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真相:為什麼你越想睡,越睡不著?

為了能睡一個好覺,做了充足的準備:睡前運動、泡腳、助眠香薰、舒緩音樂、熱牛奶、降噪耳塞、避光眼罩、遠離手機,11點準時躺到床上。

心裡想著:今晚千萬別失眠了。

半小時之後,開始數羊,一隻、兩隻、三隻·····九十九,臨近12點,好像變得越來越清醒。

快睡、快睡、快睡!可是一閉上眼睛,腦海中就開始胡思亂想。越來越著急,越來越睡不著;越著急,越睡不著;怎麼辦,明天還要上班?

每一個經歷過失眠的人,恐怕都有過這樣痛苦的經歷。或許你也已經嘗試過很多失眠的解決方法,可是真正管用的似乎並不多。

今天就跟心理學的角度跟你聊一聊失眠,那個越想睡、越睡不著、越著急、越睡不著的你,到底觸犯了怎樣的心理禁忌呢?

失眠真相:為什麼你越想睡,越睡不著?

你有多久沒好好睡覺了?

偶爾一次的失眠,是正常的,每個人都會遇到。只要不加干涉,睡眠自然會恢復。所以不必因為幾天的失眠就覺得痛苦萬分!

另外,生活中的應激事件造成的急性失眠,持續時間較長。比如失戀了、面試失敗了等等。這類急性失眠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也是正常的,一般應激事情過去了,睡眠就恢復的。

但如果你出現以下症狀,很可能你患上了失眠症:

①入睡時間超過30分鐘,且持續2周以上;

②睡眠質量下降,早醒、多夢、半夜易醒;

③總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

④失眠對生活工作學習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⑤個人對失眠非常擔心和焦慮,急切想解決失眠問題。

很多人都認為失眠不算是一種疾病,為了改善情況,甚至會擅自購買安眠藥服用。可問題在於,

安眠藥只能改善症狀,失眠的根源原因沒找到,同樣的情況以後依舊會出現。而有些長期失眠的患者,因自己亂服安眠藥而加重了病情。

對於失眠人群,有兩點需要注意:一是要重視失眠問題,二是要採取合理正規的治療方法。由於失眠的原因各不相同,所以需要專業的診斷才能確定病因,對症下藥解決失眠問題。

失眠真相:為什麼你越想睡,越睡不著?

你知道自己為什麼失眠嗎?

失眠可分為生理失眠和心理失眠兩大類。

生理失眠指的是由生理上的疾病或者疼痛引起的失眠症狀,生理失眠通過臨床診斷並服用相關藥物即可治療。

心理失眠指的是由心理問題,如抑鬱、焦慮等誘發的失眠症狀。臨床上最常見的失眠症類型就是心理性失眠,大多數失眠症屬於這個類型,其原因多數為精神緊張、生氣、工作或思想壓力、環境變化等因素。心理失眠的產生原因比較複雜,與失眠者自身的情緒、認知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心理失眠的原因需要認真分析,找出其背後的原因再進行相關的治療。

人在壓力狀態下,會感到不安、壓抑,在身體上會出現心跳加快、反應遲鈍、易疲勞、倦怠等現象,也會導致睡眠問題。而失眠的心理因素越強,失眠發生的可能性越大,最終固化並惡性循環。

自然睡眠的形成有兩個條件,一個是放鬆,一個是疲憊。當人感到疲憊,並且在放鬆的情況下,才會出現自然睡眠。而當人在緊張不安或者軀體不適的情況下,則比較難以入睡。即使睡著了也會睡的比較淺,或者比較容易醒過來。

對於失眠者來說,真正的困擾往往在於睡不著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事件:工作效率低下、皮膚變差等,所以才會為此十分焦慮、痛苦。失眠患者在睡覺前會對自己未入睡的狀態有一種恐懼感,也會產生一些心理衝突:患者既想早點入睡,又害怕自己失眠,這就導致自己的大腦一直思考這些問題而處於興奮狀態,導致自己沒法入睡。

事實上,失眠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對於失眠的恐懼。

失眠真相:為什麼你越想睡,越睡不著?

“安眠藥用久了之後,就再也不能入眠了”

很多失眠患者通常採用藥物治療的方法,然而,並不是所有的失眠均是由生理因素引起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是心理失眠,藥物治療並沒有顯著的效果,而且還可能導致對藥物依賴性較強。

一位30多歲的男人來諮詢,長期受失眠的困擾,最開始,他緩解失眠問題的方法是吃安眠藥。後來,他發現自己長期服用的安眠藥會慢慢的失去作用。他換了好幾種安眠藥服用,身體總是能夠自動對安眠藥產生了抗體,安眠藥再也無法幫他進入睡眠。

失眠的治療取決於其根本的病因,所以採用心理諮詢的治療方式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目前來說,認知行為療法是美國睡眠醫學會規定的治療失眠的首要選擇。研究發現,認知行為療法有70%的有效率,其中更是有40%的患者完全康復,療效和藥物治療幾乎沒有差別。雖然認知行為療法起效慢,但是長期效果好,治療週期持續半年到一年比較有效。同時,催眠、音樂治療等方法也有輔助的作用。

比起簡單粗暴的藥物治療,心理諮詢會從以下幾大方面幫助失眠患者:

1、評估檢測

在接受治療之前,用專業的設備和量表對睡眠情況和相關的心理狀態進行有效的監測評估,包括失眠質量、個人情況、影響因素等;另外,心理諮詢師通過分析,檢測睡眠的不良認知、信念和行為。最終認清症狀,瞭解癥結所在。

2、情緒處理

宣洩焦慮的情緒,找到適合的情緒管理方法。

3、調整認知

失眠的形成和維持與功能不良的認知、信念和行為等心理因素有關,這些因素常被稱為“維持因素”。所以要先糾正這些錯誤的認知,比如:失眠會導致猝死或發瘋等。糾正了錯誤的認知,相對應的焦慮感自然就消失了,睡眠行為也會得到大的改變。

4、睡眠干預

對錯誤行為進行糾正,比如:在床上輾轉反側睡不著時,不要強迫自己進入睡眠狀態,而是可以起床做些事情,譬如看一些枯燥的、理論類的書籍,或者做一些反覆、無聊的事,這樣自然會產生睡意。

5、放鬆訓練

放鬆訓練其實僅僅是一種輔助的方法,幫助你減少大腦警覺度,以更加放鬆的狀態進入睡眠。

最後,由於每個人的實際情況也不一樣,對於失眠的治療也需要根據個人制定專門的治療方案,並且根據性格等選擇不同的治療方法。

失眠不可怕,可怕的只是你對失眠的侷限性想法;

失眠可以治癒,治癒的是你那顆焦慮備受壓力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