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陪娃讀繪本,少了喊1000次不要看手機!少操多少心?

宅在家不出門,是疫情當前對國家能做的最大的貢獻。這幾日,宅在家陪娃,是使了各種花樣,娃沒有鬧著出去玩真是寬慰了老母親。當媽媽的我給娃使得最多的花樣,就是陪娃讀繪本了。

“媽媽手機……”,孩子2歲時拿著手機,可以不問媽媽如何操作,順利打開騰訊視頻,找到小豬佩奇,看過幾天小豬佩奇之後,會說:媽媽,小佩奇。一直從未和孩子提起過佩奇之事。

這個時候,我不是驚歎手機的發明,給人類帶來了多大的便捷,而是手機對人的吸引居然會這麼大,連剛剛學會走路跑步跳躍的小孩童都可以用得這麼嫻熟,而且根本不用教!

“媽媽講書……”,幸好孩子對手機並不上癮,看了一會兒手機便讓媽媽講書。要是這麼小就拿著手機不放,躺屍不停地看手機,今後可要怎麼辦?才好。難道要天天扯著嗓子和孩子喊:不要看手機,不要看手機!喊到孩子到青春期,無話可說,一說便是喊嗎?

幸好,孩子8個月我就開始陪娃讀繪本,讀到今天2歲4個月,孩子會向媽媽喊著要讀書要讀書,堅持了600天,在不知不覺中閱讀已經成了一個習慣,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真是一件幸事。

宅在家陪娃讀繪本,少了喊1000次不要看手機!少操多少心?

<strong>|01 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為什麼會少操很多心?一個好的習慣,是最好的起跑線。

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就像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一樣。有數據顯示,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左右的天才女童,他們在5歲之前都開始閱讀了。常言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想要出口成章,閱讀是基礎。閱讀可以開闊視野,閱讀可以提高語言能力。閱讀可以讓孩子看問題看世界的角度不同,思考更加深刻,擁有很好的思維邏輯性。閱讀可以提高孩子的情商,會讓孩子變得更加聰明,閱讀還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好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教育專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30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取決於良好的閱讀。”

閱讀是學習各科的基礎。一個會閱讀的孩子,學習會是輕鬆愉快的。一個不愛閱讀的孩子,學習起來會非常得吃力。可以說,獨立閱讀,自主閱讀,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如果5~6歲的孩子還不能獨立閱讀,上小學之後孩子是讀不懂數學題的,這會大大影響孩子的自信心,對學習逐漸失去興趣。如果家長在小學只重視學科的學習,到中學之後會發現孩子在學習上沒有後勁。《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者尹建莉老師也曾說:“閱讀有一種魔力,不顯山不露水地賦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從小有大量閱讀的孩子,他的智力狀態和學習能力就會更好;凡是缺少閱讀的孩子,學習能力一般都表現平淡,哪怕是寫作業速度,一般來說他們比那些閱讀多的同學要慢得多。”

一個好的習慣,是最好的起跑線。“讀書是一種習慣,這種習慣在人的一生中越早養成越好。”劍橋媽媽楊文教授非常重視孩子閱讀習慣的養成,兒子夏楊從小就是一個小書蟲,他之所以在以生物、物理、化學、數學四個A的成績通過英國A-Level考試,並且順利通過劍橋大學三一學院的面試,得益於他的閱讀能力。

如果要設定起跑線的話,閱讀習慣是最好的起跑線。從幼兒生理角度來說,大腦是人體各個器官中發育最快的,7歲時基本發育成熟。今天,孩子生活在一個由手機、電視、電子產品和互聯網所構築的現代化世界中,如果孩子沉迷其中,對閱讀對學習一點兒都提不起興趣的時候,我們真的會追悔莫及。

宅在家陪娃讀繪本,少了喊1000次不要看手機!少操多少心?

<strong>|02 別錯過了孩子的閱讀關鍵期。0~5歲是孩子閱讀的啟蒙期,6~10歲是孩子閱讀的黃金期。

作為稱職的父母,要把握住孩子閱讀的關鍵期。經過腦科學的研究,發現自然界的所有動物,包括人類,大腦發育的過程都有發展規律。如果我們遵循人腦發育的時間表,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情,就會事半功倍。如果錯失了關鍵期,就會事倍功半。

0~5歲是孩子閱讀的啟蒙期。“他根本就不看書”,經常聽家長這樣說3歲以前的孩子。對於小小孩來說,把書翻過來翻過去,把書從這裡搬到那裡,手裡拿著書一會兒走到這裡一會兒走到那裡……就是“看書”了。對於3歲以前的孩子,讓孩子獲知世界上還有書這個事物,讓孩子習慣書是生活中的一部分是重要的事。這個年齡段,翻書是隨意的,有可能正在為他讀這頁的時候他已經翻到了下一頁,這時我們可以跟著他翻到哪裡就讀到哪裡,沒必要刻意地必須要讀完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者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這時,堅持讀重複讀是重要的。家長不停地反覆地對孩子說,通過語言的刺激讓孩子感受到語言的豐富,日積月累,孩子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愛上閱讀。

3~4歲的孩子,這時的孩子隨著會說的話越來越多,接收到的語言越來越豐富,他們已經能夠傾聽故事,並且可以簡單表達。有的時候,讀著讀著孩子便會對著畫面說起來了,有時候還會提出自己的看法。隨著逐漸掌握一些生活技能,比如會自己吃飯,自己刷牙,自己上廁所,這時的孩子也會做到在讀書的時候讀完一頁再讀一頁。重複讀一本書,喜歡看自己熟悉的書,是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

4~5歲的孩子,他們能夠非常安靜地聽完整的故事,可以自己閱讀。父母或者幼兒園的老師做出一個指令,他們也能夠完成。這個時候,我們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空間,讓孩子去想象,讓孩子去自由發揮。如果遇到孩子沒有讀對的地方,我們也不用太刻意糾正,我們要做得事是重複對孩子說標準規範的語言,過幾天或是過一陣子,孩子會自然而然領悟,說出正確的語言。

6~10歲,進入了閱讀的黃金期。孩子到了5~6歲,專注力已經很強了,可以獨立地看完整本圖書,而且可以做到不受外界干擾。這時的閱讀變得不僅有目的性,而且孩子也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圖書,表達書中的內容也會豐富好多。6~10歲,進入了閱讀的關鍵期,這時孩子的閱讀進入了高級階段。孩子的閱讀目標,對作品的理解,鑑賞,表達觀點或看法,閱讀筆記,背誦好詞好句,甚至於用到自己的語言表達或寫作文中,都可以做到了。

小學前還沒有養成閱讀習慣,如何補救。如果孩子上小學了還不能很好地獨立閱讀,那他已經錯過了閱讀的關鍵期,長此以往,轉眼孩子就到了小學的高年段或者是中學生了,會發現孩子學習明顯後勁不足,甚至有的孩子會厭學。集中識字,激發孩子閱讀興趣,建立閱讀習慣,可以自主閱讀,是需要做的事情。這時,切記不要急功近利,讓孩子去讀家長認為有用的書,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剛剛建立起來的好習慣,就前功盡棄了。

宅在家陪娃讀繪本,少了喊1000次不要看手機!少操多少心?

<strong>|03 孩子還小,大點再說吧!為什麼嬰兒期就可以培養閱讀習慣了?

早期閱讀是發達國家早期教育的焦點。北京師範大學趙忠心教授也曾說,“早期閱讀的價值,不在於理解得多麼深刻,而主要在與讓孩子通過閱讀,感知事物的表面現象和外部聯繫,體驗、感受、豐富感性知識,為將來認識事物的本質規律和內部聯繫,學習、理解、掌握理性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把繪本放在嬰兒的遊樂區域或者伸手可以拿到的地方。當媽之前,一直做編輯,因為工作常年接觸書籍,意識到了閱讀的重要性,所以我在孩子嬰兒期就開始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最早的時候,是2個月的時候看黑白卡,沒想到小嬰兒看一隻黑呼呼的貓,都會看很久,看完之後還會樂半天。8個月的時候,我把買來的一些低幼書籍,比如布書,觸摸書,紙板書,洞洞書,音樂書,聲音書……放在孩子的遊樂區域和孩子小床的小桌子上,在孩子玩耍時會坐在旁邊給孩子讀書,也會在孩子睡覺前抱著孩子讀書,因為這時孩子還不會說話,互動少,我的興致也降低了好多。從天天讀,也變成了有一茬沒一茬地讀了。

給孩子佈置專門的閱讀區域。1歲多一點的時候,孩子逐漸認識了一些身邊的事物,對隨處可見的書從拿到這裡拿到那裡也逐漸變成了會主動翻書看。有一次認識了魚,把一本整冊都是魚的繪本看過來看過去,看了好久。這時,給孩子專門買的小書櫃也到了,書櫃的高低正好是孩子可以夠到的,小手可以隨手取到的,我便把適合孩子這個時間段看得書都進行了整理,也專門收拾了一塊地方,給孩子佈置出了專門的閱讀區域。

堅持天天讀,不求數量,重複讀。1歲半的時候,孩子認識的事物變多了,給他讀書也變得有趣多了,我便決定把閱讀列為每天要做得的事情,又重新開始了天天閱讀,這樣堅持了600天,現在回想起來,有幾個飛躍期很是讓我感到欣喜,感覺沒有白花功夫。從小嬰兒期讀書沒啥太大的反應,到孩子認識了魚去主動找到魚的繪本讀,認識了月亮把書中有月亮的書都讀了一遍。從我給孩子重複閱讀,到問孩子繪本中畫面中的事物是什麼?他會準確指認,到逐漸學會並且一一說出來。從學會說1個字,到1個詞,到1個句子,到可以對話交流!最近,孩子拿著一本繪本看了好久,居然把書中咪咪小朋友不小心摔跤了,巧虎把自己的小汽車給咪咪玩,簡單地表達了出來:“不哭,不哭,車車給你。”我呢,趁著熱乎勁兒給孩子讀了一整套《小熊寶寶》,他都能夠堅持跟著我讀完了。這時,我打算把囤得書重複來重複去再讀一段時間,就打算再囤一些繪本了。這次,可以囤得數量多一些,故事情節豐富一些,繪本的選擇也可以更多元一些了。

時至今日,閱讀已經是天天要做的事,是一種習慣,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孩子看到我和爸爸拿著手機也想去探索的時候,我們不用提心吊膽,可以放心去讓孩子去探索,因為孩子早早地就對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只會看一會兒手機而不會哭著喊著必須要看手機。從嬰兒期就培養出來的閱讀習慣,會是一個好習慣,陪伴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宅在家陪娃讀繪本,少了喊1000次不要看手機!少操多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