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一一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李新方

【原文】掤捋擠按須認真,上下相隨人難進。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引進落空合即出,沾連粘隨不丟頂。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解曰】武術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是力量巨大嗎?當然不是,王宗嶽《打手歌》早已作了明確回答:“任他巨力來打我,牽動四兩撥千斤”。不錯,力量大,包括速度快,在一般的情況下的確容易獲勝,“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學力而有為也”(王宗嶽《太極拳論》)!力量和速度是天生的,也就是現代體育所講的體能,如果是那樣的話,也就沒有必要學武術了。但力量型的武術著勢動作都比較簡單,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故能速成,所以還是有許多人學的。

力量雖然也有訓練的方法,而且遠比提高智慧和技術容易,但提高的空間很有限,但無論用什麼方法,也不可能把一個身材瘦小的人變成大力士。同時,力量和速度訓練所達到的效果是很短暫的,故現代體育有“運動年令”的限制,許多項目的運動員在年輕時就退役了。而智慧和技術的提高雖然很難,但提高的空間卻是無限的,因此,任何武術到了高級階段,所追求的終極目標都是四兩撥千斤。《少林拳術秘訣·第六章》就載有“山重身難壓,隙開進莫停。勢猛君休懼,四兩撥千斤”之秘訣。《峨嵋散打術》中也有“尚巧不尚力”的要求。

跤術古稱角力,《禮記·月令》:“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而北宋調露子《角力記·述旨》雲:“夫角力者,宣勇氣,量巧智也”,也是不斷地從力量向技巧發展的,後來更有“軟綿縮小巧”的五字秘訣,特別是《中國跤術》一書還刋入“太極十三勢”圖解,認為“有助於跤術的提高”。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近年來,泰拳在現代搏擊中受到特別重視,但人們往往只看到泰拳的兇猛,而沒有注意到泰拳與拳擊、散打的最大不同之處。拳擊是在外圈進攻,散打雖然也有肘膝擊法,但用的較少,正是因為也是在外圈進攻為主,而泰拳之所以善用肘膝,關鍵在於攻入對方里圈的纏抱技術,而纏抱技術的關鍵在於放鬆和控制對方的重心,即用自己的平衡破壞對方的平衡,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著勢“拉脖側身頂膝”。

泰拳的纏抱與太極拳打手,同可歸於短打、貼身打法,其根本不同之處在於纏抱是以力量為主,仍需要較大的衝擊距離,才能發揮肘膝的威力,還達不到“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巧,據有關報道稱,“泰拳的內圍技術是泰拳中最精華的部分,但是需要兩個人在剛纏抱一起,沒有完全摟死的情況下使用,類似於摔跤中的抓把搶手,一旦兩個人死死的摟抱在一起,或者架在一起,那麼任何手法內圍技術都將失效,剩下的只能是互相你撞我一下,我撞你一下的膝法對攻”。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實戰的最高境界是什麼?王宗嶽《打手歌》集解(五)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截拳道也認為,“拳手可分為力量型和智力型兩種。力量型的拳手,在每次交手中都沿用相同的模式,打擊方式是機械的和重複運用的”(《李小龍技擊法·第十六章特質與戰術》),“然而一些肌肉十分發達的拳擊手,卻打不倒任何人”(《李小龍技擊法·第四章力量的訓練》)。而“體重只有59公斤的李小龍,卻能打倒比他體重大兩倍的人,秘密就在於他能集力於一點,發力於瞬間”(同上)。

不僅如此,在李小龍的截拳道中,還有“極手或推手練習,是鍛鍊平衡能力的最好方法之一”(《李小龍技擊法·第二章警戒式》),而且注重“能量流動,就如同......太極拳中的極一樣”,“極手是增強流動的內力,使全身保持放鬆狀態,而又不失去打擊力的最好辦法”(《李小龍技擊法·第四章力量訓練》)。

也正因為太極拳把“牽動四兩撥千斤”的技巧,發展到不可思議的高度,並建立了“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粘即是走,走即是粘”(王宗嶽《太極拳論》)等一整套完備的訓練體系,確立了“漸至從心所欲”(王宗嶽《太極拳論》),即在任何實戰中完全掌握主動權的終極目標,而這個目標也是一切武術到了高級階段所共同追求的終極目標,所以越來越多的實戰武術家後來轉入太極拳了,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