二、身體協調性。

比如兩個人扳手腕,一個人只用手臂力量,而另一個人使上了腰腿肩臂全身力量,那後者表現出來的力量就會大一點。

有一部分健身人群因為長期肌肉孤立訓練,忽略了綜合訓練,進而導致“越練越蠢”的情況,那這時候就要改變自身訓練方式,防止協調性下降。

爆發性訓練一般能提升自身協調性,另外一些綜合性比較強的運動,比如籃球或者足球,都能提升協調性。




Mr旭power


這個不是絕對的,只能說肌肉大小和力量大小是有一些關聯的。

肌肉塊大不一定力氣就大,但和你本人相比,肌肉塊大了力氣肯定增大。因為你必須不斷重複負重練習,使血流量增多,肌肉纖維才會變粗,從而增大肌肉。但這主要是耐力練習,像健美運動員,你同時還要注意爆發力的鍛鍊,才能增大力氣。

如果肌肉大就力氣大的話那麼健美運動員就可以兼職參加大力士比賽,但事實不是這樣的。



XIAPI


這其實也算是一個爭議比較大的話題了,

因為很多肌肉發達的人確實很強壯,而有些肌肉發達的人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離譜的力量。

這個話題的結論是:是,也不是——

首先來看看增肌和增長力量都需要什麼

增肌的原理其實很簡單,這裡就不用各種複雜的術語和理論來給大家解釋了。你的肌肉在平時的生活裡幾乎不會發生增長的原因就是,沒有足夠的“肌肉損傷”。

肌肉損傷之所以是肌肉增長的基礎,是因為你的肌肉纖維在外力的刺激下受到一個一個的小損傷以後,你的身體會開始在你休息的時候,比如睡覺的時候修復這些小損傷。而為了讓你避免這些損傷的再次發生,你的肌肉纖維這次會稍微比原來大一些,強壯- -些,讓你更安全。

那么肌肉力量暱? ?

有趣的事情友生了。確突是越強壯的肌肉紆維,越粗的肌肉竏維,所六生的力量越大。

挙個例子,高中生打架,在技巧都一-祥的情況下,一般來垪,都是體格大的那一-個學生會贏。原因有兩個,一個是體格越大體重一般也越大,二是,更大的體格一般來垪肌肉紆維越強,打架吋力量也更大,禰兄辻胖子有腿細的么?可以的活摸一-摸可不 是軟叭釟的那神。

男舉77KG級,呂小軍,男子舉重,抓舉177KG、挺舉202KG、賽季時77KG的體重,絕對不能算大塊頭,身高也不高。但是不管是抓舉還是挺舉,都拿到了世界紀錄的重量,很多比他塊頭大的多的人也不一定能舉得起來。




運動方方


力量和很多方面有關,比如你的發力方式,發力技巧等等。舉個簡單的例子,大家可能都看過民工把電冰箱背上樓,看起來很輕鬆。但是你讓一個肌肉很發達的人背上樓,可能他還沒有民工背的輕鬆。但是如果讓他兩個人扳手腕的話,人工是肯定扳不贏肌肉很強壯的人,這就是發力方式與發力技巧的問題。

但是兩個人如果體重一樣,發力方式與發力技巧相差不大的情況下,肌肉大的人力量肯定大。

武僧力量很大肌肉卻不明顯,這是因為它的脂肪比較厚,體脂率比較高。所以你看不到他明顯的肌肉線條,但是其實在脂肪下面他的肌肉是很大的。

所以總結來說,在不考慮發力方式,發力技巧前提下,肌肉量越大力量也越大。



健身愛好者營地


有一點肯定的是,搏擊運動員不會專注練肌肉,肌肉太大影響速度。

肌肉塊大不一定力氣就大,但和你本人相比,肌肉塊大了力氣肯定增大。因為你必須不斷重複負重練習,使血流量增多,肌肉纖維才會變粗,從而增大肌肉。但這主要是耐力練習,像健美運動員,你同時還要注意爆發力的鍛鍊,才能增大力氣。

如果肌肉大就力氣大的話那麼健美運動員就可以兼職參加大力士比賽啦~!

增大肌肉塊的14大秘訣:大重量、低次數、多組數、長位移、慢速度、高密度、念動一致、頂峰收縮、持續緊張、組間放鬆、多練大肌群、訓練後進食蛋白質、休息48小時、寧輕勿假。

1. 大重量、低次數:健美理論中用RM表示某個負荷量能連續做的最高重複次數。比如,練習者對一個重量只能連續舉起5次,則該重量就是5RM。研究表明:1- 5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增粗,發展力量和速度;6-10RM的負荷訓練能使肌肉粗大,力量速度提高,但耐力增長不明顯;10-15RM的負荷訓練肌纖維 增粗不明顯,但力量、速度、耐力均有長進;30RM的負荷訓練肌肉內毛細血管增多,耐久力提高,但力量、速度提高不明顯。可見,5-10RM的負荷重量適 用於增大肌肉體積的健美訓練。

2. 多組數:什麼時候想起來要鍛鍊了,就做上2~3組,這其實是浪費時間,根本不能長肌肉。必須專門抽出60~90分鐘的時間集中鍛鍊某個部位,每個動作都做 8~10組,才能充分刺激肌肉,同時肌肉需要的恢復時間越長。一直做到肌肉飽和為止,“飽和度”要自我感受,其適度的標準是:酸、脹、發麻、堅實、飽滿、 擴張,以及肌肉外形上的明顯粗壯等。

3. 長位移:不管是划船、臥推、推舉、彎舉,都要首先把啞鈴放得儘量低,以充分拉伸肌肉,再舉得儘量高。這一條與“持續緊張”有時會矛盾,解決方法是快速地通過“鎖定”狀態。不過,我並不否認大重量的半程運動的作用。

4. 慢速度:慢慢地舉起,在慢慢地放下,對肌肉的刺激更深。特別是,在放下啞鈴時,要控制好速度,做退讓性練習,能夠充分刺激肌肉。很多人忽視了退讓性練習,把啞鈴舉起來就算完成了任務,很快地放下,浪費了增大肌肉的大好時機。

5. 高密度:“密度”指的是兩組之間的休息時間,只休息1分鐘或更少時間稱為高密度。要使肌肉塊迅速增大,就要少休息,頻繁地刺激肌肉。“多組數”也是建立在“高密度”的基礎上的。鍛鍊時,要象打仗一樣,全神貫注地投入訓練,不去想別的事。

6. 念動一致:肌肉的工作是受神經支配的,注意力密度集中就能動員更多的肌纖維參加工作。練某一動作時,就應有意識地使意念和動作一致起來,即練什麼就想什麼肌肉工作。例如:練立式彎舉,就要低頭用雙眼注視自已的雙臂,看肱二頭肌在慢慢地收縮。

7. 頂峰收縮:這是使肌肉線條練得十分明顯的一項主要法則。它要求當某個動作做到肌肉收縮最緊張的位置時,保持一下這種收縮最緊張的狀態,做靜力性練習,然後慢慢回覆到動作的開始位置。我的方法是感覺肌肉最緊張時,數1~6,再放下來。

8. 持續緊張:應在整個一組中保持肌肉持續緊張,不論在動作的開頭還是結尾,都不要讓它鬆弛(不處於“鎖定”狀態),總是達到徹底力竭。

9. 組間放鬆:每做完一組動作都要伸展放鬆。這樣能增加肌肉的血流量,還有助於排除沉積在肌肉裡的廢物,加快肌肉的恢復,迅速補充營養。

10. 多練大肌群:多練胸、背、腰臀、腿部的大肌群,不僅能使身體強壯,還能夠促進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有的人為了把胳膊練粗,只練胳膊而不練其他部位,反而會 使二頭肌的生長十分緩慢。建議你安排一些使用大重量的大型複合動作練習,如大重量的深蹲練習,它們能促進所有其他部位肌肉的生長。這一點極其重要,可悲的 是至少有90%的人都沒有足夠重視,以致不能達到期望的效果。因此,在訓練計劃裡要多安排硬拉、深蹲、臥推、推舉、引體向上這5個經典複合動作。

11. 訓練後進食蛋白質:在訓練後的30~90分鐘裡,蛋白質的需求達高峰期,此時補充蛋白質效果最佳。但不要訓練完馬上吃東西,至少要隔20分鐘。

12. 休息48小時:局部肌肉訓練一次後需要休息48~72小時才能進行第二次訓練。如果進行高強度力量訓練,則局部肌肉兩次訓練的間隔72小時也不夠,尤其是 大肌肉塊。不過腹肌例外,腹肌不同於其他肌群,必須經常對其進行刺激,每星期至少要練4次,每次約15分鐘;選三個對你最有效的練習,只做3組,每組20 —25次,均做到力竭;每組間隔時間要短,不能超過1分鐘。

13. 寧輕勿假:這是一個不是秘訣的秘訣。許多初學健美的人特別重視練習重量和動作次數,不太注意動作是否變形。健美訓練的效果不僅僅取決於負重的重量和動作次 數,而且還要看所練肌肉是否直接受力和受刺激的程度。如果動作變形或不到位,要練的肌肉沒有或只是部分受力,訓練效果就不大,甚至出偏差。事實上,在所有 的法則中,動作的正確性永遠是第一重要的。寧可用正確的動作舉起比較輕的重量,也不要用不標準的動作舉起更重的重量。不要與人攀比,也不要把健身房的嘲笑 掛在心上


晚風晚瘋


感謝提問.首先肌肉分為兩類:實用型肌肉(格鬥、田徑運動員等等)和美觀型肌肉(健美健體運動員) 肌肉大小和力量大小是掛鉤的,看力量是否大,主要看這塊主動肌的橫截面。你說武僧一龍力量很大,其實對於專業力量或者健美運動員來說,他的力量太小了,可能極限也就是別人的熱身重量,沒有可比性。百度也有很多地毯文學,說李小龍深蹲290公斤,把人踢飛20多米,這些顯然不可能,這個只有自己訓練過,才會有個概念。和李小龍同體重的舉重運動員,也蹲不了290公斤,而且人家是從小訓練舉重,吃這碗飯的。武僧一龍的肌肉屬於實用型,假如他肌肉過大,可能反而會影響他的靈活性和出拳速度,但是他的體脂很低,因為格鬥需要大量體能訓練,所以線條會比較好。








MELO的健身課堂2020


首先,科學上從來就沒有所謂死肌肉的說法,所以根部不存在所謂控油外觀沒有相應的力量。肌肉的力量和肌肉的橫截面是成正比的。

至於為什麼你的朋友肌肉發達扳手腕卻掰不過你,是因為相對於你,他的神經系統沒能調動更多的肌肉協調用力。長期的健身器械訓練讓練健美的人養成了單獨部位發力的習慣,全身發力的協調性就變差了。就像同樣臥推極限重量200KG的拳擊手和健美運動員,出拳的擊打力一定是拳擊手更大,那是因為拳擊手能有效的調動全身的肌肉出拳,而健美運動員用到的,可能僅僅手手臂的力量。換句話說,如果你和你的朋友是去健身房做器械比做臥推,做啞鈴飛鳥這些東西,你能做起的重量也許遠不如他。


兔兔聊聊


主要是牽扯到了肌肉神經力量和身體協調性。

肌肉的大小和力量大小不一定成正比。肌肉的大小靠肌肉纖維來決定,像一般肌肉塊頭大的都是由於肌肉纖維較粗而決定的; 力量的大小是靠神經原控制肌肉纖維的數量而決定的. 但是肌肉的鍛鍊有助於力量的增長。主要是牽扯到了肌肉神經力量和身體協調性。

一、神經力量。

所謂神經力量,也就是調用肌纖維的能力,肌肉本來的力量是實際發揮出來力量的八倍到十倍,如果全部調用出來一個女孩子可以舉起一頭大象,但是那樣會損害心臟或骨骼,所以身體會用神經來加以限制。

至於同樣的一塊肌肉,武僧能調用八分之二,普通人能調用八分之一,那自然表現出來的力量不一樣。

二、身體協調性。

比如兩個人扳手腕,一個人只用手臂力量,而另一個人使上了腰腿肩臂全身力量,那後者表現出來的力量就會大一點。

有一部分健身人群因為長期肌肉孤立訓練,忽略了綜合訓練,進而導致“越練越蠢”的情況,那這時候就要改變自身訓練方式,防止協調性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