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近日,備受各界關注的新冠肺炎仍在發展。

對此,中央財政先後累計撥款460億人民幣, 社會各界也是捐款捐物,舉全國之力,用於人員救治、民生保障等。

一時間,不少人心裡感慨:國家強大了就是好。

然而,試想如果此次治療費用全部由患者個人支付,捫心自問,有多少人能毫無壓力地承擔呢?

也許有人會說,這次屬於突發事件,波及到的人員也是少數。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看看那些高頻率的,發生在我們身邊卻被視而不見的事實:

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建檔立卡的統計結果顯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貧困戶佔建檔貧困戶總數的42%,總共牽涉到700多萬人(相當於北京市2019年末常住人口的三分之一)。


而這還不包括那些不至於淪落到貧困的範疇、但也花掉了不少家底的人,也不包括連治療的錢都沒有的人。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也離你沒有多遠。700萬人的背後,是700萬個陷入貧困的家庭!

一旦貧困,想要擺脫就極其困難。

從2015年的重大疾病的治療費用中可以看出,現在的成年人,大多數生不起病。一旦生病,花錢速度堪比“碎鈔機“。再考慮通貨膨脹的因素,現在的費用只會更高。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01 大病面前,誰都不能倖免


網上曾有句話,人有什麼都不能有病,沒什麼都不能沒錢。病的時候,才知道健康的重要。這話一點都不假。

2019年6月,據香港媒體曝光,“澳門賭王”何鴻燊入住ICU,護士24小時看護,每日費用高達86萬元。

媒體還透露,97歲的何鴻燊,幾年前就已經健康堪憂。換做普通人,早就和這個世界告別了。

然而,賭王不是普通人,硬是靠先進的設備和藥品扛了好幾年。

當然,這幾年是有代價的:1.7億元

所以,我們總說“生命無價”,如此看來,也不見得,生命其實是有價的,只是比較貴而已。

富人花錢如此,普通人卻沒這麼輕鬆了。

2019年4月,上海市一位叫原公浦的老人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引起關注的主要原因不是他的“功勳工人”身份---參與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核心部件的加工。(因加工的最後關鍵三刀,他又被人稱為“原三刀”)。而是因為他身患癌症數十年,卻一直吃不起抗癌藥!

原公浦今年85歲,近年來為了控制前列腺癌病情的惡化,他需要長期服用抗癌藥。

一種美國進口的抗癌藥沒進醫保前需要3.5萬元一瓶,相當於一個月的用量,現在進醫保後是1.5萬一瓶,自費部分約6000多元。

中國仿製藥還沒上市,只在試用階段,自己的試藥期已滿,無法再免費試藥。所以目前只能吃3200元一瓶的印度仿製藥,這個錢是自費的。

除了抗癌藥,原公浦的眼睛和腎臟等也有疾病。他在上海沒有大病醫保, 退休工資4260元,老伴3000多元。老兩口目前每個月將近8000元退休工資顯得捉襟見肘。即便加上每年數千元的各種補助在內,除去正常生活開銷外,能夠用於看病的部分非常有限。

同樣是用錢續命,

富人是將風險降到最低,而普通人只能勉強殘喘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少女患重病住ICU一年,欠費賬單100多米長


02 因為沒錢看病,他們選擇“揮刀自醫”


列夫·托爾斯泰在著作《安娜·卡列尼娜》中寫出一句經典的話: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其實,絕大部分的不幸都有一個共性:貧窮。

毫無疑問,在疾病面前,窮人幾乎無還手之力。 不少人選擇“小病自行診斷, 大病自行了斷”。

2011年,53歲的重慶農婦吳遠碧因病無錢手術,用菜刀剖腹,企圖放出腹部積水自醫,震驚了世人。

事情要從1998年說起。 在重慶打工的吳遠碧被診斷患有“布查氏綜合徵”—腹部有大量積水,必須儘快手術。

她卻遲遲沒去醫院,因為之前為了看病,幾乎花光了全家的積蓄。

直到 2002年,在好心人的捐助下,醫院又減免了一些費用,吳遠碧才得以治療。

可沒過多久,她的肚子又開始脹了。

2010年下半年,當吳遠碧再次腹脹如鼓時,家裡卻因拿不出五萬元的手術費而作罷。

因實在疼痛難忍,一天晚上,她藉故支開丈夫,狠心舉起菜刀剖腹。“這一刀下去,好了,就不再拖累家人了;要是要了命,也就不用再拖累家人了。” 她咬著牙沒喊救命,隨後疼暈了過去。

萬幸的是家人發現及時送往了醫院,這才保住了性命。經檢查,吳遠碧肚子上有三處刀口,最長的近10釐米,總共縫了37針。

更心酸的是,因不想給家裡添負擔,她住院三天後又回到了租住屋。

結果回家沒幾天,症狀又嚴重惡化。

一籌莫展之際,市有關領導看到關於她的報道後, 向衛生系統下達了指示,全力救治。

從確診病症到第一次入院治療,花了4年;從治療後病發到二次入院,歷時8年。

都說大病不能拖,可在貧窮面前,她不得不一拖再拖。

賈平凹說,窮人容易殘忍。

吳遠碧的殘忍在於,她無奈之下選擇了揮刀解決。

然而她是幸運的,很快接受了第三次治療。

但放眼全國,類似這樣因為沒錢治病,走投無路時“自行了斷”的案例還有不少:

  • 2012年4月,因不堪右腿腐爛生蛆,鄭州男子鄭豔良用一把鋼鋸、一把水果刀,嘴裡咬著一個裹著毛巾的癢癢撓,為自己做了“截肢手術”----鋸掉了右腿。


  • 2014年5月, 家住安徽的劉敦和,因雙腳患病而腫脹發黑,無錢治病,最終自行鋸掉雙腳。


  • 貼吧上,一農民工幹活時手指受傷,當他從醫生口中得知,將手指重新接上需要花3000元時,果斷選擇花300元截掉剩下的手指。

。。。

窮人生不起病,更看不起病。

貧窮導致看病難,而看病難又極大地加劇了貧窮。

疾病,將他們拖入了生活的死循環。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揮刀自醫“”的劉敦和


03 大病“後遺症”:人活著,錢沒了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錢》裡,小瀋陽說人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沒了,錢沒花完。趙本山則說人最最痛苦的是人活著,錢沒了。

二者的不同在於,前者是富人的煩惱,後者是普通人的困擾。

對普通人而言,沒錢的原因一般有2種:賭博輸掉了或是大病致貧。從現實來看,因為疾病導致的貧困要更普遍一些。

公眾號“稜鏡”曾講過北京王成夫婦給兒子治病的故事。

王成7歲的兒子患有白血病。考慮到國內病房容易交叉感染、血液供應困難,這些對普通人看似不大的問題,卻隨時有可能要了他兒子的命。

夫婦二人幾經考慮,認真比較了英、美的醫療水平和花費後,決定遠赴英國治療。

最主要的不是因為英國的醫療水平更高,而是相比美國高達2400萬人民幣的費用,英國的費用相對更低一些。

即便如此,治療費用也是國內的數倍:480萬人民幣!這個數字,普通人即使月薪1萬,從22歲上班幹到60歲退休,不吃不喝也掙不了那麼多。

而這只是七個月的治療費用,還不包括後期的康復部分。

支出480萬有什麼影響?直接讓他在南方奮鬥了20年的家底基本“清零”。

如果說王成夫婦一下能拿出那麼多錢屬於中產階級,那麼下面這個主角則是我們大多數的普通人。

幾年前,網上有一條新聞引發了不小的爭論。

尤先生在廈門一家美資物流公司,24年的工作,奉獻了他職業生涯最黃金的時間。

天有不測風雲。一次體檢中,他查出肝癌。

重疾面前,他家裡的積蓄不過是杯水車薪,不得不舉債治病。

然而更不幸的是,住院次月,他的月薪,就被公司從2萬5千降至1200元。

由於原來的社保繳納係數高,換算下來,現在扣除1200元工資,他每月還得倒貼3000多元給公司。

暫且不論公司的做法如何,對尤先生講,因為這場大病,他人生軌跡的從此由盛轉衰,風光不再。

成年人的世界裡沒有容易二字。很多時候因為事發突然,我們來不及準備,被現實打得猝不及防。

所以多掙些錢,也多存些錢,現在的每一分或許看起來微不足道,但誰知道未來的哪一刻它又會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多一分錢,就是多一份保障。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04 多數人都邁不過的一道坎:花錢最多的年紀,卻沒能力掙錢


中國人一生需要拿多少錢來看病?

根據公眾號“保險醫生張志”《 0-80歲,中國人平均醫療保健支出總額超過140萬,你準備好了嗎?》一文的標題就已經給了我們答案:人均超過140萬

140萬是怎麼來的呢?我們從預期壽命和所需花費2個角度來分析:

首先是年齡。2017年中國人平均預期壽命為76.7歲。按照現在的增長勢頭,2030年達到80歲也是大概率的事。

再來看費用。參考的上文中引用了“2018年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鑑”的數據中,見下表: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根據上面的數據,我們能得到兩點:

1. 2000年至2017年,城鎮、農村居民的醫療保障佔總消費支出的佔比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2. 計算可得,城鎮人均醫療保健支出年均複合增長率為10.7%;農村居民年均支出複合增長率為15.8%。

假設每年醫療保健支出不變,2017年出生的嬰兒活到80歲需要的支出=1058.7~1777.4元×80=84696~142192元之間。

一生只需十五萬不到的醫療保健支出?想想現在一場大病住院都不止這個數!

哪裡出問題了?

沒有考慮到醫療保健支出的增長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即上面計算的複合增長率。

按照醫療保健支出年均5%的增長率計算,預期壽命80歲時需要支付的費用總額見下表。城鎮居民總支出172.6萬,農村居民總支出102.8萬,平均總支出140.9萬。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假設醫療保健支出年均增長率為10%,算出來的數字是多少呢?又翻了一倍!

從上述結果來看,中國人一生醫療保健支出最低都超過100萬。

看到這樣的天價醫療費用,也許有人會不那麼當回事。我身體好著呢,一年感冒花也不了幾個錢。花錢多的是老年人,他們疾病纏身,高昂的醫療費用拉高了平均支出水平。

乍一聽有些道理,然而這裡卻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事實:

年輕時不怎麼花錢,年老時免不了看病要支出不少。

你不在治病上花錢,可對你和愛人的父母來說卻少不了。

國內研究顯示,65歲以上人群的平均醫療費用是此前人群平均費用的3-5倍。50%以上的費用是65歲以後產生的。

非常殘酷的問題來了----最需要花錢的年紀,大部分人卻已經沒有多少錢可用。

65歲,一個非常尷尬的年齡:

城鎮居民已經退休,每月一兩千、兩三千的退休金在大病面前遠遠入不敷出。

農村居民的情況更糟,沒有退休金,一大把年紀了在治病的同時還要想方設法掙點零花錢。

帶病掙錢,無異於自殘!

可是還有別的辦法嗎?

王爾德說,

年輕時我以為金錢至上,如今年邁,才發現果然如此。

扎心一問:重疾面前,普通人該如何防禦?


05 寫在最後


今天為什麼寫這篇呢?

因為我看到,在這次疫情中,除了一線的醫護人員,火神山醫院的建設者,以及為他們提供飲食、接送、住宿等的人員外,我們大部分人除了捐點款,剩下的基本是在家隔離。作為非專業人士,實際上我們做的事情非常有限,並且被動。

和2003年的非典非常相似,一次偶發的疫情,就讓我們迅速高度警惕,人人自危。

然而,我們卻忽略掉了那些發生在我們周圍,甚至就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潛在危機:

著名醫學雜誌《柳葉刀》曾經報道,我國約有2.5億慢性腎臟病患者,分佈各個年齡段,包括年輕人。


據抗癌協會公佈,我國癌症的高發年齡已經從之前的50歲以上提前至35-50歲。


就連我們平時認為再正常不過的菸酒也是致命殺手之一:世界衛生組織在2018年的報告中顯示,我國每年吸菸死亡人數達100萬,飲酒致死者達到60萬人。

。。。

這些才是我們每個人應該持續重視的問題,“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隨時在上演。

面對各種高發、越來越低齡化的潛在疾病,我們的抗風險能力如何?

根據國內央行2018年8月份的報告,中國有40%的家庭,儲蓄為0。

而從年齡層面來看,更讓人擔憂:中國年輕一代(35歲以下)有近6成,沒有存款

在《圓桌派》中,竇文濤曾分享過自己的故事。

當時他的本職收入足以讓他過著體面的生活。

可是2013年,他的母親因突發中風住進了ICU。 當時一天要花幾萬,並且醫生告知根據他母親的情況,還要住很長一段時間。

竇文濤那會存款不多,為了給母親提供更好的治療,他開始做一些“見不得人”的事:做婚禮司儀,當熱門選秀節目的評委、導師等。

當時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這人生的艱難啊,你是很難想象的”。

試問,像他這樣的高收入人士面對高的醫療費尚且忐忑,當我們自己或家人身體變差,又急需一大筆錢時,要如何應對?

問題發生時再想解決,顯然勝算不大。

最佳時機恰恰是在平時,關鍵在於在它演變成危機之前做好準備。

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修補屋頂,而非拖到下雨時。

平時多鍛鍊和檢查、有苗頭了早治,因為並不是所有花出去的錢,都能將命買回來

沒事多掙錢,更要多存錢,因為你不知道現在存下的哪一分錢會在將來用上


這個世界上沒有高枕無憂,只有有備無患。

疫情只是偶發,人會生病,人要花錢才是必然。

正如作家廖一梅,在《悲觀主義的花朵》中的一句話:

如果你不相信剋制是通向幸福境界的門鑰匙,放縱肯定更不是。


疫情之下比自我防護更重要的,是警惕“碎鈔機”式的“因病致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