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前段時間,泰國六歲女童freya因獲得選美小姐兒童組比賽冠軍而走紅網絡。鏡頭前,她穿著一條透視羽毛長裙,頂著厚厚的妝容,梳著一絲不苟的頭髮,洋溢著熱情的職業微笑……這是一個盛產“小大人”的時代,既有“自己無慾無求,一心照顧父母和弟弟妹妹”的懂事孩子;也有“專業範十足、濃妝豔抹”的小明星。他們,都是父母喜歡的“別人家的孩子”。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但值得我們思考的是,這些大人們喜歡的“小大人”,真的是孩子想要做的自己嗎?

你知道嗎?小大人其實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有這樣一群被教育的“懂事”小孩,他們唯唯諾諾、委屈自己、剋制慾望,什麼事情都以弟弟妹妹為先。在一本名叫《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的書裡就有這麼個故事,主人公萊斯很優秀,卻總沮喪地認為自己不夠好。後來,人們才發現,其實原來他從小就是老大,照顧兩個弟弟。弟弟們出去玩的時候,萊斯留在家裡打掃。即使討厭,他也知道自己不得不做,因為這是父母從小就教育他做的事。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除了被教育的懂事小孩之外,還有像文章開頭的“被打扮”得很成熟的小女孩freya一樣的“小大人”,她們每天被濃妝豔抹,早早學會了如何管理自己的表情,怎樣和別人交談,怎樣笑,怎樣走路……就算再累,只要媽媽一聲令下,就能秒進狀態。這份被迫的成熟也同樣讓人心疼。

還記得2019年杭州被打的童模妞妞嗎?鏡頭下,妞妞擺出招牌的甜美微笑,一次又一次扭動自己的身體,營造出一種可愛的樣子來喚起顧客們的購買慾。可鏡頭背後,3歲的她連休息一會兒都要被媽媽拳打腳踢,繼續忍受每天超10小時的高強度拍攝工作。她在媽媽的“管教”下,早已變成了一個沒有情緒的“小大人”。

電視劇《legal high》裡說:一般的童星,有兩種模式,一種是像玩偶般被大人操控、被鞭子追著打的可悲的賺錢機器;另一種就是懂得察言觀色,頤指氣指的早熟女孩。

為了錢、甚至只是父母的“面子”,本應天真無邪的孩子就理所當然地從外觀到心理被“催熟”嗎?讓孩子學會察言觀色,用成人的審美去包裝未發育的兒童,這就是所謂的“為何孩子好”嗎?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這麼做對他們真的公平嗎?

當一個小孩在父母面前玩鬧,呈現出不懂事的一面時,在某種程度說,這是對父母能力和親子關係的一種肯定。只有父母跟孩子之間建立的關係足夠安全穩定,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會被父母接納,才敢“不懂事”。

因此,他們好奇了,就敢去探究;喜歡了,就敢開口要;不怕被批評,所以敢於嘗試。因為被肯定和鼓勵著,所以敢堅持自己的主張。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當然,我並不是建議父母把孩子養成撒潑打滾的熊孩子,而是建議讓孩子成為自己,順其自然地成長孩子是獨立個體,而非父母生命的延續。讓孩子做自己,有擔當,有夢想,敢行動,這才是生命存在於這個世界的真諦。

這些危害你知道嗎?不要讓你受過的委屈再讓孩子經歷一遍!

1.壓抑自身想法,形成“討好型人格”。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家長們眼中的“乖孩子”在為了得到父母的愛而壓抑自身的想法,在他們眼中只有讓父母開心,才會讓自己的家更幸福。電視劇《我的前半生》裡凌玲的兒子佳清就是一個特別會察言觀色的懂事孩子。當爸爸媽媽離婚時,佳清努力地討好著媽媽,等媽媽再婚嫁入陳家後,他又小心翼翼地討好著新的家人。佳清就是那個想哭不敢哭,想要擁抱卻一直得不到的孩子。在他的身上,少了一份童真,多了幾份不安的成熟。

兒童時期是孩子獨立人格塑造的關鍵時期,也是自我意識水平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由低水平向高水平發展的重要階段。

兒童的行為能力與情感控制的發展不平衡,大大提高了成年後產生人格障礙的可能。這樣的“小大人”長大後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過分的去迎合他人,不敢給他人添麻煩從而過分的壓抑自己 ,產生心理問題。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肖驍在《奇葩說》裡說過關於他的家庭的一段話,當時聽完後我就陷入了沉思。他說“你們別覺得懂事是一個褒義詞,人為什麼懂事?是因為環境所迫,沒有別的選擇,他必須懂事。所以呢,

別人家三口是和和美美幸福美滿的一家子,我們家是無比懂事的一家子。

可家長們不要忘了,懂事的孩子也畢竟只是孩子呀!

2.扭曲孩子的價值觀,讓其變得愛慕虛榮。

如今,社會的進步使得人們的物質生活更富足,很多的成年人喜歡通過穿金戴銀,用名牌打扮孩子,以顯示自己的富有,也習慣性地通過衣著來評判一個人的身份。試想一下,當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評論誰家富有、誰家貧窮,言語之中充滿了對貧窮的鄙夷時,他的孩子聽到會怎麼樣?

如果追求名利、愛慕虛榮等世俗化的錯誤價值觀念瀰漫在兒童周圍,這會對兒童正確的價值觀塑造造成極大的阻礙。他的孩子長大後可能為了不被家長鄙視而弄虛作假,為了追求名利而不顧一切。當你的孩子因為你的衣著不夠光鮮亮麗而讓你在校門口外接她時,你又會做何感想?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盲目追逐虛榮不會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榮譽和財富,只能使孩子成為虛榮心的奴隸。虛榮心不但會使孩子驕傲自滿,故步自封,而且也會影響到孩子的人際交往。而當他意識到虛榮並不能夠幫助他,反而只會給他帶來傷心和失敗時,只怕為時已晚!

3.阻礙孩子好奇心和想象力的發展。

俗話說,“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藝術家”,如果過早接受成人化的思維方式和言語行動,會抑制兒童自身本應有的真實表達,進而阻礙兒童發現世界、改造世界的好奇心與創造力。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之前有一位學生曾給我講過他自己的親身經歷:在6歲的一天,他送給了媽媽一幅畫,上面畫著一個大大的塗著五顏六色的蘋果,本以為媽媽會開心的表揚他,結果,媽媽卻沒好氣地問他“蘋果沒吃過嗎?怎麼能畫成了彩色呢?”

我的學生跟我說他至今記得當時臉上滾燙的感覺,整個人很窘迫,他說從那一刻起,自己就知道了蘋果只有三種顏色——成熟時的紅色或黃色,還有未成熟時的青色。繼而,他畫風一轉說,可笑的是,後來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卻把蘋果畫成了黑、白、彩色,甚至還被咬了一口。他笑著和我說。

雖然,他從始至終沒抱怨過媽媽一句,但我卻感受到了他內心的難過。家長們眼中孩子的“不符常規”,其實只是他們看世界的一種方式。在沒有分清孩子是“不懂事”還是“想象力豐富”之前,請不要用自以為永恆正確的態度急於否定我們的孩子。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或許,我們在不經意間都做過那個在商場偷偷看價格標籤後因為價格太貴而跟媽媽說不喜歡的“小孩”,也是那個會大方地跟表弟表妹分享玩具,即使他們要拿走最心愛的玩具也不會拒絕的“大姐姐”。不要讓我們受過的委屈再讓孩子經歷一遍,不要讓外界的眼光遮蔽了孩子的目光,不要讓孩子過早的成熟……讓孩子,成為孩子。

讓孩子健康成長,優秀的父母都這樣做!

1.以平等的視角和孩子一起看待事物。

龍應臺曾說過這樣一段話:“從媽媽的視角看孩子不難,難的是媽媽會蹲下來,保持和孩子一樣的高度看世界。”家長和孩子的關係不應該是高高在上,而應該是一種“平視”的關係。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與孩子交流時要注意跳出成人的思考模式,以平等的視角和孩子一起看待事物。蹲下來,用平等的語氣和心態去跟孩子溝通,即便孩子的想法很幼稚、沒有道理,也不要以家長的語氣教導孩子,而是應該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寶寶,媽媽認為你的想法很奇特,想知道你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想法呢?”之後,再進一步遵循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保持一顆童心,陪伴、引導孩子成長。

2.給孩子說“不”的權利,教孩子分清尊重和服從。

家長可能都會有這個同感,之前很聽話的孩子怎麼越長大越叛逆呢?進而繼續考慮如何“打壓”孩子,讓孩子一直乖巧下去。其實,當孩子不再一味遵循家長意見時,就意味著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判斷和見解,正在學著與外界溝通。如果家長依然強硬地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指令去做,時間久了他們就會失去自己的想法,按照父母的意願活著,長大後也難免成為毫無主見的“媽寶”。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所以,我們應該給孩子說“不”的權利,讓他們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釋放內心的壓力,同時也要讓孩子懂得尊重是平等的,但服從是被迫的;尊重是雙向的,但服從是單向的。只要是經歷過思考的意見,無論對錯,都可以大膽地提出來,都應該值得尊重。

3.讓孩子多和同齡人玩,融入兒童的社會生活中。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我在與學生們長期的接觸過程中也感覺自己每天都活力滿滿,學生們的奇思妙想有時會帶給我很多的收穫與快樂。孩子也是一樣。如果一味地跟大人玩,孩子耳濡目染,也會不自覺的變得像“小大人”一樣,說著成熟的話,做著不符年齡的舉動。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因此,我們應該多讓孩子接觸同齡人,讓孩子與小夥伴在屬於他們的空間裡一起搭積木、堆城堡,玩“角色扮演”,開“睡衣派對”,讓孩子在該玩的年紀痛痛快快的玩,這才是對孩子天性最好的呵護。

4.心態上不要太急於求成,讓孩子快樂成長。

孩子就像一粒種子,撒在土壤裡,我們得給他足夠的時間,耐心等待他慢慢地發芽、生長、結果,否則就會揠苗助長,適得其反。

比如,當孩子在某方面做的不夠好時,我們可以在教育過後給他們一個溫暖的擁抱,告訴他“孩子,你可以慢慢來,媽媽相信你。”;我們應該耐心的等待孩子,用他稚嫩的手指,從從容容地繫好他的第一個蝴蝶結;當孩子含糊不清的說出“媽媽”兩個字時,我們可以注視著他,用盡母親全部的溫柔,慢慢的再教他說一遍“媽媽”。

把孩子培養成小大人真的好嗎?請讓孩子成為孩子

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童年也是十分短暫的,他們開開心心、健健康康其實就已足夠,不要把炫耀的資本建立在孩子痛苦成長的基礎上,給他們一個讓他長大後,也足以懷戀的童年時光。

讓孩子順其自然的成長吧,這並非放縱,而是尊重孩子,讓孩子的天性得以解放。讓他們不用迎合大人,想哭便哭,想笑便笑;讓他們不必為了父母,而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讓他們不必擔驚受怕,能夠健康的成長。長長的路,讓孩子慢慢地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