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们,我们很好,哪怕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天津的亲人们,我很好!

天津的亲人们好,感谢你们的惦念,我是北辰中医医院的闫萍,我现在状态很好,每日工作非常充实。

亲人们,我们很好,哪怕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目前,我隶属于物资工作组,在病区库房中负责物品的发放与传递,保持红区与外界的联络。每天要进行物资清点,缺少的物品即刻从指挥部调配,保证物资充足,每天对物资的清点都不敢松懈!

因为清洁区的电梯不能使用,许多物品是物资组的成员一箱一箱抬到楼上。每次搬运后,被掏空的身体都给内心带来一份踏实。因为物资的充足,才能保证每一位进入红区的老师防护到位!

亲人们,我们很好,哪怕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新的任务,不变的责任

今天,我接到了新任务,被重新分配到了消毒组!

消毒组的工作也有一套严格的标准,承担责任可谓有增无减。到岗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协助院感老师们检查防护用品穿戴是否妥当。事关老师们的人身安全,我们的神经紧绷到每一个末梢。

将老师们送进病区后,开始准备下一批来接班老师的护目镜。为了老师们操作时看得更清楚,要在镜子内侧涂上一层碘伏。

亲人们,我们很好,哪怕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上一班的老师下班后,我们负责喷洒清洁区所有的地面,用消毒湿巾擦拭所有的物体表面,每次看到进入红区老师逆行的背影,都是干劲十足!看到每位老师平安上下班,从红区出来有一个好环境,我都感到很欣慰!

隔离区里的日与夜

第14天

2月10日早上7点,观察所医生夏伟利早早起床,打开房门。阳光穿过污染区空无一人的走廊,照在“北辰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学观察所”的指示牌上。这是夏伟利自1月28日进入观察所以来的第14天。

亲人们,我们很好,哪怕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这是北辰区最早的医学观察所,设在一家普通的酒店内。来自北辰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儿中心的30余名医生护士,分批次组成工作团队,照料和观察着观察所内“住客”的生活起居。

他们的工作细碎而又繁杂,生活的地方贴满了各种操作手册、隔离注意事项。医护人员戴着帽子和口罩,在狭窄的走廊里进进出出,一切都在忙中有序地进行着。

“您好,今天早上体温是多少”“口罩戴着,尽量多喝水”“今天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吗”……电话机前,医护人员核对着每个人的信息,询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要观察人员的身体状况,更重要的是安抚他们的情绪和状态。“很多人住进来之后,承受着非常大的心理压力,非常紧张和焦虑,我们也要及时安抚他们的情绪,要消除他们的顾虑”,夏伟利这样介绍。往往这一切结束之后,已经是凌晨。

24小时待命

自开始接收与病毒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全组人员24小时待命,由于防控物资紧缺,进入隔离区的每位工作人员都不能随便脱下防护服,还有的人为了节省防护服,从早上七点到下午两点,长时间佩戴防护用品,一戴就是七八个小时,面部,耳朵都被勒到红肿、起皮。

赵彬彬作为第二批进入隔离区的年轻人,第一天就碰到了夜里四点接收隔离病人,第二天七点就要到岗,“累肯定是累的,但是看到大家都这么尽全力,也就不觉得特别辛苦,我们老大姐还都冲在前面呢!”

他口中的老大姐,是第一小组长陈立荣,今年已经52岁。“如果按照惯例,现在应该是我们一家人一起团聚的时候,但是我是老党员,又有那么多年的护理经验,就得带头。前几天我们接到了一位病人,拒绝隔离,情绪也很焦躁,也是在大家的一起劝解下,他才慢慢抚平了情绪。”陈立荣说,“集中观察所不同于病房,这里有没有病例、会不会发病,一切都不确定,我们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亲人们,我们很好,哪怕每次上岗都是踏上一场未知的旅程~

这就是医学观察所,这里没有确诊病人,没有抢救现场,你无法感知潜在的危险从何而来,而他们所做的只是拼尽全力地把防线做到最充分,将病毒和健康人群隔离开。只要这一场战“疫”不结束,他们还要继续坚守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