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肺炎確診速度加快,這些技術立了大功


2月6日,國家衛健委宣傳司司長宋樹立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通報,全國累計報告的確診病例數已連續兩天超過現有疑似病例數,提示檢測能力提升,疑似病例明確診斷或排除的速度加快。

新型肺炎確診速度加快,這些技術立了大功

圖:全國疫情新增趨勢圖


相信宅在家裡為社會做貢獻的大家應該還對疫情暴發初期武漢病患難以確診的揪心狀況記憶猶新,疑似病例標本對比1月23日的日檢測量200+到現在日檢測量接近4000,確診速度確實已經大大提升了。這對新型肺炎患者早日進行治療與隔離,控制疫情擴散有重要意義。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疑似病例確診速度得以加快,有幾項科技技術功不可沒。

生物芯片技術打通疑似到確診環節

目前新型冠狀肺炎疑似患者確診主要依賴試劑盒檢測法,這種檢測試劑盒基於對人體咽拭子、血液、肺泡灌洗液等疑似病例樣本進行病毒物質含量檢測。如果樣本中的指定病毒物質含量超過某個臨界值即為陽性結果,代表病人已被感染;反之則為陰性,代表病人未被感染。


新型肺炎確診速度加快,這些技術立了大功

圖:生物芯片

試劑盒的技術核心正是生物芯片。生物芯片(Biochip)又稱微陣列(Microarray)技術,是近年來生命科學與微電子學等學科相互交叉發展起來的一門高新技術。原理上它是採用光導原位合成或微量點樣等方法,將大量生物大分子比如核酸片段、多肽分子甚至組織切片、細胞等等生物樣品有序地固化於支持物的表面,組成密集二維分子排列,然後與已標記的待測生物樣品中靶分子雜交,通過特定的儀器對雜交信號的強度進行快速、並行、高效地檢測分析。


生物芯片聽起來很像我們平時說的半導體芯片,兩者確有相同之處:在微小尺寸上具有海量的數據信息,但它們是完全不同的兩種東西,電子芯片上佈列的是一個個半導體電子單元,而生物芯片上佈列的是一個個生物探針分子。

新型肺炎確診速度加快,這些技術立了大功

圖:POCT快速檢測試劑盒工作原理

據醫療科技企業——上海芯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月29日透露,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爆發後,該司先後研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和POCT快速檢測試劑盒“新型冠狀病毒抗體檢測試劑盒(膠體金免疫層析法)”,其中後一種檢測試劑盒能在15分鐘內就可以觀察檢驗結果,可方便快速地用於該病毒感染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層醫院的早篩早診。


隨後,西北大學國家微檢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上海速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新羿生物公司、中山大學達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萬孚生物等多家企業與機構也先後宣佈通過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的研製工作。

基於生物芯片技術的檢測試劑盒的陸續出貨,大大緩解了疫情中確診難題。2月3日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在發佈會上表示,病毒檢測試劑盒日產量已經達到77.3萬人份,相當於疑似患病者40倍。

紅外檢測設備批量篩選發熱疑似病例

在用生物芯片技術確診病患前,疑似病例的甄別也很重要。

發熱是新型冠狀肺炎疑似患者的典型特徵之一。近期在醫院、機場、碼頭、火車站、客運站等人流量大的場所承擔體溫檢測工作是紅外熱像設備,多為三腳架+顯示器形式熱成像儀,也有手持式的熱成像儀。

新型肺炎確診速度加快,這些技術立了大功

圖:紅外設備成像

熱像儀的測溫原理是根據被動接收物體發出的紅外輻射來成像來實現測溫,具有快速、大範圍篩選人群的特性,非常高效。

也正是由於熱成像儀在公共場合的高效性,疫情期間紅外檢測設備需求大增,現又恰逢企業即將開工,學校面臨開學,目前市場上的熱成像儀供貨緊張,很多需求方暫時出現求購無門的狀況,熱成像儀設備相關廠家也正在加緊調配生產中。

AI快速辨別肺炎病情發展

與紅外檢測設備類似,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後,AI技術在前期病患篩選過程中也應用激增,其中熱成像儀中也有應用AI技術標註發熱疑似病患的臉部,便於檢測方找到發熱者。

在檢測試劑盒確診病患的過程中,也需要運用到AI算法進行核算,公開信息顯示,新型冠狀病毒是基因組序列最長的病毒之一,全基因組序列全長29847bp,臨床診斷需要將患者樣本與該病毒基因序列進行比對才能確定診斷結果,AI算法的應用能大大縮短病毒基因序列對比時間。2月1日,浙江省疾控中心就宣佈應用阿里達摩院研發的AI算法,將原來數小時的疑似病例基因分析縮短至半小時,大幅縮短確診時間,且能通過監控病毒基因序列的比對,精準檢測出病毒是否發生人們擔憂的變異情況。

新型肺炎確診速度加快,這些技術立了大功

AI技術在疫情中的貢獻還不止於此,據澎湃新聞報道,首款智能評估新冠肺炎的AI影像系統已經陸續在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上海市第七人民醫院投用,後續還將在武漢等疫情核心區多家醫院上線。


該系統由上海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指導依圖醫療研發,僅在2-3秒之內就能夠實現新冠肺炎CT影像的智能化診斷與定量評價,對局部性病灶、瀰漫性病變、全肺受累的各類肺炎疾病嚴重程度進行分級,精確測算疾病累計的肺炎負荷,有助於臨床治療,而這一過程,用傳統人工方式需要花費5-6小時才能完成。


在肺炎的有效藥物篩選上,AI算法的應用也能輔助藥物篩查,縮短藥物研發時間。2月4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基礎醫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武漢兒童醫院、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中科院北京基因組研究所、華為雲聯合科研團隊宣佈,篩選出五種可能對2019新型冠狀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藥物。華為團隊在其中的工作就包括採用AI算法短時間內完成了上千萬次的模擬計算,將以往耗時數月的計算機輔助藥物篩選在數小時內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