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酒,是中国古代必不可少的。不论是休闲时小酌两口,还是贵客登门时要大喝畅饮,在我们的印象中,酒,在中国还是颇有影响力的,直至后来还发展了“酒文化”。但是,在宋代,酒也要像盐一样到一个专门的机构才能买到,因为酒并不是谁都可以卖的。既然白酒受众如此之广,如此受大家欢迎,那么,国家就一定不会放着如此“暴利”任由市场去自由买卖。因此,像盐业一样,酒业,也在国家的管控范围之内。

一、宋代实施对酒的专卖专管

所谓酒业专卖,就是指生产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劳动力、原材料、场地等一切问题都是由政府出资,当然,生产出来的产品——酒,也归政府管理,具体销售多少,销售到哪里,也都由政府决定。

1、专门卖酒机构

《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在京正店七十二户,此外不能遍数, 其余皆谓之脚店。”

其中,这里的“正店”、“脚店”指的都是卖酒的地方,而二者区别就在于店铺的大小。正店的规模相当于是现在的“四星级大酒店”,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矾楼”——当时非常豪华的酒楼,可以饮酒作乐,买酒的途径之一。京城毕竟是繁华都市,所以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的了脚店有不少,规模虽然比不上正店,但是也要比“泊店”的规模大一些。泊店一般就是州县乡的零售商。这些机构就是专门卖酒的地方,当然,这些地方也是政府授权许可的,甚至那些大型酒楼有很大一部分的背后势力就是政府或者皇家。

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像正店这种规模大的酒店,政府是允许其自己酿酒的,当然,税收什么的还是正常收的。而脚店、泊户这样规模小不能自己酿酒的,往往是需要从“酒库”批发,然后脚店和泊户在进行零售。酒库,就是专门用来储酒以批发给脚店和泊户的。

能够对外批发的是从酒库出酒,而专供皇家的有“内酒库”。内酒库是专门为皇室供酒,毕竟对民间来说酒是不可或缺的,对皇家来讲更是如此。内酒库专供皇家,所以并不对外售卖,并且在质量上也是要优于酒库的。

2、专门管酒机构

  • 户部管酒

宋代实行“二府三司”制度,而这管酒的差事就落到了三司中的户部的头上。宋代酒业是由户部掌管,官府诸司、州县乡辅之。宋代的酒业管理也和其他手工业部门一样,也是分官营和私营的。其中,官营就是官府主导生产销售,形成垄断市场,并且官营酒业在当时也是占据主导地位;

而民营主要就是“买扑制度”和“特许酒户”在发挥作用。

买扑制度是指政府将一定时期的酿酒权或者是卖酒权卖给了民间,让其可以卖酒,但是要定期上交税收,就与其他手工业一样。这种行为也是“榷酒政策”的产物——使利益最大化。而特许酒户就是政府特许某些酒户可以卖酒或者生产酒。当然,不论官营还是民营,政府通常都会从京调派官员去各州县监督酒的酿造、销售,同时也有可能会监督税收。

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同时,官府为了让酒业利益最大化,往往会提倡“以妓佐酒”。宋代喝花酒这种事情是比较常见的。官府往往会提倡将酒销往花楼,以此不仅可以提高酒的销量,往往还会提高酒的价格。总的来说,如果卖酒和酿酒都没有经过政府的同意,那么,就会按“私酿”来处理。而宋朝是严禁私自酿酒的,中央每次派出监督的官员也会严查私酿。就好像现在开店需要许可证,没有许可证就相当于是“黑加工点”了。

  • 军队管酒

北宋时期,有部分军队是掌握酿酒和售酒权的;南宋时期,这种现象更为常见。军队拥有自己的酒库,而对这个酒库的掌握权,与户部是平齐的,户部不能去管军队的酒库。军队拥有酒库除了自己享用之外,还有一个作用就是“军费”。军队管酒也通常采用买扑制,将酒权承包出去以实现利益最大化来换军费。

二、宋代的酒并不“统一”

众所周知,宋代对盐业的管控是十分严格且规范。“盐铁专营”,是因为其涉及国家经济命脉。但是,宋代在酒业管理上所呈现出来的特点却是相对复杂的且多样的,还会随着时间、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1、产量不“统一”

众所周知,酒是由粮食酿造出来的。但是粮食的产量却不是固定的。在生产力并不高的古代,想稳定粮食产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想拥有一个稳定的酒产也不是一件易事。

2、味道不“统一”

这就很好理解了。各地粮食并不相同,要想人不知统一其味道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所以,这反而形成了各地区的特色。从起初的固定用粮食来酿酒发展到了用别的农作物来酿酒,这就需要相应的管理措施亦需要进行改变。

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3、酿酒机构不“统一”

一般来说,哪里的市场大,便是酿酒机构的发展之地。因此,在当时的大都市和商品集散密集之地,便活跃着大型酿酒户。不仅如此,由于宋代酒业的发展,就连乡村等偏远地区也有酿酒机构。当时的汴京,主要掌握北方市场;苏杭主要是针对东南市场以及出口;成都府主要就是蜀川市场;西北的市场主要是以太原为中心。所以,还是要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客观环境来定。

三、宋代对酒专卖不单单是“图利”

酒业在当时确实拥有着高额的利润,毕竟酒的受众范围十分广泛,用途十分广。不仅可以用来接待宾客,还可以用来进行平日消遣,喝完可以麻痹人的神经,给人带来短暂的“快感”,因此十分受人们的欢迎。可想而知在销售量如此之大的情况下,可以从中赚取多少利润!但是政府对酒实施严格的管控,不论是从酒的选材还是到酒的出售。这不单单是为了财,更是对国家安全的管控

1、食是国家命脉

粮食,可以酿酒。因此,在酒的选材上,国家必须实施严格的管控,因为国家不可能拿粮食开玩笑。如果国家不管控酒业的话就,让其任意生产,那么如果私吞粮食的现象发生的话就,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因此,政府严厉打击私酿,没有经过政府许可的任何机构如果酿酒的话,会受到非常严重惩罚。

2、酒与支柱产业息息相关

“清明上河图”中我们能看到北宋汴京城内的繁华景象,人们穿行于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各种商铺鳞次栉比,所卖商品更是琳琅满目。其中矾楼、教坊也有不少。我们都知道,乐舞艺人这个职业在宋代是发展到了高潮,而“以妓佐酒”也可以说是一种推销方式。

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乐舞艺人的活动场所也就是教坊、乐坊、酒楼,还有就是妓院,而这些地方可都是“销金窟”。客人在看乐舞的同时也不能干在那儿看着,总要喝点美酒才能欣赏美人。而宋代这些大型商业产业也相当于是当时的支柱产业,从这些产业所收的税是最多的,即最赚钱的。因此,对于这些重要的产业也是要有严格把控的。

3、宋代文化繁荣

政治稳定,商品经济繁荣,也就催发着文化的繁荣。酒,在文人墨客中的地位也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写诗作画,流觞曲水,都离不开酒。毕竟宋代是文人治国,文人地位极高,因此,本就数量多的市民阶层,再加上大群体的文人,也就是说消费群体稳定了下来,那么政府也就势必要介入了。

四、对宋代酒业专卖的沉思

宋代的酒业产销专卖实际上也是

符合当时统治者需求,国家经济运行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很大程度上为国家源源不断的提供“财”,满足百姓的的日常生活所需。

其实,宋代的酒业专卖实际上也就是相当于找个靠谱的中间商,自己提供所需要的东西,可以找人帮着自己产,可以找人帮着自己售,但就是不允许自己的私自做这些事情。政府打着专卖的旗号可以有效的让社会财富在商人和百姓之间流动,为中央的口袋里源源不断地送钱。而地方在专卖产品上亦不敢私饱中囊,从而有利于中央集权。这就是酒业产销专卖的高明之处。

但是,酒业专卖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弊端——对小农的剥削压迫。对于小农经济来说,农户所上交的税或者是租,不外乎是银子、粮食、布帛。而发展酒业,要有原料,原料从何而来?当然是这些小农交出来的粮食,粮食才能酿酒。也就是说所谓的酒税,都是由这些小农来承担。在封建专制的社会,小农永远成为了被压迫的对象。因此酒业发展繁荣的背后,也是这些小农被压迫的真实写照。

不仅仅是小农,一些小商也受到了重创,甚至是破产。宋代在实行专卖的同时,专卖品的税收也非常的高。所以重税对于小商贩或者是没卖出去的商户来说,收一次税可能就会倾家荡产。总之,宋代对酒业产销的专卖是统治者出于维护自己的统治,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宋代繁华的商业活动中,人们看似逍遥自在,但是深层次下或许是小农们的默默流泪。

漫谈宋代专卖制度:酒不是谁都可以卖,专卖专管,酒业管理有方法

五、总述

由于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酒,对于平常百姓来说可能是奢侈品,对于上层社会的人来讲确是生活必需品,再加上酒与粮食息息相关,所以政府对酒的专卖实际上正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宋代酒业产销专卖体制严谨,是宋代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宋代经济的发展。但是繁荣的代价,只能由小商小农这些下层民众来承担了。

参考文献:

《东京梦华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