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的田楷按照最新的评审标准,还可以再次入选国展吗?

蒙师


书法分”循古”和”艺术”两类,田蕴章作为循古类书法,根据他自己所说,是陶冶心灵抒发性情所用,最适合书信,它”高于艺术”,并不宜展览。第二类,书法作为艺术,并不能随心所欲,任意挥洒,而是根据艺术的规律,用心创作,通过创作过程的演示或作品的展示,以达到打动人感染人滋养心灵的审美目的。可见,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审美情趣呈现多样化,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书写书信已近淘汰,因此,继续一味循古已经不合时宜。必须在传承的基础上,让古老的书法焕发出艺术的魅力和青春!


眉公孙有清


除非田英章,或者是田蕴章当 书协主席,那么二田的书法理所当然地入展,否则,不可能!

如果中国人还承认书法,还承认历史上的各大书法家的历史地位,那么!书法界就不可能承认二田的书法。

对于书法来说,即使是承认丑书的地位,也绝不能成为二田的书法地位,这是原则的问题,书法最根本理念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二田是书法的背叛者,承认二田,也就否认了 书法,书法如果向二田的路数走,就是书法的死路,书法也就没有其一艺术存在的意义。

绝不是与二田有仇,也不存在羡慕嫉妒恨,作为一个 书法人就有义务维护书法的纯粹性,与高尚性,不准许任何人以任何理由去破坏书法,影响书法的健康发展!

真诚地奉劝二田的拥趸们,只有回头才可能在书法这条道路上有所作为,执迷不悟只能越来越难回头。


一笑貫长天


这世界上只要是人有参与的东西都会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影响。书法的评审标准也是如此。本来一幅书法作品,从大方面章法入眼,到细节处笔法技巧体现,以及作品神采。这是一幅作品的欣赏顺序。

对于田老师的楷书,我一向的观点是将它等同于清代的馆阁体书体。不是说馆阁体的字不好,相反的,而是太好了。

但是田老师的楷书跟馆阁体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字的大小一致,千篇一律,缺少变化,墨色统一。而这一特点从书法的角度来讲,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是十分有极限性的。

我们知道书法艺术的产生是在于秦代后面,在秦代时书法只是一种技能。秦代之后,随着字体的增多以及书家技巧日臻丰富,人们在书写的过程中发现了汉字的造型之美,于是就借此抒发书家的感情,性格,气质,精神等,从而产生了书法艺术。

从书法艺术的产生是可以看出,其所抒发的是书家个人的精神、性格等方面。也由此确定了每个人的书写是不尽相同的,因为个体的成长环境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人生的经历不同,造就了个体间的不尽相同。因此在书法艺术的表现方式上来讲,也应该是不尽相同的。

但是不管是清代的馆阁体,还是田老师的楷书,他们都将书法进行了固化,使所书写的作品千篇一律,缺少变化。

因此,

从这一点上来讲,是不太符合书法艺术本身的要求。当然从书写的角度来讲,不管是馆阁体还是田老师的楷书,都算得上是顶级的好字。


书法有云


现在书法界有个怪现象,重草书而轻楷书,纵观这些年来中书协推出的专家,都是以草书第一评选标准。试问,这些专家能影响几代人。

自汉晋到现在,楷书只有有四个人影响至今,那就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和赵孟頫,到后来能影响现代人的只有姚孟起和黄自元,而且有些人还说他们的字是馆阁体。从书法角度说,只有那些对楷书有特殊贡献的人,只能是大家,那就是王羲之为什么历史上不能评入四大书法家的原因。

至于草书和行书,都是宗二王为首,践越者都不能成为家。草书历史上除二王外,怀素,张旭和孙过庭都独树一帜,到现在无人超越。到现在越来越看不懂。现代的大家,把草书写成了火柴棍,还说是艺术,创新,不知到底能影响几代人。

至于田字能不能参加国展,也没有讨论的必要,田楷的地位怎样,不是我们这一代人说了算的,要靠历史,靠后人去评论。依我看来,虽然现在争论很大,可是能超过田楷的字,到目前还没有,也许以后有吧,只能拭目以待了。


老郎中15


入国展没问题,如果田氏能当书协掌门,那些个写田楷的弟子们会全部入国展的,成为千篇一律的田楷展,田粉田奴们欢呼雀跃,田氏楷书甲天下,天下楷书甲田氏,弟子学师皆印刷。。。


四官殿人彭曦书画


看谁当评委,如果是那些不临帖想当“大师”并且已经成为“大师”的人当评委,田英章先生的楷书肯定不会入“国展”。当然了,田先生想不想入“国展”还是个事呢!当今的“国展”,等百年或几百年后,到那时的人们会怎样看待现在的“国展”还真的很难说。但愿不要让子孙后代耻笑我们这一代人。抛弃传统经典另搞一套的东西不会有生命力的。就象转基因的东西不会是什么好东西一样。古代的东西都是好的吗?不是!象古代许多不成熟的东西,有的甚至就是糟粕,就不是好的东西。有的人,还将其作为范本拿来临习,并如获至宝,这同样是被人耻笑的。如同我们今天有些胡塗乱抹的东西,几百年后也将成为古人之物(因为宣纸的质量越来越好,只要不故意消毁是不容易自然消毁的)。这些东西能说是好的吗?不可能的。真理终究是真理,谬论是永远站不住脚的。







于明晖书苑


本来就有"文无第一"之说,审美标准问题被高人定为雅和俗,但雅俗之论古亦有之,楚王问宋玉已有答案,所谓"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也是受众问题。

书法圈的人们只所以老提此问题,只能说田楷的影响面确实大,接受人数肯定多,站在书法层面说,大众接受田楷说明服合他们的审美标准:好看、工整。而专业人们就会说:他们都是"下里巴人,俗啊"!

这也象唱歌一样,有喜欢流行歌的,我就喜欢周杰伦,而另一位却喜咏叹调,只听多明哥,你说哪个俗哪个高雅!这不好定义。

古人留下的书法作品就那么多,谁高谁低也是仁者见仁,智都见智。有说钟繇高雅,赵孟頫俗的。但我就不认同,三国时期的楷书只是荫芽时期,尚不成熟,有古拙之意,这难道就必须定为高雅,而赵体早已是成熟之体,大众都能接受,这难道就是俗体,未必。之所以这样,就是看的多了,不新鲜了,而对于从未见过的,猛看惊讶,好新奇,好高古,好高雅。

至于田楷能否入展,这并影响其影响力,也不会阻止书法的发展。此类话题之争只要存在,就足以说明其已影响了当今的书坛,这恐怕要留名的,入与不入展已不再重要了。这影响我想不是入展高手能比的,这可能也是他们想要的吧!个人拙见![祈祷][祈祷][祈祷]






致墨轩


不知道新的评选标准具体有哪些,但有一点说一下供大家讨论。现在有些评选结果总让人看不懂,看不出有的作品如何好法。书法本身应属于美学的范畴,起码要给人以美的感受,有些作品真让人看不出美来。另外,在书法的讲究中,有很多说不明白的东西,玄之又玄,还真没看到有哪位高人能说透说明白的。希望能有高人给说明白。总之,最好能把评选标准和获评作品一一对应,也好让爱好者们知道人家的好在什么地方,便于学习提高。


观实析理


学杂枝者最重的基本功是练大顶,他们都清楚如果没有基本功上的高了会摔死人的。书法没基本功无论你怎么弄也不会死人,想怎么就怎么,可有可无的艺术之类:本来就是闹着玩的东西。



百川书法


当前书法界丑书泛滥,更是有人写✍🏻书法以丑为美,糟蹋了中国的传统书法!我们就应该弘扬田英章的楷书,让爱好书法者不被误导,因此,我觉得应该将田英章楷书入选国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