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自古以來,熊孩子都一直存在,背後的原因就是總有一些家長溺愛孩子,而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沒有禮貌,沒有素質,不懂規矩,甚至還會主動地惡意去打擾和傷害別人。

都說孩子就是父母的“照妖鏡”,看一個孩子如何,就能看出背後的父母是什麼德行。

落落大方,自信樂觀,彬彬有禮的孩子一定有著善良,正直,關愛孩子的父母;反觀那些叛逆,喜歡惡作劇,絲毫不顧及別人感受的孩子,背後的父母肯定是缺乏對孩子的陪伴和教育的。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曉暢前不久就親身經歷了被熊孩子惡搞的事情,而這件事發上網之後,網友們紛紛對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卻說:又沒病矯情啥這件事感到開眼界。

那一天中午,工作了一上午的曉暢和同事飢腸轆轆地來到了單位旁邊的火鍋店,二人點了一大堆愛吃的,就等著火鍋開了往裡下東西。

期間兩個人刷著手機,鄰桌的一個五六歲的男孩卻一直不老實,總是拽自己包上的小熊掛件,曉暢往回拉了好幾次,還是被那個男孩拽過去了。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最後曉暢讓男孩的父母管管孩子,男孩的父親才讓兒子回去老實坐著,男孩的媽媽卻惡狠狠地瞪了曉暢一眼。

很快,火鍋就開了,曉暢和同事剛要往鍋裡下菜的時候,鄰桌的那個男孩卻突然過來往她們的火鍋裡吐了一口口水,還做了個鬼臉。

這一下,曉暢和同事都非常生氣,站起來就質問男孩的家長是怎麼教育孩子的,卻聽寶媽說到,“又沒病矯情啥!”明明是男孩無禮往鄰桌菜裡吐口水,作為顧客的曉暢討說法反倒被寶媽氣笑。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面對這種熊孩子和熊家長,曉暢不顧飯店經理的勸說,堅持要報警。最後還是男孩的父親眼看事情要鬧大,連忙道了歉,並且支付了曉暢二人的火鍋錢才了事。

不過曉暢和同事也沒有心情再在這家店繼續用餐了,心想真是什麼樣的人都有,這樣的家長能養出來好孩子才怪。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這種“熊孩子”行為呢?

1. 家長的溺愛

其實我們身邊不乏“熊孩子”的身影,這些孩子之所以被冠上“熊孩子”的標籤,必然是言行舉止出格,毫無教養可言。

而熊孩子的背後必然有熊家長,正是因為家長的溺愛,才導致了孩子形成扭曲的是非觀和認知觀,絲毫沒有規則意識。

很多家長出於愛孩子,就會無條件的滿足孩子一切要求,甚至在孩子犯錯的時候也不捨得責罵孩子,殊不知這樣根本不是愛孩子,而是親手把孩子毀了。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2. 孩子沒有規則意識

讓孩子具有規則意識非常重要,不僅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有禮貌,懂規矩的人,對於孩子將來的成長也十分有幫助。

有些家長會疑惑,孩子那麼小,跟他講規矩他能聽得懂嗎?即使聽懂了,會按照規矩去做嗎?

其實家長不要小看孩子,當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基本上大人說的話就都能聽懂了,這個時候也是最適合開始給孩子立規矩的時候。

平時的生活中家長適時地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這種意識就會固定在孩子的潛意識裡,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時刻約束著孩子的言行。

男孩往鄰桌菜裡“吐口水”,顧客起來討說法,寶媽:又沒病矯情啥

3. 孩子有惡作劇心理

還有一些孩子之所以有“熊孩子”的行為,純粹是因為惡作劇的心理。這類孩子其實內心是孤獨,缺乏安全感的,所以才想要通過惡作劇引起別人和父母的注意,是想得到關注的一種表現。

而孩子之所會有這種心理,通常是家長給孩子的陪伴和關心不夠,導致了孩子缺少父母的關愛,心裡面覺得沒有安全感,又想讓父母關注自己,就會通過惡作劇來達到目的。

每個孩子在剛出生的時候都不分好壞,雖然有的孩子後來變成了很優秀的孩子,有的孩子成為了大家眼中的“熊孩子”,但是這些孩子的背後,家長的教育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成才在於家長,毀掉孩子,也在於家長,只看家長如何利用好教育這把雙刃劍。



我是Angelia媽咪,也是一位2歲寶寶的媽媽,我將持續和大家分享更多優質的育兒母嬰知識和經驗,如果各位讀者朋友們喜歡我發佈的內容,歡迎點贊、評論、轉發和分享,希望我們在育兒的道路上,能夠共同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