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今天的主題——糯米包子↓↓↓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第一次吃糯米包子,是在東北的婆婆家,雖然闖關東去了東北好幾十年,但山東面食的手藝也沒落下。山東戧面饅頭紮實有韌勁,跟南方的饅頭有著偌大的區別。

北方人的饅頭是圓的,沒有餡兒,一般不加糖。他們的饅頭是主食,會另外備上一大桌子菜,細嚼慢嚥間有淡淡的甜。

吃慣了南方甜饅頭的我,剛開始還真的很難接受這種沒什麼味道的饅頭,即使就著菜,好像也難以嚥下(*/ω\*)。

不過婆婆厲害,她另外做了包糯米的包子(有餡兒,咱姑且就稱之為包子吧),糯米軟軟糯糯的,帶著甜味,瞬間就變得好吃起來。見我喜歡,那幾個大糯米包子就都給我留著,他們都吃饅頭,O(∩_∩)O哈哈~

這帶著淡淡甜味的糯米包子自吃過,就一直惦記著。回深圳試過好多次,終於給我找到了似曾相識的口感,如果你也喜歡糯米食物,不妨試試看。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糯米需提前一個晚上泡上,泡到用手指可以輕易捏碎即可。瀝乾後用擀麵杖碾碎,越細越容易蒸熟。加適量糖拌勻,備用。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紅棗去核兒,切小塊備用。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然後準備麵糰。

先用水溶解安琪乾酵母(用量看說明就行),可以適量加糖,然後加上面粉,用筷子攪拌均勻後揉成光滑的麵糰(麵粉與水的比例為1:0.5-0.6),後放置一旁發酵(記得蓋上蓋子,減少水分揮發),直至出現下圖的網狀結構,說明發酵成功(發酵的狀態自己學著看,用手指戳下去,周邊不塌陷,不回彈基本就好了,你也可以自己扒開看網狀結構)。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發酵好的麵糰可以少量多次加麵粉再次揉成光滑的麵糰,這就是所謂的“戧面”,會使包子最終的口感更加紮實柔韌。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然後分成同樣大小的面劑子,用擀麵杖擀成圓片(中間厚周邊薄),放上準備的糯米碎和紅棗,收圓即可。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婆婆還有一個絕招是我之前都沒見過的,她拿玉米葉子當包子墊,就地取材,不僅不用買包子墊,而且天然綠色。這個我還真蠻喜歡的,現在我買玉米都會留著葉子存著。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所有包子做好之後放在屜子上二次發酵,待包子發到1.5倍大就可以上開水鍋蒸了。也可以冷水上鍋,先開小火加熱,加速發酵進程,待發得差不多就用大火蒸制,上汽之後蒸半小時即可(因為有糯米的存在,所以時間要長一些)。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蒸好之後,悶2分鐘開蓋即可,包子就做好了。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早餐來個糯米包子,來個煎蛋,再來杯牛奶,快手、飽腹、又有營養。當然也可以像北方人一樣,當個主食,不做米飯的時候蒸個包子,炒個菜,也是完美的一餐。

紅棗糯米包子,自吃過難相忘

發酵是門學問,包子做得好不好,就看發酵掌握得好不好,即使是做麵食的老師傅,都難保他每一次出屜的包子是成功的。發酵會涉及溫度、溼度、酵母活性、發酵時長、蒸制火候等等因素,可以說,不到最後揭蓋那一刻,你都不知道成果是啥樣,這也是做包子的樂趣所在,每一次都令人期待。

-你的一湯一飯中有愛的香氣 -

知乎:fant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