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百大将之:春秋四杰「原创首发」

四大文明古国中,文明从不曾中断的古国就只有我们中国。中华民族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和历史,璀璨而幽古的大河孕育出了许许多多的优秀儿女。本文仅是从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萃取出的从春秋战国至清朝这段历史间,历次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最出类拔萃、最能代表着中华尚武、善武传统的名将与精英。限于本人水平及学识浅薄的制约及先天不足,评选出的中华名将难免不会有漏选(名单控制在一百人左右,而事实上因我的目光过于苛刻,只选到90多人)及泛泛之辈充斥期间的现象存在。不正确的地方,请各位高人(学者)予以指正为感。

本人制作的这个历代名将谱单的依据是必须合符下列条件中的至少一个条件:

①入选者必须在军事领域有着为人称道的战绩,并且明显强于同时代的同行或之对垒的对手,对于社会的发展起过推动作用或者发挥过显而易见的影响的这样的将军或军事指挥官。

②入选者不能只是逞匹夫之勇地冲锋陷阵,要有能统领(统帅)三军,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③入选者或者在军事理论上有较深的造诣或独创,其学说或理论并在军事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本文是在下对春秋战国至秦期间入选的名将履历作的一个班门弄斧式的简要介绍,不周全及谬误之处,敬请各位大家直言斧正,或大(度)量海涵了。

中华百大将之:春秋四杰「原创首发」

春秋时期(4名):

伍子胥:★★★★

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却是吴国的名将。伍子胥的父亲伍举是楚国的士大夫,以直谏言事楚庄王而著名。平王在位时,伍举官拜太傅,辅佐太子建。但后来,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杀害了伍举,子胥之兄子尚也同时被害。伍子胥被迫出逃,一路艰险,其中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青丝变成银发的传说在民间流传甚广。

伍子胥智勇双全,进入吴国后就帮助吴公子姬光刺杀了吴王僚。姬光即吴王阖闾。吴王问其治国安邦之策,伍子胥提出先立城廓,加强守备,广积粮和充实兵库的主张,深得赏识而被委以重任。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主持了伐楚的战争。作战中,他采取了很多先进的战法,如派间谍去分化敌人,建立海军水陆并进,正面佯攻,侧翼迂回包抄作战等,最终在柏举大破楚军,攻入敌国国都郢城。公元前484年,伍子胥又带兵灭掉越国,俘虏了越王勾践。

在当时,伍子胥和孙武齐名,是吴国成为春秋五霸的关键性人物之一。但后来他被吴国太宰伯嚭的谗言所杀,另一说是死于西施的谗言。

孙武:★★★★★★

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人,伟大的军事理论家,我国军事学理论的重要奠基人。据《新唐书》和《古今姓氏书辨证》,孙武本来姓陈,是齐国陈完之后。公元前517年来到吴国,结识伍子胥,两人结为密友。后经吴国重臣伍子胥反复推荐,才被吴王阖闾召见,孙武向吴王阖闾进呈了所著兵法十三篇。

吴王阖闾想测试孙武的实际本领,曾宫女三百供他操演,孙武主演了历史上著名的“吴宫教战斩美姬”,吴王阖庐虽然后悔,仍重用孙武为将。

孙武与伍子胥共同辅佐阖闾经国治军,并提出了以破楚为首务,继而南服越国,尔后进图中原的称霸的可行性步骤。公元前506年,孙武随吴王阖庐联合蔡、唐两国击败楚国,攻占楚国的都城。其中攻破楚都一战,孙武创造性地“以水淹为兵,浮舟进攻”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

后来孙武激流勇退,归隐山林,不知所终。孙子有三十年的戎马生涯,他提出的“知己知彼”和“上兵伐谋”军事思想成为了军事谋略的基础。孙武五千多言的《孙子兵法》更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发展的源头及世界的军事学的经典,孙武后来被人们誉为“兵圣”。孙武是中华军事理论的缔造者,第一人。

先轸:★★★★

春秋中期晋国大夫,著名军事将领。重耳流亡时,先轸与狐偃,越衰等都是随从和辅佐他的近臣。

公元前633年,晋国攻打曹、卫二国,先轸作为栾枝的副将,开始他的军事生涯。公元前632年,先轸请求率本部军攻卫之五鹿。他采取先声夺人之法,令军士在所过山林高阜之处遍设旗帜,使五鹿军民误以为晋军众多,吓得争相逃跑,一举攻占五鹿。

在城濮之战中,先轸首先设计诱使秦、齐参战攻楚。然后三次故意激怒楚将成得臣,用“退避三舍”引楚军追击。待楚军被诱出击后,先轸便指挥由晋国贵族子弟组成的精锐部队横击楚左军暴露的右翼。

他还接受了部将胥臣以“虎皮蒙马”的策略,伪装退的晋军也停止后退,配合中军首先夹击楚左军(陈、蔡国的联军),楚左军遭到夹击,大部被歼。书有记载,“城濮之事,先轸之谋。”

公元前628年,先轸率军在崤的隘道设伏,全歼秦军,俘虏了秦国三帅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崤之战的辉煌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秦东进中原争霸的企图。

先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既有元帅职衔,又有元帅实绩的著名统帅。

吴起:★★★★★

春秋末期及战国初期卫国左氏人(关于吴起到底应该算是春秋还是战国时期的人,在下认为两者皆可,我这里根据武将分配均衡的原则,勉强把他算是春秋时期人也无大碍。),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军事改革家。相传他曾是孔子弟子曾参的再传弟子,不过这跟吴起的军事才华没有什么关系。

吴起先是在鲁国供职,鲁国国君想启用吴起为将,抵御齐国的进攻,但疑心他不会尽力。因为渴望当将领成就功名,吴起毅然杀了自己的齐国的妻子,表示不倾向齐国,史称为“杀妻求将”。此战吴起用严密的防守使齐军毫无办法,

虽然后来大败了齐军,但其杀妻的做法令人不耻,吴起被迫离开鲁国。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吴起善于用兵,廉洁而公平,能得到士卒的拥护,据说他还曾替手下生仓的士兵吸脓,不过对方的母亲似乎不太领情。

吴起任西河郡守期间,“曾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公元前389年的阴晋之战,吴起以五万魏军,击败了十倍于已的秦军,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也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大的诸侯国。文侯死后,吴起不容于魏相国公叔,逃到了楚国,后来死于楚国的内乱火并当中。

吴起一生在鲁、魏、楚三国出将入相,并著有著名的军事学经典《吴子》(俗称为《吴起兵法》)一书,提出了“内修文德,外治武备”,“以治为胜”,“教戒为先”等军事思想,后世论兵,莫不称“孙吴”。

中华百大将之:春秋四杰「原创首发」

〓★〓关于春秋时期没有选入的军事家和名将的特别说明:

■司马穰苴:见《史记.列传四》,齐国皇室的苗裔也,他著有《司马穰苴兵法》一书,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司马穰苴治军非常地严,曾斩失期的监军庄贾和齐景公使者的随从以立威。

司马穰苴率先主张“穷寇勿追”,提出了“围三缺一”的战术,但司马穰苴只有一次大规模指挥作战,打败晋国的战斗经历,随后便被齐景公撤职,郁闷而终了,限于名额,所以忍痛放弃司马穰苴的入选。

■管仲:管仲是一个政治家!帮助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他在军事上也着有训练、组建军队等等一些举措。但是管仲毕竟拜的是相,说明他是文官而非武将。而且他采取的“尊王襄夷”主要是政治上的策略,发展经济,增强齐国的国力是他的主要业绩。

■魏绛:春秋中期晋国大夫,名将。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64年,魏绛与赵武率帅斩行票”等等内容,但详细情况不是很了解。不知道他厉害到什么程度。

■曹刿:可以算作一个军事理论家,他提出了“敌竭而攻,敌乱宜追”的军事思想,但是同时期的军事理论家孙武足可以盖过他的光芒。

■栾武子:春秋中期晋国的大夫,名将。晋楚邲之战时他是在失败者一方,根据记载,他的表现好于晋国的统帅荀林父。此后他在几次对外战争中改善了形象,但限于名额和他不太完美的结局让他没有入选。

■荀林父:春秋中期晋国正卿,中军元帅,名将。与楚进行邲(今河南荥阳东北)之战失败是他不能入选的重要原因。

■范蠡:字少伯,楚国宛人,春秋末年越国大夫,他是越王勾践反败为胜的关键人物,范蠡参赞军机,却没有执掌过兵权,更应该被算作一个政治家和谋士。

■赵襄子:擅长于防守,他大破智伯瑶,是三家分晋的主角。但是赵襄子能击败智伯瑶并非他足智多谋(计谋均出自一个叫张孟谈的谋士),再加上智伯瑶狂妄之至,口无遮拦,自掘了坟墓。

■尹子玉:翻开楚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楚成王年间,楚国有一个大将尹子玉曾为楚王霸业四处攻伐,是晋文公称霸的心腹大患。只可惜在城濮大战中,楚国失败,子玉也自杀于连穀。

中华百大将之:春秋四杰「原创首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