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朝花夕拾》


读《朝花夕拾》

神州受厄,困顿在家,突然有了许多时间,读几本闲书。

有人说,成年人最大的悲哀,就是突然读懂了鲁迅。还好我看的是《朝花夕拾》,私以为是鲁迅先生最温情的文字了。

看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等都倍感熟悉,善良淳朴的长妈妈、高尚的藤野先生、真诚机智的少年闰土等等人物跃然纸上。《朝花夕拾》留下了一张张回忆的影子。读着她,先生笔下的人物慢慢浮现在眼前,她是在老家灶台前忙碌不停的妈妈,他是走在乡道上背着手哼着小曲的中学班主任,他是活泼机灵、一笑露出两颗虎牙的邻居小家伙。思绪在回忆和现实中交换,我感受着先生在回忆时的开心与困惑,似乎渐渐靠近了先生的灵魂。字里行间散落的记忆碎片,看到了先生独特的人格精神气质,看到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

《小引》里有 “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不由得让我忆起老屋门前的桑葚果,池塘里的荸荠、茭白,三鸦寺湖的菱角、鳜鱼,田野间随处可见的蒿子。这次疫情过后,我一定要回去好好尝尝妈妈做的蒿子粑粑。那些在平日看来稀松平常的物件,总是在经历过困顿之后,更感珍贵不易,我想我可以理解先生说的“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学医救不了中国人”其实根本不是鲁迅先生的原话,出处是鲁迅的《呐喊》和《藤野先生》:“这一年我没有毕业,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俄日战争片)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情,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这也是鲁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

不过此时此刻,今时今日,国民并不愚弱,先生已不必弃医从文。而我只恨没能学医,冲到一线与病毒瘟疫战斗。学医是能救中国人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湖北加油!安徽也加油!

与诸君共勉先生的希冀与告诫:“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strong>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再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