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蘇聯鐵木辛哥是個什麼樣的指揮官?能力如何?

共跳滴水線子


1942年斯大林格勒會戰打響之前,蘇軍在南方戰場上的兵力本來是佔很大優勢的,然而造成戰略主動權丟失進而讓德軍得以長驅直入的兩大敗仗,正是克里木戰役和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蘇軍在這兩次戰役中損失了大量兵力兵器,僅被俘官兵就多達42萬餘人,戰局遂急轉直下。

(鐵木辛哥元帥)

克里木戰役眾所周知那是曼施坦因的封帥之戰,而第二次哈爾科夫戰役的慘敗,直接責任人正是蘇軍西南戰區總司令鐵木辛哥元帥。俄國人的全名一般較長,謝苗·康斯坦丁諾維奇·鐵木辛哥給人的感覺貌似是個老元帥,其實年齡只比朱可夫、羅科索夫斯基兩位名將大一歲,1895年出生,卻能夠與伏羅希洛夫、布瓊尼齊名並列“騎兵三元帥”,說明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因為在1934年開始的大清洗當中,五名元帥中倖存者只有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一級集團軍將領當中只有沙波什尼科夫倖存,並且在衛國戰爭中晉升為元帥擔任總參謀長,二級集團軍將領則是全軍覆滅的。

(布瓊尼元帥)

也就是說,鐵木辛哥在那個年代不過是個騎兵軍長,後任軍區副司令員,與朱可夫的職務基本相同,然能在短時間內成為斯大林信任的重將,並且在1940年封帥,足以證明能力和水平尚可。鐵木辛哥的迅速竄升,得益於衛國戰爭爆發前瓜分波蘭的戰爭和蘇芬戰爭,1939年9月,基輔特別軍區司令員鐵木辛哥率領兩個方面軍60萬大軍西進並“大獲全勝”,當年底蘇芬戰爭爆發後,被大清洗嚴重傷了元氣的蘇軍在戰爭初期丟盡了臉面。

1940年1月初鐵木辛哥被斯大林調任新組建的西北方面軍司令員,90萬蘇軍於2月間發起總攻,三天後即突破曼納林防線鎖定勝局,僅有300萬人口的芬蘭被迫求和,鐵木辛哥由此榮獲"蘇聯英雄"的稱號,旋升任國防人民委員並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後,鐵木辛哥成為新改組的最高統帥部成員,並且在最初劃定的三大戰區中,鐵木辛哥為西部戰區總司令兼西方面軍司令員(伏羅希洛夫為西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為西南戰區總司令)。

(伏羅希洛夫元帥)

從履歷可以看出,鐵木辛哥屬於後大清洗時期斯大林著意提拔和重用的新銳將領,起用時間甚至早於朱可夫,這也是當時蘇軍高層的狀態,即老式騎兵將領普遍較被信任和重用。當然,鐵木辛哥能夠在幾年之內,從一個騎兵軍長一路晉升為元帥,並且與伏羅希洛夫和布瓊尼兩位老帥平起平座,軍事能力勿庸置疑,比如德軍“巴巴羅薩計劃”正式實施前,作為西部戰區總司令和西方面軍司令員,鐵木辛哥就保持了相當的警惕,6月13日便請求進入一級戰備狀態,但是遭到斯大林的否決。

蘇德戰爭爆發後,西方面軍雖然進行了頑強的抵抗,但是仍然遭受重創,比如斯摩稜斯克戰役一戰即被俘45萬餘人。筆者個人的看法是,鐵木辛哥這一批騎兵將領儘管勇敢善戰,但對於現代化的閃擊戰和坦克戰還不夠適應,在作戰思想和作戰指揮上已經不太勝任當時的大兵團會戰。悲劇的是,當西南戰區總司令布瓊尼要求全線撤退時,斯大林不僅不允許,還當即將其撤職並轉派鐵木辛哥接手,而水平差不許多的後者到任後,也認為也必須撤退以免被合圍,仍遭拒絕。

(鐵木辛哥)

於是在鐵木辛哥任內,蘇軍西南戰區遭受了世界軍事歷史上最大的失敗,基輔會戰蘇軍僅被俘即達665000人,在這場巨大的失敗中鐵木辛哥完全是背鍋俠嗎?也不盡然,軍事思想上的落後造成其作戰指揮太過中規中矩,在局部的作戰行動中缺乏獨斷專行的魄力,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鐵木辛哥的一路高升固然源於堅決執行斯大林的命令,但也由此造成無數蘇軍官兵的傷亡被俘,恐怕難辭其咎。

1942年初,蘇軍在西南戰線上經過整補,已經積蓄了相當的力量作為戰略預備隊,如果以逸待勞應對德軍的“藍色計劃”,局勢本不應該那般兇險。但是一方面是斯大林誤判形勢,認為德軍發動進攻的應該是莫斯科方向,另一方面就是鐵木辛哥急於復仇,多次請戰要求收復重鎮哈爾科夫。包括總參謀長沙波什尼科夫、朱可夫在內都不同意主動進攻的作戰計劃,可惜斯大林最終還是選擇支持了鐵木辛哥。

(朱可夫)



1942年5月12日,鐵木辛哥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方面軍共45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哈爾可夫發起反攻,戰役初期蘇軍進展很是順利,突破德軍防禦最深達到50公里。斯大林不無諷刺地據此嘲弄沙波什尼科夫,聲稱差點因為總參謀的固執而取消了一次戰果將很是輝煌的戰役。結果很快就被打了臉,本來就在醞釀大規模進攻的德軍迅速展開反擊,至5月29日大破當面蘇軍,俘虜25萬人並擊毀坦克1249輛。

德軍“B集團軍群”趁勢大舉突破,數個集團軍在遼闊的大草原上高速推進,而新敗的蘇軍只能一路退卻,其中保盧斯的第6集團軍和霍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目標直指斯大林格勒。蘇軍最高統帥部匆忙以西南方面軍為基礎組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以鐵木辛哥為司令員、赫魯曉夫為政委。然而蘇軍一退再退,至1942年7月29日,已有部分蘇軍倉惶撤過頓河,斯大林再也按捺不住對老帥們的失望,當日將鐵木辛哥撤職。



從1943年4月起,鐵木辛哥不再直接掌握實際軍權,而是作為最高統帥部代表,在重大戰役中負責協調各方面軍的作戰行動,相比之下,朱可夫、科涅夫等人後來都兼任著主力方面軍的司令員,說明鐵木辛哥在斯大林心目中的軍事地位已經大大下降,但基本信任猶在,在衛國戰爭中也算勞苦功高。

就能力而言,不太認可對他在戰爭中“時運不濟”的評價,從鐵木辛哥歷次戰役的表現看,粗淺給出三句評論:第一,水平尚可但絕不是出類拔萃;第二,對大兵團作戰指揮稍顯笨拙,戰役指揮沒有鮮明特點;第三,會打勝仗不會打敗仗,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只會打順風仗,一旦處於劣勢戰局情況下往往無計可施,從而一敗塗地。

(哈爾科夫的重要位置)


度度狼gg


蘇聯元帥鐵木辛哥應該是蘇聯歷史上資格最老的將領了,他在蘇軍中的威望相當於龍德施泰特元帥在德軍中那樣令人尊敬,即便是斯大林這樣鐵血無情的領袖也對鐵木辛哥情有獨鍾,在戰爭初期鐵木辛哥幾乎每戰必敗的情況下也沒有解除他的職務,仍舊委以重任。曾經是鐵木辛哥下屬的朱可夫也對這位老上級讚譽有加,稱其“性情堅韌,意志堅強,精通戰役戰術法則”。



鐵木辛哥的輝煌歲月是在國內戰爭和蘇芬戰爭期間,尤其在蘇芬戰爭中表現突出,他在1940年2月組織西北方面軍成功的突破了芬蘭的曼納海姆防線,挽回了蘇軍在1939年末的慘敗所丟失的顏面。正是因此鐵木辛哥被任命為國防人民委員,這相當於西方國家的國防部長,是蘇聯軍隊中僅次於斯大林的第二號人物。上任後的鐵木辛哥展開了對紅軍大刀闊斧的改革,儘管並不徹底,但是鐵木辛哥提拔了一大批優秀的指揮員,他們在不久後的蘇德戰爭中發揮出了重大作用,這可能是鐵木辛哥對蘇聯最大的貢獻,其影響遠遠超過了他所戰役指揮上的戰果。


蘇德戰爭爆發後不久,鐵木辛哥便被派往了戰局最嚴重的中央方向,接替巴甫洛夫的西方面軍司令一職,負責重振這支近乎被殲滅的方面軍,而巴甫洛夫則被斯大林以叛國罪處決。不久後鐵木辛哥又兼任新組建的中央方面軍司令員和西方向總指揮部司令員,負責整個中央方向的作戰,但是鐵木辛哥沒能阻止住德軍進一步的推進,在斯摩稜斯克會戰中,鐵木辛哥遭遇了嚴重的失敗,損失超過了此前巴甫洛夫指揮的明斯克戰役。在德軍於斯摩稜斯克暫時轉入防禦後,鐵木辛哥在斯大林的授意下組織了對德軍的大規模反擊,除了朱可夫的預備隊方面軍在葉利尼亞突出部有所斬獲外,大部分的反擊都失敗了,蘇軍損失慘重。


隨著德軍將注意力轉向了南方的基輔,戰爭的焦點開始轉向南方,當時的西南方向總指揮部司令員布瓊尼請求放棄基輔以避免南翼蘇軍被合圍,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絕,斯大林隨即將鐵木辛哥派往南方接替布瓊尼的職務,鐵木辛哥堅決的執行了斯大林的命令,但代價是整個西南方面軍的覆滅,儘管失敗在很大程度上歸咎於斯大林本人,但作為前線指揮員的鐵木辛哥顯然也難辭其咎。鐵木辛哥並沒有因基輔的失敗而被解職,他仍舊負責南方的戰事,並在冬季將德軍逐出了羅斯托夫,這應該是鐵木辛哥最大的一次戰果。1942年初鐵木辛哥策劃了對哈爾科夫的一場大規模進攻戰役,這場進攻的失敗程度甚至比基輔會戰還要嚴重,蘇軍損失了近30萬人,而德軍只有2萬人。

隨著德軍在南翼的勢如破竹,鐵木辛哥不久即被調離了這裡,前往北方出任西北方面軍司令,不再參與決定性的南方戰事,以鐵木辛哥的能力確實無法應付現代化的作戰模式,他的思想難以時代的步伐,戰爭的舞臺交給了那些年輕而又有能力的將領們,如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葉廖緬科等人。但鐵木辛哥仍舊在次要戰場上發揮著自己的餘熱,一直在前線指揮作戰直到戰爭結束,為了表彰他的突出貢獻,他被授予了最高級別的勳章—勝利勳章!


戰略論


在俄羅斯2005年的二戰傑出活動家和統帥排行榜中,鐵木辛哥屬於第一序列-戰略和戰役-戰略級的統帥和將領,他的排名是是第八,位於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馬林諾夫斯基、戈沃羅夫和安東諾夫之後。對他的簡介是“在偉大的衛國戰爭中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最高統帥部成員,西部和西南方向總司令。從1942年7月起指揮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和西北方面軍。從1943年起在各方面軍任最高統帥部代表。它的特點是貼近部隊、瞭解部隊、理解部隊生活,能夠穩定部隊軍心。被授予勝利勳章”。


鐵木辛哥1915年加入俄軍,參加過一戰。1918年加入紅軍,內戰中從排長逐步升到師長。1920年8月,由於原騎兵第4師師長利圖諾夫在利沃夫作戰犧牲,他改任騎兵第4師師長,在蘇波戰爭後期率領騎兵第4師不辱使命,猛烈攻擊波軍騎兵第1師側翼,掩護騎兵第1集團軍主力突圍。


1920年3月,騎兵第1集團軍指戰員合影,第二排左二是時任騎兵第6師師長的鐵木辛哥

內戰結束後,參加了高級指揮人員培訓班,1925年任騎兵第3軍軍長。1933年8月任白俄羅斯軍區副司令,1935年9月任基輔軍區副司令,1937年7月任北高加索軍區司令,9月任哈爾科夫軍區司令,9月10日晉升二級集團軍級軍銜。1938年2月任基輔特別軍區司令,1939年2月8日晉升一級集團軍級軍銜,1939年9月指揮烏克蘭方面軍進軍波蘭。

1926年的鐵木辛哥


蘇芬戰爭期間,1940年1月任西北方面軍司令,指揮部隊突破曼納海姆防線。因為戰功卓著,在1940年3月21日獲得“蘇聯英雄”稱號。1940年5月7日起任蘇聯國防人民委員,晉升元帥軍銜。他積極進行反侵略戰爭準備,大力促進軍隊建設,完善動員體制,改進武器裝備。蘇德戰爭前夕,曾建議邊境部隊進入戰備狀態,但未被採納。

1940年夏季的鐵木辛哥元帥


蘇德戰爭爆發後,鐵木辛哥最初擔任了總統帥部大本營主席,即最高統帥,直到7月9日。在此期間,所有的軍事訓令都是鐵木辛哥和時任總參謀長的朱可夫簽署的。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形式上領導國防人民委員會的鐵木辛哥實際上並沒有、也不可能從斯大林那裡得到實權。他下達的所有訓令實際上都需要和斯大林推敲並取得後者的同意。戰爭之初的事態表明,身為最高總司令的鐵木辛哥和總參謀長朱可夫所下達的訓令既不符合德國所發動這場戰爭的規模也不符合這場戰爭的真實性質。這些訓令埋下了重大政治失誤和戰略(以及戰役性的)失誤的伏筆。同時,訓令中的一些不清楚、不明確的地方也讓執行者無所適從。戰後朱可夫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在制定1941年春季作戰計劃過程中,實際上沒有充分考慮到現代戰爭初期階段的特點。當時國防人民委員會和總參謀部還認為,向德國與蘇聯這樣的大國之間的戰爭應該按照先前那種模式開始,即在邊境交戰數日後主力才投入交戰。法西斯德國在集中和展開的期限方面與我們的情況相同。可是事實上無論展開的兵力還是展開的條件都不盡相同。”

7月2日,由於蘇軍在比亞韋斯托克-明斯克戰役的失敗,他被任命為西方向總司令(9月10日,該方向總指揮部撤銷)並任西方面軍司令(7月2日-19日,7月30日-9月12日)。 在擔任西方面軍司令之後,他在7月6日-9日組織機械化第5和第7軍的1400輛坦克對德軍第7和第17裝甲師(共400輛坦克)實施反突擊,結果損失832輛坦克 。

1941年7月1日-10日西方面軍北翼作戰示意圖


在之後的斯摩稜斯克會戰中,他指揮方面軍部隊與德軍激戰,遲滯了德軍向莫斯科方向進攻的速度。

1941年9月13日,鐵木辛哥改任西南方向總司令兼西南方面軍司令(1941年9月30日-12月,1942年4-7月)。在就任西南方向總司令之初,他按照最高統帥部大本營指示,力圖守住基輔。不過幾天之後,他根據前線實際情況,最終同意了西南方面軍參謀長圖裡科夫的建議撤離基輔。不過時間已經太晚了,德軍完成了合圍,最終蘇聯西南方面軍損失殆盡。

9月30日,鐵木辛哥開始就任重建的西南方面軍司令。當時方面軍正在進行蘇梅-哈爾科夫防禦戰役(1941年10月1日-10月19日),蘇軍參戰4個集團軍19個步兵師、4個步兵旅和8個坦克旅,共14.71萬人,德軍有20個師。經過激戰,丟失了哈爾科夫,損失96509人。

1941年10月25日德軍在哈爾科夫羅莎-盧森堡廣場


而左翼部隊則在進行頓巴斯-羅斯托夫防禦戰役1941年9月29日-11月16日。他指揮部隊重整旗鼓,穩定住了戰線。蘇軍參戰南方面軍(第9、12和第18集團軍)和西南方面軍左翼(第6集團軍),共54.16萬人。德國方面參戰有德軍第1裝甲集群、第11集團軍、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匈牙利快速軍以及意大利部隊,共21個又10個旅。最終蘇軍純減員143133人,傷病17263人;德軍損失17527人

1941年冬,克萊斯特坦克集群向羅斯托夫猛攻。鐵木辛哥指揮西南方面軍和南方面軍對其進行側翼突擊。收復羅斯托夫,重創克萊斯特坦克集群。羅斯托夫反攻戰役1941年11月17日-12月2日,這是紅軍第一次大的勝利,也是克萊斯特坦克集群第一次遭到如此重的打擊。蘇軍稱殲敵3萬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275輛、火炮359門、迫擊炮111門和400挺機槍。 蘇軍自身損失33111人-純減員15264人

羅斯托夫進攻戰役示意圖


在1941年冬季反攻時,其所部第21和第40集團軍發動了庫爾斯克-奧博揚戰役1941年12月20日-1942年1月26日。蘇軍共參戰12.192萬人,在1942年1月2日-1月26日損失30582人-純減員10586人,第40集團軍僅僅前進15-30千米,而第21集團軍基本沒有進展。

蘇軍在哈爾科夫遺棄的重炮


在此後的哈爾科夫戰役中,哈爾科夫戰役卻導致紅軍3個集團軍被合圍,西南方面軍再次覆沒 。蘇軍損失277190人-純減員170958人,參戰的1200輛坦克損失700輛以上,損失近2000門火炮和近4000門迫擊炮,926架飛機損失542架;德國和羅馬尼亞軍隊損失3.2萬人。

哈爾科夫交戰


1942年7月任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司令

1942年10月-1943年3月任西北方面軍司令,指揮方面軍部隊摧毀了德軍傑米揚斯克登陸場(2月15日-2月28日)以及進行了舊魯薩戰役。

舊魯薩戰役1943年3月4日-3月19日。蘇軍西北方面軍轄第11、27、34、53、68集團軍和突擊第1集團軍,共40.119萬人,損失103108人-純減員31789人;德軍參戰15萬人,損失13393人-亡2919人、傷9932人,失蹤542人。進攻是在極端惡劣的天氣條件下進行的:早春使地面道路不適合部隊運動,並在許多河流和沼澤上開闢冰。由於天氣原因而預先組建的滑雪旅不能用於預定目的,他們像往常一樣被投入戰鬥。行動計劃本身也是不幸的-在沒有部隊加強的情況下,在同一方向上重複發動進攻。而德軍在等待在蘇軍進攻的時候,已經在舊魯薩地區大大加強了防禦。 進攻的第一天,蘇軍就進展很小,只有10-15千米。由於哈爾科夫出現嚴重局面,卡圖科夫的坦克第1集團軍被調出。在沒有坦克部隊支援下,蘇軍步兵經過激戰,到3月19日只是前進了5千米。蘇軍戰史記載則是“大本營要求西北方面軍繼續進攻,任務是進抵波利斯特河並攻佔舊魯薩。蘇軍的進攻不斷遭到兵力密集的敵軍集團的頑強抵抗。這些抵抗雖然被一一摧毀,但蘇軍在九天的時間內僅前進了10-15千米。3月17日雙方的戰線最終在列迪亞河一帶穩定下來”。

傑米揚斯克戰役1943年


1943年3月起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身份,先後對各方面軍行動進行協調

列寧格勒和沃爾霍夫方面軍1943年3-6月

北高加索方面軍和黑海艦隊1943年6-11月

波羅的海沿岸第2和第3方面軍1944年2-6月

烏克蘭第2-4方面軍1944年8月-1945年5月

他參與了許多重大戰役,比如雅西-基什尼奧夫戰役,不過總體來說沒有什麼特別亮眼的地方。

戰後歷任巴拉諾維奇軍區司令、南烏拉爾軍區司令、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國防部總監等職,1970年3月去世。

60年代末期的鐵木辛哥


實事求是地說,鐵木辛哥比起布瓊尼或者伏羅希洛夫來說,還是比較適應現代戰爭的,這在斯摩稜斯克會戰和羅斯托夫反攻中等都得以體現,因而他最終獲得的勝利勳章也是對他的一種肯定。


榮華之武器堂


1941年9月,西南方面軍全軍覆沒,鐵木辛哥受命重建西南方面軍,並重建西南防線。1941年11月時,鐵木辛哥以其堅強的意志,在抵抗德軍進攻時,又通過精密計算,從為數不多的部隊中抽調預備隊,投入羅斯托夫戰役,取得了擊潰德軍的勝利。這次勝利極大地增強了蘇軍戰勝德軍的信心,支援了日後的莫斯科保衛戰。

鐵木辛哥意志堅強,敢於冒險,他將許多不可能變成可能。也獲得了斯大林的信任。

在1942年5月的哈爾科夫戰役中,鐵木辛哥又如法剖制,在沒有中央預備隊支援的情況下,集中西南方面軍兵力進攻哈爾科夫。蘇軍總參謀部質疑鐵木辛哥的計劃,斯大林幾次打電話給鐵木辛哥,要求鐵木辛哥改變計劃。鐵木辛哥信誓旦旦,堅持自已計劃不變,導致德軍反包圍蘇軍,導致24萬蘇軍被全殲。

哈爾科夫戰役的失敗,斯大林也沒說什麼。但是至此之後,斯大林再也不相信這批讓他失望透頂的【老元帥】了。從那以後,鐵木辛哥再無什麼作為,成為了蘇軍陣營的普通配角,相反朱可夫橫空出世,成為蘇德戰場的主角,建立了不世偉業!


陽城導航


在很多不大熟悉蘇聯軍事將領的人中,鐵木辛哥並不是太有名的一個人。在二次世界大戰中,他不如朱可夫,崔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等人有名。但曾經有一段時期,他事實上是蘇聯軍界中僅次於斯大林的存在。

在蘇聯早期的時候,曾經有5大元帥一說,也就是伏羅西洛夫,布瓊尼,圖哈切夫斯基等人,只不過由於政治的原因,到了二戰初期的時候,五大元帥已經只剩下布瓊尼和伏羅西洛夫兩人。當時由於大清洗蘇聯高級將領嚴重不足,而鐵木辛哥事實上本來很年輕,只不過藉著進攻波蘭和蘇芬戰爭的機會,最終脫穎而出,成為了新一代的蘇聯元帥。

由於那兩場戰爭中的傑出表現,鐵木辛哥成為了蘇聯國防人民委員,也就是軍界第一的存在,連斯大林都只是副人民委員。只不過到了二戰的時候,鐵木辛哥水平就捉襟見肘了。當時他負責莫斯科正西方向的軍事,但是面對德國現代化軍隊的猛烈進攻,蘇軍只能夠節節敗退。斯大林最後也對鐵木辛哥失望,啟用了新一代的年輕將領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人,最終挽救了局勢。

縱觀鐵木辛哥一生的軍事生涯,軍事指揮水平也算不錯,但是談不上出類拔萃,與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等人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不過二戰初期的敗局也有其他方面的因素,主要是斯大林的失誤,同時軍事資源嚴重不足導致。後期蘇聯得到了英美的大力支持,資源較為充足,所以朱可夫他們能夠取得一系列的勝利,最終直接打到柏林,但是鐵木辛哥已經沒有那個機會了。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