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故事案例

倩倩今年4岁了,浩浩今年5岁了,两个孩子同住在一个小区,倩倩非常喜欢浩浩,把浩浩一直当作自己的哥哥,所以倩倩经常会跟着浩浩玩,俨然一个跟屁虫。

可是倩倩的妈妈却发现,浩浩并不太喜欢自己的女儿,每当女儿开心的找浩浩玩的时候,浩浩总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于是妈妈就对倩倩说:“宝贝,浩浩哥哥是男孩子,他喜欢玩的东西你玩不了,你喜欢玩儿的东西,浩浩又不喜欢,以后你还是不要再去找他了吧。”

倩倩听完妈妈的话瞬间哭了出来,然后对妈妈说:“我不,我就愿意跟浩浩哥哥玩”。妈妈一时之间陷入两难的境地,倘若浩浩喜欢跟倩倩玩还好说,可是浩浩明显不愿意搭理倩倩,看到女儿这么卑微讨好他人,妈妈怎么可能不心疼呢。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故事分析

从儿童成长学来讲,孩子在3岁左右就会有社交需求,这个年龄段也正是孩子刚刚步入幼儿园的年龄段,从家庭生活初步进入群体生活,所以孩子就有了社交需求。

案例中的倩倩总是愿意跟着5岁的浩浩玩,这也是倩倩的社交需求,只不过倩倩有些太过低姿态了,偶尔一两次当浩浩的跟屁虫不要紧,可是如果一直当浩浩的跟屁虫,久而久之很容易会养成低自尊人格。

低自尊人格是指自我认同感低,缺乏自信,这类人不太愿意检验他们对自己的推断,并且不相信自己的自我价值。对人际关系、社会过分敏感。

一旦倩倩养成了低自尊的人格,她的人生必然沉重,更何况强扭的瓜不甜,浩浩其实也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他只是不喜欢跟倩倩一起玩罢了,浩浩已经明确表示了自己的厌恶,可是倩倩却依旧粘着浩浩,这种行为只会更加引发浩浩的厌恶。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孩子喜欢做跟屁虫的坏处有哪些?

1.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相关资料表明影响孩子人格的主要因素就是后天教育环境。孩子总喜欢做别人的跟屁虫,总是做一个可有可无的“小角色”,总是低自尊的活着,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心理健康必然会受到影响。

2.不利于形成正确的友谊观

在开头讲述的事例中,浩浩根本不愿意搭理倩倩,倩倩终究是一厢情愿罢了,强扭的瓜不甜,在这种情况下倩倩应该跟浩浩保持距离,别再粘着浩浩才是一种正确的决定。可是当妈妈劝说倩倩的时候,倩倩却不开心了,坚持还要继续跟浩浩在一块玩。

在任何一段感情中,双方都得基于自愿的情况下才可以维持一段长久的关系,一厢情愿的讨好未必能获得真正的友谊。一旦让倩倩形成了这种畸形的友谊观,倩倩在以后的交友中很可能只会单方面的无条件付出,用网络一句热门的话来说就是感动了自己,恶心了别人。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3.孩子没有自我

根据儿童成长学来说,孩子在两三岁左右自我意识会开始萌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会表现的特别的“自私”,这里说的自私不带有任何色彩,没有批评孩子的意思,只是单纯描述这种行为。

举个例子:当孩子发现别人想玩自己玩具的时候,很可能会大声的说:我不给,这是我的东西。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在表达自我的一个过程——我的东西,我有使用权,你没有权利用!

在这个例子中,孩子敢于保护自己的东西,敢于强调这是“我”的东西,则证明孩子的心理非常健康。

而那些喜欢做别人跟屁虫的孩子,很容易会没有自我,这种人只知道依赖于他人,只知道一味的单方面付出,很难争取自己的权益。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当孩子做跟屁虫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

1.家长应该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跟屁虫其实就是别人的小跟班,孩子之所以做别人的跟班,根源就在于家长没有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一个有能力的孩子自信心普遍会更强,也会有自己的主见,根本不屑于依赖他人。

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千万不要溺爱孩子,一味的溺爱只会导致孩子失去能力提升的机会,一个没有能力的孩子很容易会失去自我,只知道依赖他人。

2.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

人跟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人类有思想。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看法有助于孩子增强自我认知能力,自然也不容易失去自我,一味的依赖他人。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不要包办孩子的一切事,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让孩子敢于表达。

前面提到过一个例子,三岁左右的孩子会比较“自私”,不愿意与他人分享自己的东西。很多家长在看到这种情况的时候,都会强迫孩子分享,这种做法大错特错,这种做法就是在扼杀孩子的“自我”。

孩子已经明确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他不愿意分享玩具,倘若家长强迫,则证明孩子的个人看法并不重要,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愿意表达自己的看法,毕竟没人重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就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家长不想让孩子失去自我,首先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个人意愿,让孩子敢于表达。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3.家长采用细心原则照顾孩子

我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很多家长只知道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不受伤就行了,却丝毫不顾及孩子的心理感受,这种家长就是一种不细心的家长。

前段时间有一个话题叫“你最讨厌自己的哪一瞬间”?其中有一位网友就讲述了自己小时候的经历,这位网友表示她小时候很孤独,没朋友,大人经常让她跟表哥在一起玩,结果表哥根本不喜欢她,总是把她当成“丫鬟”指使,这也给她造成了一定的心理伤害,最后这位网友评价当初的自己“很下贱”。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看完她的遭遇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在想倘若她的父母细心一点,多关注孩子的内心,是不是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当家长发现孩子总是做别人跟屁虫的时候,家长最好再细心一点,认真分析一下孩子是自愿做别人的跟屁虫,还是因为太孤独所以只能被迫做别人的跟屁虫呢?

孩子做别人的跟屁虫?家长应给孩子锻炼机会,鼓励孩子表达自我

总结:每一个孩子在家人的眼中都是最好的孩子,我相信没有一位家长看到自己精心培养的孩子给其他人做小跟班会开心。

如果你想要改变这种行为,从现在开始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个人能力,增强孩子的自尊心,鼓励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让孩子真正的拥有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